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mA调节技术在CTA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2014-12-02 03:16翟茂雄王玉权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贵阳550002
吉林医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螺距信噪比

翟茂雄,唐 斌,王玉权(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目前,CT血管成像(CTA)已经成为观察心脏大血管病变非常重要也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该方式检查方式具有的扫描时间短、覆盖范围大、无创、检测准确率高等优点,被人们广泛接受[1]。近年来,广大从业者对CT扫描的辐射剂量也投入较多关注,亦有较多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在控制辐射剂量的诸多措施中,智能mA调节技术(CARE Dose 4D)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行胸腹联合CTA检查的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26~78岁。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每组30例。A组为大螺距组,使用螺距1.35,B组为常规组,使用系统默认螺距0.7。部分受检者由于体重过小或过大,系统不允许使用指定螺距的不进入病例收集范围。两组均启用CARE Dose 4D技术。

1.2 方法:①A组扫描设置:取西门子双源CT,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耻骨联合上缘,使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Bolus Tracking)将触发监测区置于升主动脉根部,触发阈值设定为100 Hu,触发后延迟10 s开始头向足方向扫描。扫描参数:准直64 mm×0.6 mm,螺距1.3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由CARE Dose 4D系统自动给出。造影剂(优维显370)用量按1.5 ml/kg体重计算以速率4.0 ml/s从肘静脉团注,再以同样速率注入生理盐水30 ml。②B组扫描设置:与前者主要不同之处为螺距0.7,触发后延迟7 s开始扫描。将图像作层厚5 mm、间距5 mm、等横断位重建,分别在升主动脉根部、胸主动脉平膈顶处等测量血管内CT值,进行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再将容积数据在Syngo工作站作MPR、MIP及VRT等血管相关重建,然后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在不知道扫描参数的情况下分析影像资料。

1.3 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分级:3级为血管显示良好、边界清晰无伪影者记3分;2级为血管边界稍模糊或有轻度伪影者记2分;1级为血管显示不清或有明显伪影者记1分。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CT值检查情况:见表1。A组患者的升主动脉、胸主动脉、肾动脉、髂总动脉检查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检查方式扫描参数及评分:见表2。A组扫描长度高于对照组,扫描时间、mAs、剂量DLP、图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种检查方式CT值检查情况(±s)

表1 两种检查方式CT值检查情况(±s)

组别 升主动脉 胸主动脉 肾动脉 髂总动脉A组 337±75. 3381±84. 3401±54. 2411±98.7 B组 315±80. 75350±91. 26365±78. 25392±88.55

表2 两种检查方式扫描参数及评分(±s)

表2 两种检查方式扫描参数及评分(±s)

组别 扫描长度 扫描时间 mAs 剂量DLP 图像评分A组 661±45. 213±1. 4181±44. 1895±156. 12.2±0.7 B组 658±58. 724±2. 2218±62. 6971±202. 32.4±0.5

3 讨论

3.1 大螺距扫描的应用情况:在CT成像的多种参数中,降低管电压、缩短曝光时间、减少管电流、增大螺距(Pitch)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减少管电流和缩短曝光时间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增大Pitch的方法即相当于完成同样长度的扫描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从而达到辐射剂量减少。本研究结果证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大螺距模式并未带来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的结果,原因在于本次研究启用了CARE Dose 4D技术。CARE Dose 4D可根据扫描定位像上人体各部位的体厚和组织结构不同动态选择管电流,并能根据螺距变化自动作出管电流调整,以保持图像恒定的信噪比。CARE Dose 4D应用在含气的胸腔段扫描中效果最为明显,可提高射线利用效率并降低辐射剂量,笔者统计的是可以降低7.2% DLP值。

3.2 大螺距扫描的优缺点:大螺距模式因为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因而能提高时间分辨率,这是大螺距扫描最主要的优势。它可以有效克服动脉移动伪影以及减少呼吸和肢体运动所形成的伪影;可以使受检者更容易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完成主动脉全程扫描,保证检查的成功率;可以使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有所减少。但螺距增大后相同扫描范围内总mAs降低导致图像信噪比有所降低。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病例均使用了CARE Dose 4D技术对mAs作出自动调整以保证图像信噪比,所以大螺距扫描的mAs仍然稍低于常规组(17%),这也是A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略低于B组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双源CT及多层CT采用大螺距扫描时配合CARE Dose 4D技术的使用,可以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还能保证图像信噪比,虽然并未达到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但是仍然在大范围CTA的检查中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1] 余晓锷.不同螺距对螺旋CT图像噪声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9,20(1):4.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螺距信噪比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变螺距螺纹数控车削技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数据链信噪比估计算法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常用粗牙螺纹螺距简易计算公式及应用
低信噪比下基于Hough变换的前视阵列SAR稀疏三维成像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