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类型研究*

2014-12-03 11:26关月月
外语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谓词配位句法

关月月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配位类型研究*

关月月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配位指动词语义角色与其句法题元的对应关系。从这种对应关系入手,可以把配位分为常规配位和非常规配位。后者包含转换配位、分裂配位、合并配位和隐性配位。传统语法学对态的研究和现代语义学对词汇语义派生的研究都在上述配位类型的基础上实现。

态;转换配位;分裂配位;合并配位;隐性配位

1 引言

配位(диатеза, diathesis)理论是一种语义-句法链接理论,指“情景语义参项(语义角色、语义题元等)及其句法位置(句法成分、句法题元等)的对应关系”(Мельчук 1998:163,蔡晖 2009:84)。由于配位理论是“语义-句法层面的、适用于任何语言的普遍性概念”(李侠 2011:78),在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转换过程中总要涉及语义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对接问题,因此作为语义-句法链接理论之一的配位理论一再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Е. В. Падучева另辟蹊径,将其应用于词汇语义领域,解释词汇单位的语义派生问题。

目前学者关注较多的是配位变化对语言现象的影响(如配位变化对态范畴、词汇单位意义的影响),而对配位理论本身的系统性研究却较少。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学者对配位类型的划分也不同(Теньер 1988: 254,Мельчук 1998: 163,Тестелец 2001:411,Падучева 2004:51)。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讨配位的类型划分,希望澄清某些相关问题。

2 语法域中的配位类型研究

最早的配位类型划分是和态范畴的类型划分相联系的。Л. Теньер根据态范畴的类型将配位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反身式和相互式(Теньер 1988:255)。在他看来,配位是及物动词具有的特性(Теньер 1988:254)。因此,他的分类主要针对二元及物动词。

主动配位模式指施事占据主语位、受事占据直接补语位(相当于宾语位)的语义句法对应模式(如Рабочие возводят дом)。这种对应模式在传统语法中称为主动结构。它描写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同构关系,Я. Г. Тестелец把这种同构关系描写为语义角色层级和句法单位角色层级的对应 (Тестелец 2001:413):施事>受事>接受者等成分和主语>直接补语>间接补语等成分的两两对应。在Л. Теньер的论述中,主动配位模式还包含一个特殊类型——虚拟配位(виртуальная диатеза)。这种配位描写动词缺失的情况,比如口语句式Что вы?虽然省略动词,但由于该句式包含两个题元,并且主体在句子中填充主语位置、客体填充直接补语位置,因此这种配位也是一种主动配位模式。

被动配位模式由主动配位模式转化而来:它是在语义角色不变的情况下,变换句中句法位置的结果(Ружичка 1985:140)。其具体表现为:施事占据补语位,而受事占据主语位。如:Дом возводится рабочими. 主动态配位变为被动态配位,依据它们有相同客观情景,即主动态句子和被动态句子有相同的指物意义(Степанов 1989:135)。在被动配位模式的形态标记表达上,Л. Теньер指出两种形态标记类型:分析式和综合式(Теньер 1988:257)。前者指有助动词参与表达的被动配位,后者指没有助动词但动词发生形态标记变化的被动配位模式。

反身配位模式描述的客观情景是主动动作涉及自身,即句法题元2在句法结构中回指句法题元1。该配位模式表示为:主体-主语,客体-主语。如Он умоется.反身配位模式和“及物动词+себя”的主动态配位模式具有同义关系。从语义结构看,反身配位模式有主体和客体两个题元。只是由于二者在表层句法结构上由一个句法位置表示,导致反身配位模式出现。因此,反身配位模式实际上体现语义配价的合并。И. А. Мельчук把这种模式称为“题元等同”(Мельчук 1998:165)。

相互配位模式指动作涉及的两个参项同时具有主体和客体两种角色,如Они поцеловались. 该模式表达的客观情景是:主体动作涉及客体,而客体类同的动作也涉及主体。因此,在该模式中,两个题元在语义上是“施事/第二施事”的对立。(Апресян 2010: 371)相互配位模式在俄语句法中有两种表示方法:1)主体+谓词+с+逆主体;2)人称代词复数+谓词。第二种方法也是配价合并的体现,但和反身配位模式不同:相互配位模式的人称代词必须是复数形式。并且,同为复数人称代词体现配价合并时,相互配位模式和反身配位模式的实质也不同:前者谓词涉及的动作方向是相互的,后者是各回指自身。

以上是Л. Теньер在态范畴类型的基础上划分出的4种配位模式。虽然他把配位等同于态(Падучева 1973:225),认为配位和态同属于句法层面,然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上述配位类型在态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但是配位不仅属于句法层面,还涉及语义层面,因此配位和态应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术语。同时,语言事实也告诉我们,除了上述4种配位模式,语言中还存在其它配位模式。可见,Л. Теньер对配位模式的总结虽指出配位表现的主要类型,但有失全面。

在语法领域对配位类型的划分比较全面的属И. А. Мельчук. 他认为,“配位是语义题元与句法题元的对应”(Мельчук 1998:163),“任何具有谓词意义的词汇单位都有一个初始配位”(Мельчук 1998:164),其它配位方式源自初始配位的变化。根据这种配位转换理论,И. А. Мельчук指出,二元谓词的两个语义角色在深层句法位中的体现方式可以分为题元位置变换、题元缺失、题元等同(Мельчук 1998: 165)。这3种变化相互组配可以形成11种不计重复的具体表现方式(Мельчук 1998: 166)。它们在表层句子中体现为各种态范畴:1)主动式,2)完整被动式,3)无现实主语的施事被动式,4)客体抑制式,5)主体抑制式,6)完全抑制式,7)无施事被动式,8)无受事被动式,9)无客体反身式,10)无主体反身式和11)无题元反身式。这11种表现方式包含Л. Теньер的4种分类,并且根据主体以及客体题元是否在句法中出现而细化为各种小类,如反身式分为无客体反身式、无主体反身式、无题元反身式等。

И. А. Мельчук的分类是一种理想模式,上述11种类型并非能在一种语言中完全得到反映,如俄语就缺乏上面的3)、6)、10)、11)。并且,他扩展Л. Теньер对配位模式的理解。后者只把配位看成态范畴,而前者总结的11中类型还包含某些特殊句型。如上面第4种类型就是传统语法中的不定人称句。换句话说,И. А. Мельчук已经不把配位看成仅与态范畴相关的概念,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模式,用于解释包括态范畴在内的一系列和语法学相关的问题。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俄罗斯语言学界研究配位的主流观点。他们给配位赋予的新内涵使其得到长足发展,也为配位理论应用于其它领域打下基础。

3 语义域中使用的配位类型

由于配位理论在语法领域和语义领域中的功用有所不同,因而两种领域中对配位类型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下面是语义域中使用的一些配位类型。

3.1 主动配位和被动配位

无论在语法领域还是在语义领域,主动配位和被动配位的划分都具有普遍性。主动配位(此时等同于初始配位)向被动配位(等同于派生配位)变化时,不一定有形式标记。(Ярцева 1998:135)有形式标记的配位变化属于态范畴(Касевич 1988:871),无形式标记的配位变化属于词汇语义派生。Е. В. Падучева正是在此基础上把配位作为词汇语义派生的一个参数,将其应用于分析词汇语义的派生机制。(Падучева 2004:51)她认为,同一词汇的不同意义之间有派生关系,即“根据初始意义,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在数量有限的语义转义规则基础上衍生形成”(蔡晖 2011:66)。在有限的语义转义规则中,配位变化是最常用的转义规则。当初始意义具有的配位模式(初始配位)发生变化时,总会带来意义上的变化。

和语法域中不同,语义域中主动配位变化不仅体现为表层句法题元的位置变化,而且使某些语义角色丧失句法位置,由此带来动词语义范畴变化,导致语义派生,例如:

① a. Сторож наполняет бассейн водой.|b. Вода наполняет бассейн.(Падучева 2004:51)

在例①中,a包含3个句法题元,b句原来处于边缘位置的“主题”题元вода占据主语位置,而原来的施事主体сторож则在b句中消失。谓词наполнять由动作动词变为状态动词,导致词汇语义发生变化。

3.2 直接配位和间接配位

除使用主动配位和被动配位分析词汇语义派生外,Е. В. Падучева还常使用另外一对配位模式:直接配位和间接配位(Падучева 2004:66),后者又称为“参量配位”,它是对某类特殊动词的说明。这类词往往带有“参量”语义角色。例如:

② a. Американцы выбрали президентом Буша.|b. Американцы выбрали президента. (Падучева 2004: 66)

②中动词要求支配一个“参量”语义角色(президент),该语义角色既可以填充具体对象名词,如a句,也可以作直接补语,如b句。她认为,a句的配位属于直接配位,而b句的配位属于间接配位或参量配位,“参量配位是受非常规搭配限制的句法结构”(Падучева 2006:66)。换句话说,当“参量”语义角色在表层句法位置中占据“客体”位置时,该配位模式为间接配位(参量配位),而当填充“参量”内容的语义角色在表层句法结构中占据“客体”位置时,该配位模式为直接配位。

在使用直接配位和间接配位分析词汇语义派生时,“直接配位和间接配位可以区分同一动词和不同动词间的不同意义”(Падучева 2004:67)。这种意义差别往往可以在交际结构中体现。例如:

③ a. решил уехать↘. |b. решил↘, что делать.(Падучева 2004:67)

③a句的配位模式为直接配位,b句的配位模式为间接配位。因为在a句中填充“参量”的具体内容“离开”得以显现,而在b句中“参量”语义角色并没有具体内容体现。因此,a句和b句包含的动词решить的语义有着细微差别,在交际结构中的相应表现是:a句的逻辑重音落在句尾,而b句的逻辑重音落在решить上。动词предпочесть和решить尽管都有“决定”的意思,但它们同样以“直接配位/间接配位”模式区别:前者只有直接配位(例④),后者既可以有直接配位又可以有间接配位(例③):

④ предпочесть уехать↘.(Падучева 2004:67)

3.3 各种隐性配位

除上述几种配位模式,Е. В. Падучева还经常使用一些隐性配位分析句子的各种意义。其中,使用最广的两种隐性配位是“观察者”配位和“体验者”配位(Падучева 2004: 209-214, 2011: 101, 152)。“观察者”和“体验者”配位主要指配位模式包含“观察者”、“体验者”语义角色,该语义角色可能以隐性题元的形式组成配位模式,也有可能以显性题元的形式组成配位模式。不同配位模式解释不同语言现象。Е. В. Падучева在使用各种隐性配位时主要从语义上解释某些句法现象,而不是用于研究词汇语义的派生问题。但是,她从配位模式角度说明表层句法现象背后隐藏的语义实质,因此这种研究颇有价值。

可见,语义域中的配位类型研究并不具有完整的体系,各种配位类型的区分多是为了从语义层面来解释说明各种语言现象。并且,语义研究领域中使用的配位类型与语法研究领域使用的类型也并不完全相同,它赋予了配位类型不同的语义内涵,因此也值得关注。

4 配位的本质类型

划分配位类型,有些学者从表层形态标记出发(如Л. Теньер),有些学者则从语义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对应关系出发(如И. А. Мельчук)。Л. Теньер等人认为,配位只是及物动词才具有的一种属性。语言事实说明,这种理解无疑大大缩小配位的使用范围,并且将“配位”和“态”作为同义词使用就使得术语“配位”的产生变得不那么有价值了。而И. А. Мельчук等人则认为每一个谓词单位都具有配位(Ярцева 1998:135),因为每个谓词单位的情景参项都要占据一定位置,呈现为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的对应,即形成特定配位模式。无疑,后者的分析更接近配位的本质。如果配位的本质是某词汇单位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的对应关系,那么其类型也应该从语义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对应关系探求。

从谓词语义角色及其占据的句法题元位置的对应角度出发,我们倾向于把配位分为常规配位模式和非常规配位模式。前者指语义角色和其句法题元的常规对应,即施事对应主语、受事对应直接补语(宾语位)等。有学者把这种配位称为“直接配位”(张家骅 2011:194, 李侠 2012:69)。我们选择术语“常规配位”代替这一术语的原因是:(1)“直接配位”与前文Е. В. Падучева对“直接配位”的理解不同,若再次使用这一术语会导致混淆;(2)“直接配位”只强调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定义恐怕没有排除施事占据补语位而受事占据主语位的情况),它可能和本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后者指语义角色和其句法位置的非常规对应模式,包括转换配位模式、分裂配位模式、合并配位模式和隐性配位模式。

一方面,常规配位和“初始配位”、“主动配位”等术语有着共同之处(常规配位往往是初始配位、主动配位,网上百科全书“配位”词条更是直接把“初始配位”和“直接配位”、“简单配位”等同)。另一方面,命名角度方面也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常规配位”与“初始配位”吻合,但是前者是一种静态概括,而后者则是在研究配位变化时使用的术语,它更强调配位变化的源头意义。“主动配位”则是针对二元及物动词提出的配位模式,相对“被动配位”而言。如果我们把配位理解为所有谓词都具有的模式,那么有些一元谓词的常规配位模式未必能够当成主动配位模式,因为它没有与之对应的被动配位模式。可见,“常规配位”可以成为“主动配位”的上位概念。以此类推,“非常规配位”和“派生配位”、“被动配位”等术语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因此,本文倾向使用“常规配位/非常规配位” 划分配位类型。

应当说明,在学者对配位类型的划分中,以И. А. Мельчук的划分最具系统性。我们的分类主要借鉴他的分类观点。但他没有考虑分裂配位模式。此外,Я. Г. Тестелец在说明配位、态和配价问题时,也是把配价分裂现象单独拿出来研究,没有将其看成配位的一种类型(Тестелец 2001:411-435)。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的最终研究目的是想通过配位变化来总结所有有形态标记的态的形式种类,而分裂配位模式恰恰在语言形态层面没有标记。此外,另一个现象也能证明我们的推测:他们把与分裂配位本质相同的合并配位看成一种配位模式,因为俄语有表达合并配位的形态标记,如带ся的反身动词。

另外,根据从语义到句法的研究思路,本文本不应当涉及配位模式——语义中的副题元(сирконстант),如汉语短语“吃食堂”就属于这种配位模式(“食堂”作为处所并不是“吃”这个动词语义中包含的必有配价,只是在该短语中才提升自己的交际位阶,占据宾语位置,从而导致配位模式变化)。但是由于这种配位模式往往也会导致某个语义配价句法位置消失,因此也把这一类型暂时归入隐性配位范畴。

4.1 常规配位

常规配位反映语义角色与句法题元的常规对应关系。在零元谓词中,配位模式主要是常规配位,在表层句法结构中往往以独词句模式体现(如Светает;Темнеет等)。这种谓词描写的情景往往没有情景参项,是对客观世界中某个现象的直接描写。一元谓词除具有常规配位外,还可能有分裂配位,如:王冕死了父亲。谓词“死”在深层语义结构中是一元谓词,但由于动作涉及的主体可能会有领有主体,在表层句法结构中以分裂配位形式体现。这样,谓词“死”除常规配位模式外,还有分裂配位模式。二元及以上谓词的配位模式就会更加复杂:除了常规配位,还包括转换配位、分裂配位、合并配位以及隐性配位等各种非常规配位。常规配位是语义-句法层面对接的理想状态。它也是不同语言中对接程度最高的配位模式。而非常规配位则更能体现不同语言的个性特点,因此各种非常规配位模式是本文分析的重点。但常规配位在研究配位变化时作为初始配位,同样不可或缺。

4.2 非常规配位

非常规配位主要包括转换配位、分裂配位、合并配位和隐性配位4种类型。转换配位指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非常规对应的情况(施事对应补语位置,而受事对应主语位置)。分裂配位指一个语义角色用两个句法题元表现,体现一对多的关系,这是语义价分裂的结果。合并配位指两个语义角色只占据一个句法题元位置,体现多对一的关系,这是语义价合并的结果。隐性配位则指有些语义角色在表层句法位置中不占据任何句法位置,呈现为隐性状态。

应当指出,配位理论和配价理论密不可分。它们只是由于服务对象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关注点,但从本质上而言,它们都属于语义-句法链接理论。配价理论主要关心动词价位的确定以及语义价角色的分类。至于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的对应关系,除配价分裂和配价合并外,其它方面研究并不多。而配位理论关注同一客观情景不同的配位模式在语言中的形态表现或者同一谓词不同的配位模式对词汇语义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配位理论研究不同配位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配位类型的意义在于:通过揭示同一谓词不同的配位类型,可以解释某些语义和句法现象。配价理论侧重于研究不同语义角色怎样转换为句法角色,而配位理论则关注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不同的对应关系对语言现象产生的影响。配位理论是配价理论的延续。

4.21 转换配位

转换配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两个语义角色的句法位置发生颠倒形成的模式,不包含语义角色句法位置消失。后者指语义角色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同时伴随某个语义角色句法位置的消失。因此,广义转换配位和其它配位类型具有交叉点(如隐性配位模式)。以往学者对狭义转换配位论述颇多,如主动配位模式(主动态)和被动配位模式(被动态)之间的转换:Рабочие строят дом(主动配位:施事-主语,受事-直接补语)=Дом строится рабочими(被动配位:施事-间接补语,受事-主语)若是3元谓词,发生转换的语义角色可能是除施事外的其它语义角色,如Девочка намазала хлеб маслом = Девочка намазала масло на хлеб. 第一句的хлеб和第二句的масло都占据直接补语位置。这种不同配位模式导致后一语句намазать语义中“用……抹满”意义成分消失。

广义转换配位主要出现在研究词汇语义派生时,如句子Сторож наполняет бассейн водой和Вода наполняет бассейн中наполнять的配位模式发生变化:作为“主题”的вода在第一句中占据边缘补语位置,而在第二句中则占据主语位置。同时,施事主体сторож在第一句中占据主语位置,而在第二句中不占据句法位置,从而使动词наполнять的语义范畴由动作动词变为状态动词。

4.22 分裂配位

分裂配位是由配价分裂引起的配位模式,指一个语义角色对应两个句法位置。例如:

⑤ Они брали меня на руки, сажали к себе на колени, гладили меня по голове… прекрасные женщины.(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рпу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从语义层面看,гладить属于二元谓词,涉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但在表层句法结构中,作为承载动作的客体往往会发生配价分裂:客体分裂为承载者及其身体部位,形成分裂配位。分裂配位往往没有形式载体:不同词或词的不同形式有时也不会发生意义变化,它只是某种语言习惯的表达方法。但这种研究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极有好处,可以促进外语学习者熟练掌握所学语言的句式。

4.23 合并配位

合并配位是由配价合并引起的配位模式,指两个语义角色对应一个句法位置。合并配位在Л. Теньер的配位类型里主要体现为反身配位,有些相互配位模式也可视为合并配位,只是后者不如前者表现明显。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在反身配位模式里是同一对象,因而既可以呈现为“及物动词+себя”的常规配位模式,也可以呈现为反身动词的合并配位模式。例如:

⑥ Андрей почистил зубы, быстро умылся и пошёл к себе.(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рпу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умыться(=умыть себя)属于反身动词。Андрей既是动作发出者又是动作承受者。因此,反身动词的配位模式属于合并配位。除了反身动词外,当具有相互意义的不及物动词的主语是复数人称代词时,主语位实际上包含施事主体和受事客体两个语义角色。例如:

⑦ Она вышла из ванной, и они поцеловались.(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рпу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они既包含施事主体又包含受事客体,但其动作不是回指自身,而是A施加动作于B,同时B施加动作于A. 鉴于A和B都是动作的积极发出者,有些学者把A和B的语义角色都判定为施事主体,只是以序号区别:施事主体和第二施事主体。(Апресян 2010:371)

3.90 后是新生代卡车司机,与前辈们不同,他们更爱彰显个性,但也习惯动脑思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

实际上,合并配位模式在语言中大量存在,能够实现配价合并、呈现合并配位的不只体现在特殊的一个或者一类动词中,而且还体现在特殊句子结构中。汉语兼语句式就是表达配价合并、呈现合并配位的典型句子结构。(张家骅 2011:185)从交际角度看,合并配位由于某些信息在交际中不处于核心地位,和其它成分融合形成。这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体现。

4.24 隐性配位

隐性配位主要体现为两种:1)由于交际省略造成。有些交际信息在具体语境中没必要或者不可能出现,从而致使语句缺乏与某个语义角色对应的句法题元,导致隐性配位。例如:

⑧ Такой дом строят не для себя, а для семьи.

строить的施事主体没有出现,但不是由于词汇语义内部限制,而是受交际影响形成的。这种模式被И. А. Мельчук称为客体抑制式(Мельчук 1998:167),即客体前置从而抑制主体的句法表达。第一种隐性配位往往会改变语义角色的交际位阶:原来占据重要句法位置的语义角色可能会隐于幕后,而原来的边缘语义角色可能提升交际位阶,获得显要的句法位置。这可以对汉语“吃食堂”等句法现象做出语义解释。2)语义结构包含的语义成分可能由于词汇语义本身限制而没有出现在语句中,Е. В. Падучева把这种配位称为“还原配位”(Падучева 1985:184)。这种配位的隐性角色往往不容易觉察。

5 结束语

配位指谓词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的对应关系。配位模式从本质上可以划分为常规配位和非常规配位,后者又包含转换配位、分裂配位、合并配位和隐性配位等类型。不同配位类型可以解释不同的语义、句法现象。因此,研究配位理论十分重要。配位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语义-句法链接理论。只不过传统配位研究总是依附于态问题,并且在划分配位类型时也总是关注有语法标记的配位类型。本文从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的对应关系入手划分配位类型,一方面借鉴И. А. Мельчук的划分思路,另一方面又对其配位分类进行某些扩展;同时我们认为,配位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不仅可以研究传统语法现象,还可以解释语义现象甚至语用现象。这也正是本文详细分析配位类型的原因所在。

蔡 晖. 词义研究的参数化[J]. 外语学刊, 2009(1).

蔡 晖. 多义词研究的崭新视角—— Е. В. Падучева词义动态模式系列研究之二[J]. 外语学刊, 2011(4).

李 侠. 配位方式 支配模式 论元结构[J]. 外语学刊, 2011(1).

李 侠. 配位结构、词汇语义与词典释义[J]. 外语学刊, 2012(6).

张家骅. 俄罗斯语义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Апресян Ю. Д.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русского синтаксиса[M]. М.: 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их культур, 2010.

Веренк Ж. Диатеза и конструкции с глаголами на-ся[J]. Новое в зарубеж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е, 1985(15).

Касевич В. Б. Семантика. Синтаксис. Морфология[M]. М.: Наука, 1988.

Мельчук И. А. Курс общей морфологии(Том II) [M]. Москва-Вен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8.

Падучева Е. В. О семантике синтаксиса[M]. М.: Наука, 1973.

Падучева Е. В. Высказывание и его соотнесенность с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стью[M]. М.: Наука, 1985.

Падучева Е. В. Динамические модели в семантике лексики[M]. М.: 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2004.

Ружичка Р. О полусвязочных(полузнаменательных) глаголах и подъеме подлежащего [J]. Новое в зарубеж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е, 1985(15).

Степанов Ю. С. Индоевропейск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M]. М.: Наука, 1989.

Теньер Л. Основы структурного синтаксиса[M]. М.: Прогресс, 1988.

Тестелец. Я. Г. Введение в общий синтаксис[M]. М.: 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01.

Ярцева В. Н. Больш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БЭС): языкознание[Z]. М.: Научное изд-ство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1998.

【责任编辑李洪儒】

OnTypesofDiathesis

Guan Yue-yu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The diathesis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 roles and syntactic arguments of the verb. Starting from this correspondence, the diathesis is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The latter contains transpositional diathesis, split diathesis, gluing diathesis and recessive diathesis. Based on these types of diathesis, the problems of voice in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lexical semantic derivation in modern semantics have been reinterpreted.

voice; transpositional diathesis; split diathesis; gluing diathesis; recessive diathesis

H043

A

1000-0100(2014)03-0028-6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俄汉语副词对比研究”(11CYY064)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俄汉阐释动词词义的元语言释义对比”(11YJC740099)的阶段性成果。

2013-10-01

猜你喜欢
谓词配位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4,4′-二羧酸-2,2′-联吡啶基配合物结构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实在谓词一定是综合命题的谓词吗?
——就Sein论题中实在谓词的理解与胡好商榷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
句法二题
配合物理论简介及考查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平面多配位碳化合物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