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正在路上

2014-12-15 02:21小康尤蕾
小康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东湖武汉大学武汉

《小康》记者 尤蕾

对于我这个之前从没有到过武汉的北方人来说,武汉总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几个重要概念:武昌起义、武汉三镇、“汉阳造”、张之洞、长江大桥、黄鹤楼。记得最初对武汉有较为感性的认识是在大学期间,当时教授我们新闻写作的老师曾就读并任教于武汉大学,这位出生成长在冰城哈尔滨的身材臃肿的女老师几乎每堂课都会给我们回忆她的武大生活,常常如痴如醉。以至于后来,我们背后开她的玩笑,学着她微闭双眼,仰着头自顾自地诉说:清晨,天色微亮,把一块格子布单铺在东湖边,树下小憩,直到天光大亮,捧起书读上一天,再没有比东湖读书更享受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耳中的武汉成了另一番样子,“大县城”是人们对武汉最常见的批评,道路拥堵、市容脏乱、城市布局零散、城市建设落后……似乎在一个时期,中部经济塌陷,武汉也难独善其身。今年九月份,第一次到武汉,因采访之便造访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湖北省社科院,专家学者们又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武汉正走在复兴的路上。在长江经济带上,武汉将发挥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曾经的九省通衢,如今已成为坐落于华中的“立交桥”,高铁网络连接南北,长江将再次被打造为水运“黄金水道”,“工业倍增”计划正助力武汉完成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型,3D打印、机器人、光缆、生物医药等也落地开花,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渐成气候、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攀升……大车都、大光谷、大临港、大临空四驾马车将带着大武汉实现又一次腾飞。

而对于到访武汉的外地人而言,预估一个正在向全国中心城市奋进的省会城市的未来,不是依靠冰冷的增长数字,也不是透过种种官方规划,而是这座城市展露出来的温度和气度。且不说“电视问政”还存在多少不尽人意之处,敢于自曝“家丑”就是武汉敢为人先的表现。而最让我感到舒服的是,在密集的采访安排中,我们来来回回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没有遇到一次拒载、绕路和乱收费,也许是我们运气太好,每一位出租司机都会在下车时说一声“好走”。

猜你喜欢
东湖武汉大学武汉
武汉大学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决战武汉
东湖一角
游东湖
东湖雪景
武汉市东湖通道路线选择
隆重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189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