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4-12-12 16:29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法定权威依法治国

观点

2014年11月15日 人民网—人民论坛

法治思维如何“根深蒂固”

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再沿袭既往解决问题的各种“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养成“法治思维”。要在形成“法治思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二是要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贯彻落实宪法实施工作,保障宪法的“生命”,维护宪法的“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2014年11月18日 《经济日报》

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需要重点把握好四个重大问题。第一,构建法治政府治理体系。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第二,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为突破口,简政放权,从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领域退出来,让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第三,推进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按照法治政府职权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的基本要求,让行政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第四,在全社会形成法律至上的自觉意识。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社会的法治政府治理体系才能真正形成。

2014年11月26日 《法制日报》

依宪治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宪法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中的先导地位,是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宪法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正当合理性。宪法回答了国家治理的基本问题,决定着国家治理的主体和国家治理的方式,是国家治理的纲领性、根本性和系统性规范。宪法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宪法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权威性。宪法是法之统帅、法律之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权威决定着法律权威、法治权威。宪法实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国家和社会生活必须接受宪法的调控。宪法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推动宪法实施,必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职权法定,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要遵循宪法原则制定决策,按照宪法逻辑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依据宪法精神理顺利益关系。

猜你喜欢
法定权威依法治国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中高速磁浮列车两步法定子段换步控制技术研究
智取红领巾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柏林喜迎三八妇女节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第27周全国民间借贷市场利率13.03%/年降0.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