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4-12-16 01:25张赛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853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性化血糖糖尿病

李 霞,张赛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853)

糖尿病是临床多发病症之一,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与消瘦,若持续高血糖与代谢紊乱,则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糖尿病进行相关治疗与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应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2]。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没有严重并发症情况和精神疾病。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40~76岁,平均61岁,病程1~12年。其中并发冠心病56例,并发肥胖高脂血症70例。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41~75岁,平均59岁,病程1~11年。其中并发冠心病26例,并发肥胖高脂血症35例。治疗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0~77岁,平均62岁,病程2~12年。其中并发冠心病27例,并发肥胖高脂血症3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即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控制及按时注射胰岛素,并密切观察患者病状,若出现神经系统、血管异常,及时汇报给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理念。

1.2.1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教育水平等,向患者传输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基础的护理方法,让患者掌握一定的基本护理方式,提升患者对糖尿病认识。针对糖尿病初期患者,以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宣传为主,让患者了解并发症的危害,并进行预防指导,避免糖尿病病情加重。针对糖尿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患者,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运用尊重、诚恳、亲切、鼓励言语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通过言语艺术拉近护患距离[3]。

1.2.2 创建和谐环境 糖尿病患者深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常常表现出紧张、抑郁、恐惧的心理,通过病室文化建设、走廊文化建设、服务承诺、便民措施、活动组织、小联欢等方式,为患者营造一个温暖舒适、整洁和谐的病房环境。向患者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讲解,促使家属监督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等,并定期进行检查,以辅助患者康复。

1.2.3 饮食护理 结合患者的基本资料计算患者的个体热量,为患者打造个性化的营养食谱。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对营养食谱进行合理的调整、搭配、交换,进餐定时、定量。多吃绿叶蔬菜,少吃盐,吃植物油及高纤维素的食品,以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稳定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1.2.4 运动护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注意尽量避免空腹运动及高强度运动,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为30~45min,运动前后各做5~10min的热身及放松运动。运动时应告戒糖尿病患者以下注意事项:运动前热身,避免运动中关节肌肉拉伤;随身携带血糖仪、糖尿病急救卡以及糖块饼干等含糖食物;运动最好在餐后1h以后进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选择腹部注射;运动中加强监测血糖、血压、心率,给予充足的饮水,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运动后要及时监测血糖,以防剧烈运动后发生延迟的或持续发生的低血糖[4-5]。

1.3 疗效判定干预前后测量两组血糖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标准:以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h血糖(2hFBG)为评定标准。显效:FBG<7.2mmol/L,或降低率大于或等于30%,2hFBG<8.3mmol/L,或降低大于或等于30%。有 效:FBG<8.3mmol/L,或 降 低10%~29%,2hFBG<10mmol/L,或降低10%~29%。无效:FBG与2h FBG均无显著改善或下降少于1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为(5.36±0.80)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1.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比较(mmol/L,±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比较(mmol/L,±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糖尿病是全球三大慢性疾病之一,若持续高血糖与代谢紊乱,则会造成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使患者承受精神与身体上压力。因此,在临床中,除对症治疗外,应给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一方面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关心,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反映了临床治疗的根本理念与护理专业的人本性质[6-9]。本研究中,治疗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为(5.36±0.80)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0±1.1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技术操作,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贯穿于整体化护理工作程序中,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病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作用,其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鲍凌艳.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妇儿健康,2011,2(6):415.

[2]张微.综合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14-115.

[3]尹凤英.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134.

[4]从继妍,邢秋玲,赵岳.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04-706.

[5]栗滢波,张玉洁,张文超,等.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2):19-20.

[6]郝广英,韩彦菊.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40-2642.

[7]李国芬.不同的护理干预对9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52-1753.

[8]张俊华.综合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33-34.

[9]康明英.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65-1766.

猜你喜欢
人性化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