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研究分析

2014-12-14 07:58黄永忠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江西农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耗水量晚稻早稻

◇文/黄永忠(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水稻灌溉模式一般分为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水稻节水灌溉是采用控制灌溉水层和灌溉时间的灌溉方式,即间歇灌溉方式。作物灌溉制度应依据当地高效节水条件下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设计灌溉制度应有利于提高降水利用率、降低灌溉定额。下面,笔者根据对柘林灌区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试验分析。

水稻的泡田用水测算分析

水稻泡田用水是指水稻插秧前的翻耕、沤肥、整田期的稻田用水,包括使田间土壤达到饱和含水量,以及泡田期田面蒸发,土壤渗漏等所消耗的用水量。

1.水稻泡田用水分析。根据2011年水稻泡田用水统计计算,早稻泡田灌溉用水量为65mm,泡田耗水为84.8mm;晚稻泡田灌溉用水量为70mm,泡田耗水量为58mm。

2.水稻泡田期降雨利用率分析。据气象资料和田间观测统计计算,早稻泡田期降雨量为94.8mm,排水量为50mm,有效量为44.8mm,有效利用率为47.3%;晚稻泡田期降雨量为0mm,排水量为0mm,有效量为0mm,有效利用率为0。

水稻灌溉制度用水量测算分析

水稻灌溉制度试验采用了当地传统的早稻-晚稻的耕作模式。

1.水稻需水量测算分析。水稻本田期的蒸发腾发量与土壤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耗水量,即水稻需水量。据试验观测计算统计,2011年间歇灌溉早稻耗水量为404.6mm,日平均耗水量为5.19mm,晚稻为567.7mm,日平均耗水量为5.79mm;浅水灌溉早稻的耗水量为429.6mm,日平均耗水量为5.41mm,晚稻为599.7mm,日平均耗水量为6.12mm,两相比较,间歇灌溉比浅水灌溉田间耗水量要小。其中,早稻间歇灌溉较对照减少25mm,晚稻较对照减少32mm,分别减少5.81%和5.33%。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采取间歇灌溉,能够控制和减少耗水量。

2.水稻灌溉制度试验有效降雨量分析。有效降雨量是指能够保持在田间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那部分降雨量,水稻作物有效降雨量的大小受灌溉制度、蓄水层深度与降雨强度的影响,表述为总降雨量与田间因雨排水量的差值。据试验观测计算统计,2011年间歇灌溉制度早稻有效降雨量为300.6mm,降雨利用率为30.1%;晚稻有效降雨量为222.7mm,降雨利用率为77.1%。浅水灌溉制度早稻有效降雨量为302.6mm,降雨利用率为30.3%;晚稻有效降雨量为303.7mm,降雨利用率为70.5%。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采取间歇灌溉,能够降低和减少排水量,容留了更多的空间拦蓄降雨量,有利于提高有效降雨量,减少灌水量,从而达到节水目的。

灌溉制度试验灌水量分析

根据典型田块观测统计,2011年间歇灌溉制度的灌水量早稻为104mm,次数为3次;晚稻灌水量为345mm,次数为10次。浅水灌溉制度的灌水量早稻为127mm,次数为4次;晚稻灌水量为396mm,次数为13次。

比较不同的灌溉制度分析,早稻生产间歇灌溉制度处理较对照全生育期减少灌水量23mm,次数相对减少1次。晚稻间歇灌溉制度处理较浅水灌溉制度处理全生育期减少灌水量51mm,次数相对减少3次。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采取间歇灌溉,较当地对照灌溉能有效减少水稻生产灌水次数和灌水量。

作物水分生产率分析

作物水分生产率是指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单位水量所获得的产量,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之比值,计算公式为I=Y/M。式中I为作物水分生产率(kg/m3),Y为作物产量(kg/亩),M为作物需水量(m3/亩)。

根据试验实际测算资料,按照作物水分生产率计算公式计算,2011年间歇灌溉制度早稻水分生产率为1.53kg/m3,晚稻水分生产率为1.29kg/m3;浅水灌溉制度早稻水分生产率为1.4kg/m3,晚稻水分生产率为1.18kg/m3,其中间歇灌溉制度早稻水分生产率较浅水灌溉制度提高了9.28%,晚稻歇灌溉制度水分生产率较浅水灌溉制度提高了9.32%。

猜你喜欢
耗水量晚稻早稻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滴灌对苹果和梨树周年耗水规律的影响
不同灌水模式下玉米耗水量和节水效益分析研究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耗水量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分析
吉朗德露天煤矿高耗水量计算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