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海瑞精神,走出“腐败高发期”

2014-12-09 18:31廖逊
今日海南 2014年2期
关键词:清官海瑞腐败

□廖逊

有人说,腐败是东方国家的特殊现象。其实不对,腐败是一切国家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英国长达60年的乔治三世时期,还是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镀金时代”,都是典型的“腐败高发期”。

有人说,腐败来自集权,“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其实也不全对,因为18-19世纪的英美两国,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腐败高发期”照来不误。2005年华盛顿只有人口20万,竟有3.5万人专靠院外游说吃饭,谁出钱多给谁干,分明是合法的政治腐败。假如没有漫长的社会改良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英美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早被腐败摧毁。

无论制度多么“合理”,机制多么精巧,都需要人来实施。凡是人办的事,就难免出错。英美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诱惑,勾引人性弱点中的贪婪,各级官员除非经过刻苦修炼,绝难“出淤泥而不染”。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也同18-19世纪的英美一样,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工厂”,“腐败高发期”也随之不期而至:同样是巨大财富带来巨大诱惑,同样是糖衣炮弹密集发射,同样摧毁了一批又一批官员的心理防线。于是有人愤世嫉俗,说天下无官不贪,只有“查出来”和“没查出来”之别,无所谓“贪官”与“清官”之分。许多官员先是对自己失去道德自信,进而对我国的道路、制度和理论,统统失去信心。

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新的领导集体领导下,大刀阔斧,转变作风,倡廉肃贪,举国上下为之一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党内不仅有清官,而且正在成为主流,走出腐败高发期大有希望!

清官代代有之。上岁数的人最美好的回忆,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7年,那年头贪官极少。古往今来,中国从未出现过如此庞大的清官群体。直到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打天下的那一代老革命,仍然敬重有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奇迹来自经济自由,“腐败高发期”也同样来自经济自由。于是学界开始对清官进行再认识,这才醒悟:我们祖先留下的清官文化,是多么难能可贵。越是在官场黑暗年代,清官们的道德勇气和钢铁意志就越伟大。于是人们开始呼唤清官。近日省委宣传部、省纪委监察厅发起隆重纪念海南先贤海瑞诞辰500周年系列活动,弘扬廉政文化。海瑞精神对今天的反腐倡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海瑞出生于一个腐败高发的险恶年代,从他步入仕途的第一刻起,就面临抉择:是同流合污,还是遗世独立?

海瑞4岁丧父,母亲谢氏向他口授儒学经典。早年仕途极其不顺,一直到42岁才得到一个相当今天县教育局长的小官。然而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有了充分历练和准备,一朝权在手,就主动向黑暗官场开战。这一选择30年一以贯之,至死方休。

海瑞46岁出任知县,正逢奸相严嵩专权,满朝贿赂公行,唯独海瑞拒绝“孝敬”,让“下凡”大官打不成秋风、刮不到地皮。直到严嵩集团倒台,53岁的海瑞才被擢升进京。他原本当个闲差,却因视野广阔,全面了解朝廷腐败国家危难,便不顾个人安危备棺上疏,直词之激烈史无前例,只因嘉靖驾崩才幸免一死。新君畏于他的直名,要将他外放虚职。虎口余生的海瑞不从,宁可革退,迫使朝廷授他巡抚实缺。这一任命,吓得江南贪官庸吏纷纷自动请辞,大户人家纷纷将朱门漆黑,连驻江南太监都把8人大轿改成4人。海瑞到任后果然大刀阔斧、兴利除弊,终于获罪权贵而遭罢官。58岁重返故里赋闲14载,直到垂暮之年才被重新起用。他奋起最后一搏,无情打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直到客死任上。民众白衣素服,沿长江百里哭送。

海瑞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众,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耿介性格发挥到极致。他“以一心之无欲,塞滔天之横流”,成为历史佳话,丰富了中国清官文化宝库。学习、继承和发扬海瑞精神,将有利于推进今天廉政文化建设。

我们今天欣逢盛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已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习近平同志近来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坚决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近日笔者在三亚讲学,听基层同志介绍,当地坊间有言:“毛主席救国,邓小平救民,习近平救党”。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十八大以来反腐新政的热烈拥护。

上有中央正确领导,下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这一代党政干部若不能做的比海瑞更好,实在愧对海瑞故乡。倘若人人从我做起,又何愁国家不能走出“腐败高发期”?

猜你喜欢
清官海瑞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赞清官郑板桥
天下钱粮减三分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清官
清官情结
清官海瑞妻妾成群
腐败至死怎么死
清官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