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4-12-11 01:52周素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循证量表冠心病

周素红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和成功率高等优势,但PCI 术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造成血管壁损伤等并发症。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是护理人员将科学证据与专业技能、患者需求等相结合,对护理工作进行客观、准确的指导,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1]。本研究对100 例冠心病行PCI 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其应用效果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3 月期间在我院行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27 例;年龄40~73 岁,平均年龄58.26 ±5.47 岁;原发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0 例,急性心肌梗死30 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龄42~71 岁,平均年龄57.34 ±5.28 岁;原发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3 例,急性心肌梗死27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介入护士和医生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1.2.2 制定护理方案:确定冠心病行PCI 术后需要循证护理的主要问题,如心律失常、血管并发症、低血压、造影剂反应及患者心理障碍等。认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索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证据,并在医生的帮助下对检索文献的方法和结论是否可靠进行评估。对于存在强有力的实证,且严谨执行了随机对照的文献定为1 级;有一定样本量、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定为2 级;实验设计严谨但非随机的文献定为3 级;研究组或多中心的非实验性文献定为4 级;该领域内的专家意见定为5 级。共获取234 篇文献资料,其中1 级文献12 篇,2 级35 篇,3 级40 篇,4 级67 篇,5 级80 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学习讨论后,再结合专业技能、患者病情和个体需求,制订科学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方案。

1.2.3 实施循证护理:术后加压包扎应松紧得当,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或血肿、心电图有无心律失常出现,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压住穿刺部位。拔管前常规准备多巴胺、阿托品等急救药品,拔管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并询问其有无胸闷、恶心等不适,一旦出现应立即静脉输入阿托品。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拔管8 小时后可取下沙袋,解除肢体制动,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康复锻炼,完成洗漱、进食、大小便等日常活动。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术后血管扩张剂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PCI 前后生存质量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生存质量以SF-36 生存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2.结果

2.1 两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皮下瘀斑1 例,局部血肿1 例,尿潴留2 例,腰酸1 例,低血压1 例,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6/50);对照组发生皮下瘀斑3 例,局部血肿2 例,上肢静脉栓塞1 例,尿潴留3 例,腰酸3 例,低血压2 例,造影剂反应1 例,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1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PCI 前后生存质量及HAMA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F-36 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得分及HAMA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出院时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 或P <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3 个月后2 组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改善(P <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CI 前后SF-36 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得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PCI 前后SF-36 生存质量评估量表得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较,* P <0.05,**P <0.01;与出院时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1。

3.讨论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PCI 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临床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3],已逐步成为血管重建的首选方法,但PCI 术后由于导管刺激等可能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导致相关并发症,同时由于术后患者于卧床和患肢制动,会引发腰酸、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通过合适的护理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循证护理是指以科学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环境和患者需求相结合,最终做出最佳护理决策,提高护理质量[4]。杨丽娟等[5]比较了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在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患者中的应用发现,循证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且术后早期活动状况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后者。张玲等[6]研究发现,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冠心病行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刘洪珍等[7]观察了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循证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广泛查找和评价证据,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出院时及术后3 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与上述报道一致。

1 黄金莲.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4):616-618.

2 文治勇,刘超,黎玉环,等.替罗非班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11):7-9.

3 Ray K K,Nazer B,Cairns R,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long-term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2010,30(1):10-13.

4 Mashiach Eizenberg M.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nurses’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factor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1,67(1):33-42.

5 杨丽娟,田小园,刘晓波,等.循证护理对经皮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置人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1):151-153.

6 张玲.循证护理应用于109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42-144.

7 刘洪珍,梅燕萍,吴蕾,等.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34-1635.

猜你喜欢
循证量表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