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4-12-12 07:4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组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统一信用体系

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组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组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调研组从国家和上海市信用制度建设、信用平台建设、信用产品应用推进、市场发展等方面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国家层面:国务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征信业管理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实施,一批相关规章标准相继出台。地方层面:各地区在信用信息公开、信用评价、信用分类监管和诚信宣传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实践。上海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在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政府信息公开和示范使用信用报告等方面在全国有示范作用。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信用意识需要不断强化。整体上看企业、公民对诚信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较大提高,但诚信意识尚未真正融入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商业信用观念尚未形成,信用文化缺失。2、制度建设急需加大力度。全国尚无专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相关信息归集和使用的法律制度,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界定和保护缺乏明确法律规范,条线制度普遍缺乏信用管理相关要求,对信用信息记录、披露、归集和使用等缺乏必要制度安排,特别是失信惩戒的措施刚性有待增强。同时缺乏相关法规制度的落实检查和社会监督机制。3、组织推进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管理体制,国家和地方都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协调组织推进机制,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现象。4、信用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共享有待加强。当前信用服务行业所需的信用信息仍分散掌握在金融部门、政府、行业协会等不同单位中且获取难度大。各类主体在信用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信用数据的记录和更新维护、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离实际需求有差距;部门多热衷归集、共享数据,数据开放和应用动力不足,信用信息尚未做到有效监管下的有序开放和合理使用。5、信用服务行业整体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信用服务行业整体规模偏小,龙头骨干企业数量很少,信用产品不够丰富。国内征信机构的数据开发和应用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在数据处理和增值应用技术、信用评估技术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开发、信用技术标准的研制方面。信用专业人才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 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1、制定相关法律。建议加强国家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争取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框架。当前急需在国家层面出台一部信用管理法。2、成立相关管理部门。为了综合协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真正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客观、公正的信用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个信用管理部门(例如,国家信用管理局),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改变过去信用建设和管理由部委兼职、挂靠的局面。地方层面也建立相应机构。3、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整合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未来进一步实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各行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间的互通互联,推进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和应用。4、加大政府数据开放力度。政府部门基于职能履行和维护公共利益需要而获取的信用信息有义务向社会公开、开放。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统一规范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5、推进和强化信用信息应用。积极推动各领域信用制度建设与创新,不断扩大各类公共性、商业性信用产品的使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在社会管理、行业监管等事务中广泛使用信用产品;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制度创新,积极发挥信用对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引导企业扩大信用交易,构建配套、适用的债权保障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加快适应国际规则、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中广泛使用信用产品。6、大力提升信用服务行业的整体能力。将“信用服务”列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支持建立信用服务产业创新联盟,发挥“产学研用资”各方作用,加快完善信用服务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政府部门积极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推进扩大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创新研发信用产品、提升信用服务供给能力;强化信用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资质和职务序列管理,规范信用管理人员行为。(摘自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召集人:邵志清 朱国萍 施 超

成 员:冯 军 李 林 沈志刚 周振波 贾伟平 黄迪南 樊 芸

猜你喜欢
统一信用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统一数量再比较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