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突出“健康第一”为目标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①

2014-12-06 00:13张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4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锻炼基础

张斌

(内蒙古科技大学体育部 内蒙古包头 014010)

以突出“健康第一”为目标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①

张斌

(内蒙古科技大学体育部 内蒙古包头 014010)

该研究在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的基础上,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主导,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同时将健康素质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其目的是探究我国大学改善和提高体质和培养体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健康第一 体育课程 改革与实践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他们只有拥有健全的心智和健康的体魄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现今大部分大学生对“健康第一”的思想还不够重视,从教育观出发,我国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不重要。所以,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学生个体差异看,身体基础就差和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为自身原因未能形成其个人较为突出的体育偏好,久而久之对体育的兴趣减弱,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从国情出发,我国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教育娇生惯养,上体育课往往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在入学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身体素质如耐力素质水平、爆发力、力量、速度、肺活量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该研究在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的基础上,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主导,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同时将健康素质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其目的是探究我国大学改善和提高体质和培养体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1 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着重发展大学生的心肺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一旦对体育运动产生学习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体育锻炼,对提高课程质量和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因以“探险性”和“掌握类”的体育项目为主,如传统的“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和“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一些新兴项目如跆拳道、拳击、健美操等。从性别分析,男、女生在体育项目的喜好程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男生喜好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富有刺激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搏击类等同场竞技类项目。女生则兴趣则偏重于塑造形体,具有时尚性和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性别特征,兼顾项目的健身性和娱乐性。

在适应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为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还应科学选择和安排。例如大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如果没有合理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则达不到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其性质只是自由活动。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出发,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至少5min的练习时间和70%左右的运动强度,同时让学生多进行心率保持在140次左右,才可以真正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大学生用中等强度的运动负荷进行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1.2 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层次教学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集中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分别,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其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导致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体育教学要遵循其学科特点,以及人体健身客观规律,高校体育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体育教学部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和技能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力求班级里学生的体育基础相对均衡。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实质上就是把各项教学内容划分成“初、中、高”三个不同水平,按照学生素质、技能基础,分成不同等级、不同水平的教学班进行授课。教学的真正作用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中的机能,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提高,而不是所谓的“训练”己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应该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掌握学习内容。

1.3 依据大学生运动能力进步幅度进行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是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和既定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对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的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体育教学多年以来,教学评价一直沿用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即所有的学生使用统一标准。体育基础好的学生总是得高分,而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即使努力也总是得低分,从始至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时,体育教学部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体育基础,将“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评价相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这种科学的体育评价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最大程度减少了因为自身体育基础差异所带来的悲观情况,将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健身效果“量化”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并将这种热情培养成为一种兴趣,最后发展成一种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种评价宗旨是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尤其是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且弱化了过去“竞技”化的达标方式,使学生最大程度上完成自己的健身目标,体现大学体育的价值和作用。

1.4 加入体育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通过笔者文献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对体育健身方法、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数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缺乏科学的运动保健知识。其次,大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也是阻碍大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我国高校现行每周90min的体育课,对提高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心肺功能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掌握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尤为重要。体育理论课教学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和认识。

体育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获得健康锻炼方法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传播途径。在我国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体育理论课程,所以多数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健身效果上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高校通过开设体育理论课程学习,使得大学生可以了解身体锻炼的方法、原则、原理等内容,在日常锻炼中掌握一些科学锻炼的知识,有助于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高校开设体育理论教学意义重大。

2 结语

为了积极配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和学科建设工作,我们进行以增强学生体质,树立终身体育观为目标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不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和吸取其科学和合理的部分,并且结合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所进行的一次大胆的探索性实践。教师在运用时因充分应该考虑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以及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兴趣等客观因素进行选择。

[1]鲁维安.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02-203.

[2]卢伟基,卢澎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54-157.

[3]黄胜.对中外高校体育教学特征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8):129-131.

[4]焦海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回顾与反思[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6):208-209.

[5]柳晓阳.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7):60-62.

G807

A

2095-2813(2014)12(a)-0119-02

本文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Y2012071)。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体育锻炼基础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