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五种运营模式

2014-12-14 07:58万忠周灿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江西农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花卉示范区现代农业

◇文/ 万忠 周灿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从上世纪末开始,广东省以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199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珠江三角洲区域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到2003年,这些示范区基本达到“五高六化”要求。而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委省政府又决定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再建设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随后,广东省科技厅和农业厅分别设立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2013年,广东省提出用三年的时间,以市或县行政区域为示范区建设与带动区域,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当时有3个已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全省区域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全面推动广东省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河源灯塔盆地、湛江垦区、江门开平市和韶关仁化县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效初现。河源灯塔盆地在今年国家组织的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二,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新增的8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国家级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创业园和3个省级粤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都在积极推进。

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运营模式看,广东省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有以下五种: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园区模式,以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该园区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立足国际生物育种前沿领域,坚持自主创新与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引领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热带和亚热带现代农业生物育种科技企业集聚区。

园区已培育引进包括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等43个农业企业(项目)入驻。深圳市探索创新开放式管理机制,以“一区多园”建设模式为基础,搭建开放式园区管理模式,政府负责总体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科研团队和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等,园区中各科技园由企业自行建设和管理。整个园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设施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企业自筹与社会筹集建设。支持政策方面,实施“孔雀计划”和“1+6”人才政策,实行“院市共建”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省市共建”广东现代种业硅谷等支持措施。

目前,广东省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现代农业整体发展的创新模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是核心,以园促区、以点带面,实现全省现代农业“点、线、面”整体发展。

以河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该示范区包括河源市东源县、连平县及和平县3县20个镇,总面积2291.24平方公里。示范区战略定位为生态型、特色型、服务型、效益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农业转型、特色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优先、中心带动、集聚提升”为建设主线,实现跨越式发展。河源市委市政府秉承工业管理区理念,成立了示范区管委会,落实了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强化了规划、管理与实施。2013年,灯塔盆地示范区整合资金1.8亿元,用于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并引进了8支科研创新团队,为示范区改革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0家,同比增加10家,农民合作社1330个,同比增加230个。2013年示范区农业总产值达49.1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模式

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园区模式,主要有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广州从化万花园、中山古镇绿博园等。以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为例,1998年,顺德陈村镇委镇政府决定运用“利用高科技,建立大基地,发展大生产,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战略思想,规划1万亩,兴办大型花卉交易市场——广东陈村花卉世界。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花卉世界已经从单一的花卉展销市场向农业综合园区发展,并以中国一流的花卉产业园发展商为目标,以花卉世界为企业总部,走全国产业园区连锁经营之路。

目前,该园区已完全实现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充分接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陈村镇范围内已成功开发了中国盆景大观园、佛山古玩城、兰花生物科技园、花卉超市、广东国通物流城等产业功能区。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泰国、菲律宾、新加等十几个国家及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的花卉相关企业600多家在此设立花卉的生产、开发、销售机构,其中台商企业有近60家,花卉品种达6000多种。

政府引导、院地合作模式

政府引导、院地合作模式主要是以东莞市系列都市农业生态园区为代表。目前,东莞已经建成以清溪生态农业产业园和中堂现代农业生态园为代表的十大都市农业产业园区。东莞提出建设都市农业,利用农业资源和农业景观,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旅游、生产与加工,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建立对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进行全面开发的“接二连三”综合产业。东莞都市农业在发挥农业的食品供给、农民就业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全面开发农业的平衡生态、优化环境、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拓展功能。规划在2020年前,形成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基本构建起以“土地集约、田园优美、特色鲜明、技术集成、效益显著”为标志的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建成14个市级农业产业园,每个有农业份额的镇街建成1-2个3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园。

东莞将推进规模经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科技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以“市院联姻、科技合作”模式,依托农业科研单位,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东莞”专项中,每年安排不低于900万元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服务都市农业的科技创新项目。

企业自主运营的园区模式

企业自主运营的园区主要以广州百万葵园为例。该园是以“向日葵”、“花的世界”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种植100万株向日葵,成为目前全国第一家全部采用进口种子的观赏性向日葵乐园。同时斩获两项世界第一:规模最大达66.7 公顷,荣获“全国规模最大的葵花园”——“吉尼斯之最”记录;葵花常年开放,世界唯一,正在逐步打造成为世界级公园。葵园共引进了18个来自欧洲、日本等国家的观赏性向日葵品种,并优选培育出一批适宜亚热带种植生长的品种。通过基因的导入,培育出红色、紫色等特殊颜色及具有浓郁香味的向日葵,经过科学规划种植,使葵园保持100万朵葵花常年盛放。目前,葵园已从单一葵花园发展成拥有世界各国名花的主题花城,法国羽叶薰衣草、日本北海道薰衣草、日本浪漫樱花、欧洲树型玫瑰花、韩国孔雀花、观赏“罂粟”以及我国芳香淡雅的茉莉花,都已成为葵园著名景点,还建起了全国首个松鼠乐园、蚂蚁王国,以及麦兜猪乐园、白鸽广场、鲜花动漫港等,构成充满温馨与情趣的童话世界,令入园游客流连忘返。

农民自发、政府推动的园区模式

农民自发、政府推动的园区模式主要是以中山横栏三沙花木园区为代表。该园区位于中山市横栏镇三沙村,目前面积60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面积超过2万亩,其以三沙村为中心,从上世纪80年代农民自发种植花卉开始发展,并于2001年由新村委对三沙村进行重新规划,按照“工业进区、农业进园”的原则,开始规划建设三沙花木基地,目前已经营花木品种多达350多个,辐射了周边的五沙村、六沙村、贴边村,甚至较远的横东村。现在基地从事花木种植和与花木种植相关的农户有900户,吸纳本地劳动力1800多人,外地劳力5000多人,内有企业1000家,种植专业户1000家,年总收入5000万元以上。基地的花木主要销售往深圳、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外省则有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四川、江西等地。

在此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04年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正式成立,并开通了三沙花卉协会网站,为广大花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协会会员充分发挥各自在信息、流通方面的优势,把花木销售伸展至珠三角地区及广西、云南、上海等地区。同时,协会以会员为核心,辐射带动本镇和周边乡镇的种植户种植花木,目前横栏全镇有2万花木基地,周边镇区有5-6万亩,产值累计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

猜你喜欢
花卉示范区现代农业
李鱓·花卉十二开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现代农业
《花卉之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