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及岩层产状对电测深找水的影响

2014-12-14 09:22刘福臣
地下水 2014年5期
关键词:沟谷坡顶坡脚

王 宁,刘福臣

(1.山东省日照市移民局,山东 日照 276826;2.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电测深法找水是建立在地面水平,下部介质均匀且水平的假设条件下。野外电测时,常会遇到各种地形、地貌、各种特殊地质条件,当地形起伏变化、下部介质是不均匀的或非水平的,均与理论假设条件不符合,这样对电测深的结果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电测深曲线分析时不能排除这些影响,往往会误判造成找水定井失败。因此必须探讨不同地形、不同岩层产状、不同布极方式对电测找水的影响,提高电测找水的成功率。

1 地形对电测深的影响

地形对电测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地形变化处,空气介质与岩土体介质发生相应变化,会引起电测深的视电阻率降低或升高。凡供电电极A、B连线以上有土体存在时,由于土体对吸引作用,会引起视电阻率减少;凡供电电极 A、B连线以下存在大气时,由于空气为绝缘体,引起电流的聚集,故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1]。当地面坡角小于20度时,地形起伏变化对电测深曲线影响较小,此时测线方向可任意选择。若地面坡度大于20度,或者测线方向极距跨越山谷或山脊时,地形起伏变化对电测深曲线影响较大。野外遇到的地形主要包括沟谷、山坡等,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各不相同。

1.1 沟谷

1.1.1 沿沟谷走向布极

1)谷底走向布极

图1 沿沟谷走向布极

当沿谷底走向布极时,测量电极、供电电极皆在沟底(见图1a),在野外电测工作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供电电极A、B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以上有土体存在,由于土体对供电电流的吸引作用,故测量的视电阻率偏低,有可能将地形干扰误判为含水构造,必须高度重视。沟谷的深度越大,影响越大;沟谷的宽度越小,影响越大;供电小极距越小,影响越大,随着供电极距的增大,这种影响逐渐减少[2]。

2)谷顶走向布极

当沿谷顶走向布极时,测量电极、供电电极沿走向布置皆在谷沿附近(见图1b),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电极 A、B、M、N越靠近谷沿,影响越大;越远离谷沿,影响越小。

1.1.2垂直沟谷走向布极

当测量电极、供电电极需要跨越沟谷、陡坎时,布极的方向垂直沟谷的走向。根据电极AMNB的具体位置,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A极在沟顶,M极、N极、B极在谷底。供电电极A、B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以下有空气存在,由于空气的绝缘作用,引起电流的聚集,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见图2a)。

(2)当沟谷的宽度比较大,小极距供电时,A、M、N、B垂直沟谷全部布置在沟底(见图2b),供电电极 A、B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以上有土体存在,会引起视电阻率降低,有可能将地形干扰误判为含水构造。供电电极 A、B越靠近沟谷的坡脚,影响越大;供电电极A、B越远离沟谷的坡脚,影响越小。

(3)当沟谷宽度不大或打极距供电情况下,供电电极在谷顶,测量电极在谷底,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见图2c)。

图2 垂直沟谷走向布极

1.2 山坡

1.2.1 沿山坡走向布极

当测量电极、供电电极沿山坡走向布极时,AMNB可布置在坡脚、坡腰、坡顶等不同位置,对视电阻率的影响不同。

1)沿坡脚走向布极

电极AMNB在坡脚附近沿山坡走向布极(见图3a),由于供电电极A、B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以上有土体存在,因此会引起视电阻率降低。越靠近坡脚,影响越大,因此在野外布线时,尽可能远离坡脚。

2)沿坡腰走向布极

电极AMNB在坡腰附近沿山坡走向布极,即沿地形等高线布极(见图3b)。以布极方向为界,供电电极 A、B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上坡方向为岩土体,吸引电流,引起视电阻率降低;下坡方向为空气,排斥电流,引起视电阻率增大。如电极AMNB恰好位于半山坡处,基本上正负抵消,对电测影响不大;越靠近坡脚布极,视电阻率降低幅度越大;越接近坡顶布极,视电阻率增加幅度越大。因此在野外布线时,尽可能在半山坡处沿等高线布极。

3)沿坡顶走向布极

当沿着坡顶走向布线时,会引起电阻率升高(图3c)。山顶越陡峻,这种影响越大;山顶越浑圆,这种影响越小。

图3 沿山坡走向布极

1.2.2 垂直于山坡走向布极

当测量电极、供电电极跨越山坡时,AMNB在山坡的不同位置,对视电阻率的影响不同。

1)电极AMNB全部布置在山坡上

当电极AMNB全部布置在山坡上(见图4a),A靠近坡脚,引起电流密度减少,B极在坡顶附近,引起电流密度增加,综合反映可能对电阻率影响不大。

图4 垂直山坡走向布极

2)供电电极布置在两侧坡腰,测量电极布置在坡顶

当供电电极布置在两侧坡腰上,而测量电极布置在坡顶附近(见图4b),在供电电极 A、B连线所构成的平面以上有土体存在,以下有空气存在,综合反映对电测影响不大。

3)供电电极布置坡脚,测量电极布置在坡顶

在跨越高度不大的山坡时,有时候将测量电极在坡顶,而供电电极在坡脚附近(见图4c),会引起视电阻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地形影响最大。随着供电极距的增大,这种影响始终无法消除,会严重干扰电测成果造成误判,野外测量时需高度重视。

2 岩层产状对电测深的影响

电测深法找水适用于电性层水平且分布无限情况。岩层产状的走向、倾向、倾角大小对电测试影响很大。

2.1 水平岩层

一般认为若岩层倾角小于20度,分布范围较大的岩层,对电测深试验结果影响不大,可任意方向布极。

2.2 倾斜岩层

当岩层的倾角大于20度时,即为倾斜岩层,倾斜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等产状对电测深影响很大。

1)沿岩层走向布极

当沿走向布极时,由于电测布极走向平行于界面,对电测深的影响最小。如果岩层出露地表,即使岩层的倾角不大,对电测深曲线也有影响;如果岩层不出露地表,当倾角大于20度时,应该使用带倾斜界面的量板来解释电测深曲线。

2)沿岩层倾向布极

当沿岩层倾向布极时,由于电测布极要跨越岩层,对电测深的影响较大。如倾斜岩层的宽度不大,影响相对较小,当供电极距增大时,对电测深的影响逐渐减少。因此在倾斜岩层地区,尽量沿岩层走向布极,不要沿岩层倾向布极。

2.3 垂直岩层

当存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且其接触面为垂直的。在界面的一侧进行电测深,电场的分布特征必然会受到界面另一侧介质的影响,由此造成异常[3]。

2.3.1 平行岩层走向布极

1)高阻岩层的影响

设界面两侧介质的电阻率分别为 ρ1、ρ2,ρ1< ρ2,测点位于ρ1低阻地层内。野外在低阻地层电测深时,常会遇到高阻岩脉、高阻岩层,即属于这种情况。设D为供电电极到垂直岩层的距离,当AB/2小于 D时,对电测深曲线影响不大,随着AB/2的增大,ρ2介质开始对电测深结果产生影响,由于ρ1<ρ2,ρ2对电流起排斥作用,引起视电阻率增加;当 AB/2=D时影响最大;当 AB/2远大于 D,ρ2的影响逐渐趋于稳定。

2)低阻岩层的影响

设 ρ1>ρ2,测点位于 ρ1高阻地层内,而附近存在低阻岩层。随着供电极距的增大,视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与高阻岩层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只不过由于 ρ2小于 ρ1,旁侧介质对电流起吸引作用,引起视电阻率降低,有可能将误判为含水构造,必须引起重视。

2.3.2 垂直岩层走向布极

当垂直于垂直岩层的走向布极时,如果供电电极远离垂直岩层,无影响;当供电电极A(或 B)在岩脉两侧的附近时,影响较大,并在AB/2=D处,电测深曲线出现最大畸变点[4]。

3 结语

(1)沿沟谷走向布极时,如沿谷底走向布极,会引起视电阻率降低,有可能将地形干扰误判为含水构造,造成定井失败。沟谷深度越大、供电小极距越小,对电测深的影响越大;如沿谷顶走向布极时,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电极越靠近谷沿,对电测深的影响越大。

(2)垂直沟谷走向布极时,如 A极在沟顶,M极、N极、B极在谷底,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当电极全部布置在沟底,会引起视电阻率降低;供电电极在谷顶,测量电极在谷底,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供电电极越靠近沟谷的坡脚,影响越大。

(3)沿山坡走向布极时,如沿坡脚走向布极,会引起视电阻率降低;沿坡腰走向布极,对视电阻率影响不大;沿坡顶走向布极,会引起视电阻率增大。

(4)垂直山坡走向布极时,如电极全部布置坡面上、供电电极布置在两侧坡腰,测量电极布置在坡顶两种情况下,综合反映对视电阻率影响不大;如供电电极布置坡脚,测量电极布置在坡顶,会引起视电阻率降低,随着供电极距的增大,这种影响始终无法消除,会严重干扰电测成果造成误判。

(5)倾角小于20度的水平岩层地区,对电测深试验结果影响不大,可任意方向布极;倾斜岩层、垂直岩层,沿走向布极时,对电测深的影响最小;垂直岩层走向布极,对电测深影响大。倾斜岩层、垂直岩层地区,尽量沿岩层走向布极,不宜沿岩层倾向布极。

[1]周天福.工程物探[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2]刘福臣.水资源勘察技术与方法[M].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材,2004.

[3]刘福臣,徐光瑜.地形及特殊地质条件对电法勘探找水的干扰及应对措施[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9):188-190.

[4]陈仲候.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

猜你喜欢
沟谷坡顶坡脚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单一挡土墙支护边坡安全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陕北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垃圾发电厂上的滑雪公园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
东河煤矿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
贵州龙里猴子沟沟谷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初探
沟谷空间特征与斜坡灾害发育关联性分析
一毫米治好“坡脚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