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子恺自传》读后

2014-12-16 07:58彭忠富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4年3期
关键词:自传丰子恺师范

□ 彭忠富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可谓百家争鸣。像丰子恺先生这样,儿时大都在私塾待过,有家学渊源,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成年后又出洋留学,学贯中西,因此成为大师毫不奇怪。尽管民国大师犹如繁星点点,但如丰子恺这样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也非常难得。除了个人天赋之外,跟自身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

丰子恺17岁小学毕业后,考上杭州第一师范。原指望师范毕业后,回乡去当个小学教员,也便于照顾老母。谁知在师范校里,丰子恺遇见了李叔同先生教授美术,于是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画画上。至于怎样教育学生,反而没怎么在意去学。

杭州师范毕业以后,丰子恺受邀到上海担任美术专科学校教员。授课期间,他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于是就借钱到东京去留学。两千块钱的旅费,根本不能长期待在日本学习,丰子恺在日本游学了十个月就回国了。这十个月的游历,丰子恺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就像蜜蜂一样,在美术、音乐、语言、文学方面辛勤采撷,从而给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海豚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子恺自传》中,我大致了解了丰子恺先生一生的事迹。这本自传跟其他的名人自传不太一样,里面所选的文章都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散文,大都是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每篇散文的风格都是这样,平和冲淡,情真意切,宛如大师坐在你面前,跟你讲述他一辈子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反而得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丰子恺跟民国其他的大师相比,还真有些不一样,杭州师范的知识底子,如果不刻苦自学,与时俱进,相信丰子恺只会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普通小学教员罢了。但是丰子恺不一样,他特别善于抓住机会,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就认真去做。

在《子恺自传》中,丰子恺多次谈到他的父亲、母亲和祖母。父亲中举后却不能挤进仕途,终日郁郁寡欢,但却非常在意一种诗酒生活。父亲实在是当时落魄文人的真实写照,怀才不遇,但又不愿意像芸芸众生一样活着。这样的家境,应该对丰子恺也有很大影响吧!

在《作父亲》中,丰子恺写孩子们吵着闹着要买小鸡,但商贩却不肯降价时,感慨道应该让孩子明白事理:“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但是丰子恺不愿意说出口,怕玷污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教人口是心非。从这里,天底下作父亲的男人是否应该有所感受呢?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还是让其自然成长的好,千万不要过早将成人社会的规则传递给他们,否则他们会少了许多童真。

“我的一生都是偶然的,偶然入师范学校,偶然欢喜绘画音乐,偶然读书,偶然译著,此后正不知还要逢到何种偶然的机遇呢。”丰子恺的一生的确都是偶然的,而我们自己,不也都是由一个个偶然影响的吗?这里的偶然,事实上就是一种机遇。做好准备,抓住机遇,那么我们一定也会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

猜你喜欢
自传丰子恺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丰子恺漫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