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流现代化新馆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4-12-12 11:09王潮刘慧鑫
档案天地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馆档案局馆藏

王潮+刘慧鑫

她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方多情土地,她富有“耸峙岩疆”的雄威,也享有“塞北明珠”的美誉,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她就是古老而神奇的宣府古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如今的宣化区为张家口市辖区,是京、津连接冀、晋、内蒙古的交通枢纽,宣化既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军政治所,又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十分丰富。

为了更好地承载与记录这座古城的历史与文明,宣化区档案局借助中央出台的《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档案建设规划》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宣化区国家档案馆建设规划,得到宣化区党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4月开始启动宣化区档案馆新馆建设,2013年10月正式交付使用。新档案馆达到国家县(区)一级档案馆标准,成为具备“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利用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利用中心”五位一体功能的综合性档案馆。

功能完备的档案新馆

宣化区档案馆新馆座落于宣化区行政办公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利用。新馆占地2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53平方米,为8层框架结构。依据建设部、发改委、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馆建设标准》,宣化区档案新馆设计综合考量宣化区城市人口数量、城市规模、馆藏数量以及今后30至50年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新馆建筑造型为紧凑L古币造形,主体凝重大方,又不失现代韵姿。新馆在功能分区上,将档案保管、对外利用、数字化开发、爱国主义教育与业务培训等多方面工作充分考量,使新馆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

为确保档案安全,档案库房配备了先进的设备。1200组密集架整齐划一,温湿度控制装置确保档案库房处于恒温恒湿状态,环保洁净型自动灭火系统在无毒无害无污染方面效能卓越,确保档案完好无损、双重保障的防盗监视设备以及自动感应水淋式消防设备等等,在当前环境下尽己所能将库房建设的更加安全化、先进化与便利化。新的档案库房在充分接收现有档案的基础上,留足至少50年档案存贮空间,为今后的档案接收垫下良好基础。

为了方便档案利用和更好地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和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新馆将三层开辟成对外服务区,主要设置了档案利用服务区和档案展览厅等对外宣传服务区域。利用服务功能区设有接待室、阅览室、自助服务柜台,由档案管理股和查阅接待室负责接待,根据利用者需要提供文档查阅服务。在对外利用服务功能区专设了图书地方志馆,上架图书资料,不仅为科研编纂工作者提供场所,而且也为利用者查档之余休息,开辟浏览放松场所。

与服务区相配套的是档案展览厅。目前展厅主要布置有《宣化历史沿革》、《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葡萄园溯源》、《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关怀》、《抗日战争胜利图展》、《聚集发展的宣化产业》、《古韵与新貌》六大板块,充分展示宣府古城的历史风貌与沿革。成为对市民进行爱国主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日益丰盈的档案资源体系

在下力做好新馆建设的同时,宣化区档案局秉承“为国守史”的历史重任,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档案馆藏数量实现几年一个跨越的成倍数增长。2002年,受库房因素制约,宣化区馆藏档案只有15091卷。2005年馆藏档案达到了37200卷,图书资料3966卷册;截止2010年底,馆藏档案达到74800卷,与2005年相比实现了翻一番目标,以件为单位的档案达到18938件,对比2005年,增幅达到307.68%。

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区档案局注重馆藏结构的不断优化,重点加强了“三重一特”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档案资源,成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懈的努力,涉民档案数量大幅增加,改变了长期以来馆藏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截止目前,宣化区档案馆接收婚姻档案6673卷、林权档案1330卷,破产企业档案15600卷,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档案2300卷。在优化馆藏资源的同时,宣化区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发挥了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作用,社会反响强烈。先后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制作图板52幅;举办宣化区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反映宣化区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制作各类图片300余幅。同时依托档案资源为宣化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大量图片和历史资料。

日趋合理、不断丰满的档案馆藏也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迎来了宣化区档案开发和利用工作的收获期,近年来先后完成《中共宣化区党史》、《宣化区志》、《宣化区年鉴》、《宣化区大事记》,以及《宣化府志》和《宣化府志导读》、《宣化方言》等的出版发行工作。其中《中共宣化区党史》及《宣化区志》分别荣获张家口市第五、第六届社会科学专著二、三等奖。这些编研成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为当地经济发展,为营造人文环境,起到了助推作用。“十一五”期间提供档案利用5340人(次)、档案资料10000余卷(册)。尤其在土地利用、婚姻登记、上山下乡等涉及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档案的利用更加突出。

不断创新的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新馆建设的推进,宣化区的档案现代化进程也在大幅度前进。着眼于工作发展和未来需要,近年来他们大力实施的数字化工程,构筑起档案形成接收、利用、发布档案信息的综合体系——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档案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将实现网上档案收交和在线利用,解决现行电子档案无法接收而增加历史负担问题,形成覆盖区档案馆与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网络管理系统。2014年先行完成对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等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装调试,按照涉及档案资源复杂程度和任务轻重实际,逐步完成对其余单位入接工作。这一系统的运行将为全区的档案数字化工程建设提供更为广阔、便捷的平台。

宣化区连续七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最具区域带动中小城市百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建设。近年来,宣化区档案局、馆先后荣获了“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全市档案系统整体形象最佳局馆”、“全市文明单位”、“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宣化区档案局馆长韩铁被授予河北省档案事业“功勋杯”,这是河北省对全省档案工作成绩突出者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宣化区档案局工作的充分肯定。着眼未来,宣化区的档案事业必将伴随着这座历史悠久古城的发展而前进,书写出宣化区档案文化的新图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馆档案局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要点
正定县档案局恢复挂牌
河北省档案局“健步走活动”走出新风采 展示新风貌
林城东路上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