金灿荣:北京APEC面面观

2014-12-01 06:40张若琳
祖国 2014年21期
关键词:议题倡议外交

张若琳

本次APEC会议中国的几十项倡议,实际上都是配合这两年的计划而提出的。而APEC会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多边磋商平台,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落实场合。

2014年APEC会议由中国主场举办。与2001年上海举办APEC会议时GDP刚过1万亿美元相比,中国国力已明显增强,如今中国的GDP已增长了10倍,因此反映的外交姿态也不可同日而语。从13年前的简单参与、表达关切,到此次100多项倡议中所提建议占到一半以上,中国在APEC会议中的话语权也有了明显变化。

11月5日,APEC领导人会议周正式启幕,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这一天下午,记者来到人民大学对金灿荣教授进行专访,他对此次APEC会议进行了多方面解读。

提出新倡议 助推新计划

2014年APEC会议在中国举办是一大亮点。与会的21国成员中,中美两国是分量最大的,但是从势头上说,中国似乎更胜一筹。具体来讲,会前、会中、会后都有一些亮点。

金灿荣教授表示,会前的亮点在于,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亚洲国家,承诺在2015年底成立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会中,今年中国要推动3个议题,分别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10月29日,王毅部长在蓝厅会议上提出的这三个议题,显示出中国的目标比一般的APEC会议的目标要大一些,但是里面有障碍,中国想通过区域一体化把碎片化的亚太自贸区统起来,希望更大一点的亚太自贸区把两个计划(TPP、RCEP)连起来。但是从媒体报道来讲不太顺利,美国不同意。可以说,三个目标是非常有抱负的计划,实现其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不错的。会后的亮点集中于奥巴马的访问,中美关系将通过两国元首的会晤变得稳定一些。

众所周知,习近平主席上台后中国外交和中国内政都非常有进取心,可谓内外手笔都很大。仅就外交来说,过去的两年间,中国表现出的外交姿态是与以往不同的。中国以往的外交方式被西方舆论比喻为“反应式外交”,往往是等人家提倡议我回来研究。但是现在,中国提出了很多理念、政策倡议,还有具体的计划。比如在政策倡议方面,中国在过去两年间主要提出了两项:一是提议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另一个是推动组建三大银行,包括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银行。目前金砖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确定明年成立,上合银行则待成立。此外,中国还提出了一些次区域合作计划,比如:“中缅印孟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开发”等。可以说,中国在过去两年间陆陆续续提出了不少大的倡议。

关键在于落实。如何落实?金灿荣教授指出,本次APEC会议中国的几十项倡议,实际上都是配合这两年的计划而提出的。因为这些倡议都是对国际的,需要获得其他国家的首肯与支持,而APEC会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多边磋商平台,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落实场合。此次APEC会议由中国主场举办,我们的东道主优势就是可以确定议题,因此可以把这两年搞得倡议变成小计划放进去,而这些倡议都是围绕王毅部长在蓝厅会议上提出的三大议题。

保障高规格 满足高期待

在北京迎来“APEC时间”之前,全方位APEC护航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包括组织工作安排、气象工作安排、环保工作安排、安保工作安排、交通限流工作安排、报道工作、放假调休等多措施齐头并举,东道主中国下大力气充分保障此次峰会的顺利举行。

此次APEC会议采用的各项高规格保障,媒体和民众在会前和会中纷纷热议不已,不少北京及周边民众也因会前早早开展的环保举措和会议期间的放假调休,而对会议的召开充满了期待。但是他们同时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疑问,那就是这种超越以往APEC规格的保障措施目的何在?APEC会议值得这么高规格吗?

对此,金灿荣教授从外交视角做出了剖析。他指出,今年中国外交有三大特点,第一,主场外交,包括5月20日在上海召开的亚信会议,11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中国用这两个主场外交提出一些理念、政治提议,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回应。第二,周边外交,习近平主席对周边外交特别重视,今年单独访问了韩国、蒙古两个国家,9月开展了中亚、南亚“两亚行”。第三,经济外交,主要是成立了两个银行。主场外交当中的重中之重是现在的APEC会议。APEC其实揉合了中国外交的很多要素,包括中美会晤推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的及早落实等,并且中国过去两年很多倡议性的东西都可以变相地揉在里面。中国将保障APEC会议的顺利进行当成今年的大事来办,下大力气,是因为期待很高。中国首先不愿意因为技术层面的差错造成对会议主调的干扰,同时希望通过全面的保障使21个与会国家领导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会议主题的探讨与落实上。可以说,2014年APEC会议中国因为是东道主,所以在外交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会有所收益,反过来因为中国的巨大投入,APEC会议本身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也是有提升的。

推动基础建设 加强互联互通

近年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合作一直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重要议程。2009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正式采用了“互联互通”这个概念。2010年,APEC“横滨愿景”对互联互通的三个领域进行了勾勒。2011年,APEC檀香山会议提出了“密切联系的区域经济”概念,在互联互通的三个领域发起了一些具体行动。2012年,APEC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议重点讨论了建立可靠供应链议题和跨境教育合作议题。2013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APEC互联互通框架》和《APEC基础设施开发与投资多年计划》(MYPIDI)。 APEC领导人决定建立一个“无缝链接,全面一体化的亚太”。《APEC互联互通框架》的通过标志着APEC正式进入立体推动互联互通合作的时代,互联互通成为APEC经济合作进程的又一个支柱。endprint

此次APEC会议将“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列为三个重要议题之一,对此,金灿荣教授作出了如下解读,他首先阐述了自己对前两个重要议题的看法,认为今年APEC会议3个议题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想把现在相互竞争的两个计划TPP和RCEP揉起来。“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目的是提升亚洲经济的质量。而物质上互联互通,则可以解决亚洲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长期讲,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互联互通,实际上也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基础。事实上,亚洲跟欧洲相比,跟北美洲相比,大部分还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大的发展瓶颈。他强调,搞互联互通,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首先是抓到了一个要害。第二,搞基础建设是中国的强项,中国的基础建设技术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包括青藏铁路、高铁项目等都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人们最想要的就是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说,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在满足受助对象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对应了中国的需要、能力和特长。总的来说,中国通过扶植周边国家的经济恢复,培育市场,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出路。通过帮助周边国家搞好基础建设,对本国经济也有好处。通过利他来利己,互利共赢。

金灿荣教授表示:“这个议题比第一个议题阻力会小一些,同时对中国经济意味着市场扩大,中国过剩的产能有更好的发挥的机会。如果互联互通搞成了,这些国家经济上能够连为一体,对以后的经济合作会有长期的效益,经济上连成一片,就政治合作来讲就更容易一些。所以应该无论是近期还是长期都是有好处的。这个议题的落实能够让亚洲经济的发展更扎实一点,至少让世界经济有一个亮点。”

用好多边平台 发展中美关系

奥巴马此前曾缺席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巴厘岛举办的两届APEC会议,因此有舆论认为美国对APEC会议的参与度和关注度都有所降低,但是金灿荣教授认为奥巴马本人是重视APEC会议的,只是客观上连续遇到了一些国内问题牵制。

金灿荣教授指出,用多边场合解决双边问题,是从1993年西雅图APEC会议开始的。历史上APEC会议对中美关系是有一些作用的,甚至APEC会议后来就变成了这么一个场合,即促进中美关系的一个多边平台。

此次中美会晤备受舆论瞩目,金灿荣教授认为一个是要看有没有形式上的“庄园会晤”,另一个是从内容上看有没有议题上的具体收获。中国希望APEC会议后奥巴马的访问,能够达成让中美关系在未来两年中保持稳定的目标。具体路径是:第一,建立两国元首互信;第二,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第三,具体的成果将通过众多合作机会来达成,包括经贸、金融合作,全球问题合作等,比如抗击埃博拉、ISIS、海盗,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共同开发新能源,教育合作等。金灿荣教授指出:“中国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始终比美国积极,我们对美国的态度是稳定的,但是美国总是摇来摇去,我们希望通过中美会晤搞出一些成果来。”

最后,金灿荣教授认为,APEC会议未来会继续发挥作用,“APEC会议有一些特殊性,即本地区的所有大国都在这里面,不管两国关系怎么样,有这个平台可以迫使两个元首见个面。但是随着其他合作组织的成长,APEC会议的相对重要性会下降。中国可以借这个平台推进我们的外交议程。当然中国也要清楚,这毕竟是一次会议,我们的倡议能得到部分解决也是不错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议题倡议外交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