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皮热烫防褐变工艺条件的研究

2014-12-16 08:08徐姗姗李江雪杨一涵王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23期
关键词:褐变固液柠檬酸

葛 鸽,徐姗姗,李江雪,杨一涵,王建中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林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香蕉(Musa nana Lour)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欢迎的热带水果。香蕉属肉质浆果,果皮较厚,约占果实重量的30%[1],但长期以来人们只生食果肉,每年伴随香蕉加工有数百吨香蕉皮被遗弃,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2]。既往研究发现,香蕉皮中富含膳食纤维、酚类、油脂类、鞣质、有机酸,蛋白质和糖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矿质元素等,其营养价值比香蕉果肉还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6]。但香蕉皮相比香蕉果肉在加工过程中更易发生褐变,其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会催化多酚类物质氧化成邻醌,进一步氧化聚合成黑色素[7-8],此类反应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品质,降低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使香蕉皮加工开发止步不前。本文以香蕉皮浆液褐变度和PPO活性作为判定指标,研究香蕉皮加工中的热烫条件,最后找出防止香蕉皮褐变的最优条件组合,为香蕉皮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海南香蕉、香牙蕉果皮 北京市售;无水乙醇、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邻苯二酚 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苏泊尔SG280C1家用小型榨汁机 浙江苏泊尔有限公司;D-37520高速冷冻离心机 Osterode Kendro Laboratory;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IC-KH2001电磁炉 江苏松桥电器有限公司;ME204E电子分析天平 上海皖衡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原料处理 选择表皮金黄,无机械损伤,成熟度不小于8成的海南香蕉。用水洗净表面杂质,将香蕉皮剥下,用不锈钢刀切成2cm×2cm大小均匀的块状,立即放入热水中进行热烫处理,快速冷却后均匀打浆。

1.2.2 褐变度测定 取打浆后的香蕉皮浆液,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无水乙醇,在转速9000r/min,温度2~4℃条件下冷冻离心30min,取离心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在 420nm 波长处吸光度[7,9-11]。

1.2.3 粗酶液提取 取适当香蕉皮浆过滤液,加入二分之一体积的1%PVP的0.05mol/L磷酸缓冲液,在转速9000r/min,温度2~4℃条件下离心30min,离心后上清液为粗酶液[12-13]。

1.2.4 酶活测定 用移液管取1mL粗酶液,加入3mL 0.16mol/mL邻苯二酚溶液,室温下静置2min,在420nm波长下连续测定6min内吸光度变化,每隔30s记录数据。定义1mL酶液在1min内OD420nm值变化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1.3 单因素实验条件设置

根据樊志勇等[9]的研究及前期实验结果,设定下列单因素实验条件。

1.3.1 热烫温度对褐变的影响 采用 40、50、60、70、80、90、100℃七个水平,在固液比 1∶4,柠檬酸添加量为0.3%的条件下热烫处理5min。

1.3.2 热烫时间对褐变的影响 采用 2、3、4、5、6、7、8min七个水平,在温度为100℃,固液比1∶4,柠檬酸添加量为0.3%的条件下热烫处理。

1.3.3 热烫固液比对褐变的影响 采用 1∶2、1∶3、1∶4、1∶5、1∶6、1∶7、1∶8 七个水平,在温度为 100℃,柠檬酸添加量为0.3%的条件下热烫处理5min。

1.3.4 柠檬酸添加量对褐变的影响 采用 0.1%、0.2% 、0.3% 、0.4% 、0.5% 、0.6% 、0.7% 七个水平,在温度为100℃,固液比1∶4的条件下热烫处理5min。

1.4 正交实验设计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温度为100℃时,香蕉皮浆褐变度最低,操作易于控制,护色效果最佳,故不再将热烫温度作为正交实验的考虑因素。选取热烫时间、热烫固液比、柠檬酸添加量组成复合热烫条件,每个因素设置三个水平,以香蕉皮浆褐变度及PPO酶活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各因素水平的选取如表1所示。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设计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Office2010)软件整理数据,正交设计助手Ⅱ V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烫温度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

从图1可知,随着热烫温度的上升,香蕉皮中PPO酶活性不断下降。温度在50℃以上,香蕉皮中的PPO开始钝化,活性降低,可能是由于较高温度下,本质为蛋白质的PPO发生了变性和不可逆的失活。温度对多酚氧化酶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温度升高能加快酶催化反应速度进程,另一方面促使酶蛋白变性,它是两种对抗效应的综合反应[14]。温度在60~70℃内,PPO活性继续下降;当温度达到100℃时,PPO 几乎不再变化(p<0.05)。

图1 热烫温度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blanching temperature on the banana peel heat treatment

香蕉皮浆液的褐变度随着热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热烫温度在40~60℃内时,褐变度下降很快,是由于较高温度下PPO活性部位发生变性,引起酶促褐变的能力受抑制;热烫温度大于70℃时,香蕉皮浆的褐变度再次下降。因为香蕉皮中含有黄色素、原花色素等[15-16],其中黄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440nm,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使褐变度不趋于0;在100℃左右,褐变度几乎不再变化(p >0.05)。

综上所述,热烫温度为100℃时,在实际操作中易于控制,香蕉皮浆褐变度较低,香蕉皮颜色呈接近新鲜状态的金黄色,护色效果最佳,故选择100℃。

2.2 热烫时间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

由图2可知,香蕉皮中PPO酶活性随着热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后趋于平缓,但总体来说,热烫时间对PPO酶活性的影响较小。热烫时间在2~5min时,香蕉皮中PPO酶活性下降较快,说明该阶段内热烫处理对PPO酶活的影响较显著(p<0.05);5~6min时,香蕉皮中PPO酶活性下降速度较上一阶段变慢;在6~8min内,酶活的下降趋势逐渐呈现平缓状态,香蕉皮中PPO酶活不再随着热烫时间的增加而有明显改变(p >0.05)。

图2 热烫时间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blanching time on the banana peel heat treatment

延长热烫时间可以降低香蕉皮浆的褐变程度。热烫时间在2~4min内,香蕉皮浆的褐变度下降较快;在4~5min内,褐变度有一个陡降变化;5~6min内,褐变度几乎没有变化;7min后,随着热烫时间的增加,褐变度也不再有明显下降,说明此时已经达到了香蕉皮防褐变的目的(p>0.05)。

综上所述,热烫时间对香蕉皮的色泽影响显著,热烫时间为5min时,就可以对PPO酶活性起很好的抑制效果,香蕉皮浆褐变度较低,护色效果较佳。

2.3 热烫固液比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

从图3可知,随着热烫固液比的增加香蕉皮中PPO活性不断下降,即增大热烫处理的固液比对钝化香蕉皮中的PPO有显著效果(p<0.05)。固液比在1∶3~1∶4内,香蕉皮中PPO的活性下降趋势明显,随固液比增加抑制酶活效果增强;固液比在1∶4~1∶7之间,PPO的活性几乎不再变化;固液比在1∶8时,PPO的酶活力已经很低,继续增大固液比对活性降低的作用不大(p>0.05)。

图3 热烫固液比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solid-to-liquid ratio on the banana peel heat treatment

随着热烫固液比的增加香蕉皮浆的褐变度不断下降。固液比在1∶2~1∶5内,香蕉皮浆褐变度下降很快,说明在此阶段内增大固液比对降低香蕉皮浆褐变度有很大作用;固液比在1∶5~1∶7内,香蕉皮浆的褐变度几乎无变化;固液比为1∶8时,褐变度反而略有上升。

综上所述,适当增大固液比能有效降低香蕉皮的褐变度,综合热烫处理效果和工艺成本考虑,选择固液比为1∶5,护色效果最好。

2.4 柠檬酸添加量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

从图4可知,随着热烫柠檬酸量的增加,香蕉皮中PPO的活性下降。热烫加酸量在0.1%~0.4%内时,随酸量不断增加PPO的活性持续降低,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在加酸量为0.4%时,有最低的PPO酶活;加酸量大于0.4%后,香蕉皮中PPO的活性几乎无变化,此后继续增加酸量对降低PPO活性无明显作用(p >0.05)。

随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加,香蕉皮浆的褐变度持续下降。热烫加酸量在0.1%~0.4%时,香蕉皮浆的褐变度下降明显,说明增大酸量对降低香蕉皮的褐变程度十分有效;加酸量大于0.4%以后,香蕉皮浆的褐变度几乎持平,继续增大柠檬酸的量褐变度也不再明显降低(p >0.05)。

综上所述,从香蕉皮浆液的褐变度和热烫处理后香蕉皮的色泽考虑,选择添加0.5%柠檬酸的热烫条件,可以获得较好的护色效果。

图4 柠檬酸添加量对香蕉皮热烫效果的影响Fig.4 The effect of citric acid content on the banana peel heat treatment

2.5 正交实验分析

从表2、表3和表4可以看出,柠檬酸添加量和热烫固液比在热烫过程中对PPO酶活和褐变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热烫时间在热烫过程中对PPO酶活和褐变度无明显的影响。三个因素对香蕉皮热烫过程中PPO酶活的影响从大到小为:热烫固液比(C)>柠檬酸添加量(A)>热烫时间(B),三个因素对香蕉皮热烫过程中浆液褐变度的影响大小为:热烫固液比(C)>柠檬酸添加量(A)>热烫时间(B)。

由表2,通过比较柠檬酸添加量(A)和热烫固液比(C)的 K1、K2、K3,可确定最佳水平分别为 A3和C3,因为热烫时间(B)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从节约时间和成本的方面考虑,故选择B1。综上所述,热烫处理的最优条件为:A3B1C3,即柠檬酸添加量为0.6%,热烫时间为5min,热烫固液比为1∶6。经过实验验证,此条件下香蕉皮浆液褐变度仅为0.117,香蕉皮中PPO酶活为16U。

表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3 褐变度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results of variance of the browning degree

表4 PPO酶活性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results of variance of the polyphenoloxidase

3 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香蕉皮热烫防褐变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热烫温度为100℃、热烫时间为5min、热烫固液比为1∶6、柠檬酸添加量为0.6%。在此条件下对香蕉皮进行热烫防褐变处理,测得香蕉皮浆液褐变度仅为0.117,香蕉皮中PPO酶活为16U。

[1]闫文杰,李鸿玉,艾秋实,等.香蕉和香蕉皮的加工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2):31-33.

[2]桑利伟,李琳,郑服丛.香蕉茎叶和皮的综合利用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4):96-98.

[3]李仁茂,陈蓉.粤西地区四种香蕉皮的成份分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6):42-45.

[4]欧阳若,陈厚彬.香蕉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赵肃清,蔡燕飞.香蕉皮黑色素的鉴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6):496-498.

[6]严义芳,周立邦,梁燕.香蕉皮多酚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J].农业机械,2011(8):156-158.

[7]赵立.香蕉皮中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3117-3119.

[8]张洪,黄建韶.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4):6-8.

[9]樊志勇,徐青艳,朱瑞倩,等.热烫条件对香蕉浆褐变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6):318-321.

[10]杨志娟,雷晓凌,孔嘉碧.降低香蕉酱褐变度的工艺条件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9):962-964.

[11]张墨英,滕玉萍.草莓酚类和褐变度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2(9):9-13.

[12]庄远红,刘静娜,林娇芬,等.护色处理对冻藏香蕉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77-80.

[13] Rocha AMCN,Morais AMMB.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henoloxidase(PPO)extracted from‘Jonagored’apple[J].Food Control,2001,12(2):85-90.

[14]袁振远.食品酶学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89,128-130.

[15]赵立.香蕉皮黄色素稳定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9):12548-12549.

[16]贾宝珠,鲍金勇,郑晓仪,等.香蕉皮原花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6):251-255.

猜你喜欢
褐变固液柠檬酸
外源乙烯处理对黄冠梨果皮褐变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柠檬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我国新一代首款固液捆绑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成功首飞
透析机消毒液中柠檬酸检测方法的对比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研究进展
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研究进展
喝柳橙汁预防肾结石
带燃料及其氧化剂的火箭发动机技术综述
10个山东主栽石榴品种果实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比较
影响牡丹石榴外植体褐变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