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构图

2014-12-11 19:06李治邦
参花(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银奖草堂短篇小说

◎李治邦

美的构图

◎李治邦

我是写小说的,写散文和随笔确不是自己的强项,就好像你会吹唢呐,但你未必吹得了竹笛或者葫芦丝。我写散文少,写随笔多。所以这么多的去写,就是想补充自己的文化积存和内涵,修养自己的文化情怀。我很幸运,生长在一个蕴藏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风水宝地,天津真是一个养我生我的家乡。我很多感触是来自于这里,然后在这里升华提炼。比如我喜欢孙犁,我觉得他的语言很美,三言两语就能创造出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意境,能在景致里写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心境,写出历史人文的兴衰故事,折射出许多人生的道理,以及丰厚的情感世界。现在人们阅读散文的视野宽了,就开始喜欢梁实秋和林语堂等的散文,他们是说人怎么活着,主要的感觉就是真实。我写散文和随笔就是想传承这点。我一般用的就是一种直抒胸臆的文体,说起来,散文绝对不同于小说,没有那么虚构,也没那么情节化和故事性;也不同于诗歌,没有那么夸张和讲究韵律,没有纵横上下对社会的呼唤。我就是想寄托什么,我喜欢伏案真实地记录自己的一种心境,讲述自己真实的感受。

自己从文四十年,写了几百篇的散文和随笔,越来越有了体味,那就是不刻意。喜欢散文的作者都是有情调的人,就好比喜欢诗歌的人都是有意境的人一样。我常年写小说,写着写着就有了一种世俗感,急功近利。我就用散文来锤炼自己的文字力量,用随笔来补充自己的文化视野,总之是需要沉淀自己思索自己。我写散文,写了不少的景致,比如镜泊湖,比如鼓浪屿,比如都江堰,比如纳木措湖。写景色,写的都是我接触到人文景观的胸怀,能看出自己对生活对历史的热爱和钟情。对人物,是对这些人物的敬仰和学习。我写历史的变迁和沧桑,比如描写景色的烟柳,对暮色和薄雾的抒怀,对水鸟和渔船的情愫,都是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寻找散文和随笔的支撑点。写散文和随笔,我能懂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对生活变迁的一举一动,和自然一朝一夕的接触,品尝出什么是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我是想用散文唱出动人歌声,用随笔当作海河流水潺潺作响。

散文总要给人以启迪,随笔也不是那么好写的,我可能是太喜欢散文和随笔了,总想着在写作前应该洗洗手静静心,放上一首古典的音乐营造一下氛围。我对文友们说,写散文和随笔也是锻炼你、熏陶你的一种方式,你浮躁了焦虑了,不会写出好的散文和随笔。前不久去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当地朋友问我,你来好多趟了就不觉得没有新鲜感了吗。我说去看书,人家会笑我,说看书跑杜甫草堂干什么。我真是这么认为,因为杜甫草堂有一个书屋,就在绿树碧水旁边,坐在那看书就等于在天堂上一样。游人走到那都会慢下来,即便不看也不会惊动坐在那里看书的人群。我就在那看书,在那慢慢咀嚼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消化着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在心里吟诵着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由此看来,写作也是需要一种心境的,有了心境东西就给人思索,给人启迪。

李治邦,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2008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1970年入伍。1978年转业到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现任馆长,研究馆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逃出孤独》《城市猎人》《繁花落尽》,中篇小说《成熟》《天堂鸟》《绿色英雄》等,短篇小说《春天里的毒日头》等。话剧剧本《希望之歌》获全国第五届群星奖银奖,电视连续剧剧本《苍茫》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咱们工人》获1996年全国政府奖银奖,短篇小说《关于我爹和鸟》获1994年天津市优秀短篇小说奖。

猜你喜欢
银奖草堂短篇小说
草堂旧事
2017“中国儿童”风采模特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谁付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