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美术呈现

2014-12-13 13:02乔焱林
新闻前哨 2014年10期
关键词:湖北省工作者美术

乔焱林

社会的多元、读者阅读方式和精神需求方式的多元以及媒介间关系的融合,决定了媒体单一介质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多媒体的时代。媒体传播平台的多元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闻美术与文本、图形、图像、声音、音乐、影像、动画等林林总总的新闻表现形式的密切关联,需要新闻美术工作者更新理念,对形式和内容、视觉和内容的关系进行再认识,才能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新闻美术的传播功能。

多媒体时代,点击率最高的词就是融合,所谓“融合”的关键在于“融”,如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而不融,就是两张皮,而要真正做到“融合”则一定要进行一场深刻的传媒变革。

新闻美术,顾名思义,是依附于“新闻”的美术,二者相辅相成,随着媒体融合的进程,两者的互动关系将更加交融和增强。新闻运用美术手段来调动受众的视觉注意力和想象力,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读文、看图、辩声、观影、互动的多媒体时代”,新闻美术已经成为了媒体发布新闻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湖北省新闻美术记者协会面对媒体转型所带来的“融合”要求,更是一次难得的转型契机,湖北省新闻美术记者协会的发展也正好应验了这句话。过去的几十年湖北省新闻美术记者协会一直是平面媒体美术编辑的“沙龙”,“湖北新闻奖”美术系列的评选也一直是报纸的专利,这几年来,报纸每时每刻无不受到来自电视和互联网的感染和影响。电视的感染力很大程度来自新闻内容包装所带来的震撼力,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于电视新闻美术工作者的艺术创新能力和现代技术的掌握和新闻纪录三者的统一,而互联网从一开始,就以多种媒介融为一体的互动形式呈现。因此,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美术编辑必须更新理念,力求实现由平面向视频、由二维向多维、由静态向运动、由线条色彩向声画兼备、由被动接受向互动参与的全方位融合、转化和提升。

媒介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媒体功能趋同或合一,而是内容、平台、技术、人才的共融互通。新闻美术创新是根据人们视觉接受信息的规律,结合审美需求与信息传播需求,以美术的方式对新闻素材进行选择、组织、传播并呈现于受众的工作过程。相对于新闻写作使用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新闻美术是以视觉形式为表现手段,当代新闻美术创新已经走向了与新闻传播、营销、科技结合的全新境界。比如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长江新闻号”片花设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短短的十几秒时间每一帧画面和每一节音乐,都充满了视觉美、听觉美的张力,体现了电视新闻美术工作者的功力。

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网络媒体,以其高度的互动性和自媒体特征,适应了新生代人群的精神需求,而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比如刚刚完工的“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成果展”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对美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流媒体通过艺术与技术结合所带来的创意空间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往日的思维惯性上,如果媒体美术工作者仅仅把自己定位在图文装饰、添枝加叶上,新闻美术这个专业必然会面临像大家曾经经历过的从美术编辑变成组版员或校对员的尴尬局面,面对这种挑战,最好的回答就要像湖北省新闻美术记者协会一样,融入了电视、网络方阵这两支生力军。平面媒体的新闻美术工作者也由于充分发挥了新闻美术这一重要的新闻表达形式,用时政漫画、新闻版面语言的独特影响力,给我们带来的重要的发展契机。新闻美术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为美的使者,更要有一颗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心灵。

多媒体时代挑战多、机遇更多,我们的创新思维越广,我们事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在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及受众对新闻类型的关注度外,更需要提升传播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新闻美术表现的趣味性上下功夫。在图形形象的处理上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形象表现,以顺应网络时代受众趋于轻松化、幽默化的欣赏习惯的需要,协会继续经常性地开展美术编辑业务培训工作,将业务研讨活动贯穿于日常活动中,努力提高新闻美术工作者的业务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新闻宣传服务。

(湖北省日报传媒集团)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北省工作者美术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