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探析
——以平乐县沙子镇渡河村为例

2014-12-18 03:43梁福兴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渡河美丽乡村旅游

杨 柳,梁福兴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农业部正式启动了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并提出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试点建设1 000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平乐县沙子镇渡河村是一个以种植花卉盆景与养殖竹鼠特色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已成为闻名的“花卉园艺村”,要想更好地实现“增收的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也是促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1].

1 渡河村概况

沙子镇治平村委渡河村位于沙子镇西北部,处在茶江河与榕津河交汇区域,陆路可连接湘桂粤,沟通桂北与桂中,水陆交通都十分便捷.渡河村距平乐县城30 km,距恭城县城13 km,距阳朔县城32 km,距桂林市区88 km;与653乡道相连,距省道201线1 km,可直通平乐、恭城、阳朔、桂林等地,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其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分明的特点.

渡河村历史人文资源比较丰富,该村是在清代雍正年间建立,当地村民先祖与最早由山西迁来的外来戍边者杂居通婚,因此也产生了当地特有的一些历史民俗文化和地方民俗神话传说故事,比如逛庙会、尊王法王传说等.目前较为鲜明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主要有何氏祠堂、仙姑庙、古庙碑等.目前全村有 91户,412人,均为汉族何姓,以平乐土话、桂林话为主,村里年轻人会说普通话.全村园艺场地 200亩,其中紫薇种植 20亩,人均纯收入6 000元以上.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输出、花卉盆景栽培、经济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等.以种植水稻、紫薇以及栽培特色花卉盆景苗木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竹鼠、野鸡、养肉牛为主.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全村 98 %的村民住上了青瓦白墙的钢筋水泥结构“小洋楼”,村内主道路及入户支道路基本完成硬化美化绿化,渡河新村建设已初步完成.

2 渡河村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2.1 环境生态良好

渡河村地处亚热带,群山环绕,土地肥沃.村寨坐落于群山之中,美丽的园林、成片的果林、错落的峰林、规整的新村,巧妙结合,风景秀丽,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乡村园林景观:春天,春雨蒙蒙,农民在林间地里耕种、插秧、一片祥和;夏天,天空晴朗,成片的紫薇、果树茁壮成长,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充满生机与活力;秋天,秋高气爽,花香扑鼻,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冬天,秋收冬藏,又能带给游客另一番美丽景象.渡河村新建了3 000 m2的绿化带,主要道路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实现美化、香化,不但绿化、美化村庄,同时也改善渡河村人居生态环境.

2.2 民俗文化丰富

渡河村的历史人文资源较丰富.传说尊王、法王要渡过茶江河,法王将自己的草鞋脱下来当作船,又用天上掉下来的鹅毛当做浆,最终划过了对岸.正是如此,渡河村村民都不食用鹅肉,把鹅当作神圣的象征.村里野鸡窝山脚下还有一座仙姑庙,据说祈福祛病都很灵验,香火非常旺盛.包括渡河村与附近乡镇的村民,远至湖南江永一带,都来这里参与庙会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因此渡河村也有着传统的庙会文化.2006年渡河村党支部大胆探索花卉园艺盆景栽培技术,成立了何氏园艺合作社,不仅实现了全村村民经济增收,而且花文化也在慢慢的浸入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通过种花来美化乡村环境,通过卖花来实现村民致富,每个渡河村村民都乐在其中.

2.3 交通条件便利

渡河村内外交通都很便利.村庄内部已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化,内外交通便捷,市场连通性较好.公路已实现连接周边所有村子,可供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旅行者通行.而平乐县正处在桂林旅游圈内与贺州旅游圈的交接处,是港、粤、澳到桂林旅游的必经之路;同时平乐县也处在桂林—贺州—广东大旅游通道上,桂梧高速公路、平鹿高速公路、国道323线贯穿全境.县城二级公路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39 km、桂林市118 km、梧州295 km、柳州 176 km.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柳州至平乐高速公路横贯平乐境界,东南通梧州、广州,北至桂林市,西接柳州高速公路,处于交通枢纽位置,交通十分便利.

2.4 政府政策支持

政策和资金扶持是乡村旅游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新农村建设恰巧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这一条件[2].国家、自治区、桂林、平乐都重视旅游型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在 2012年发布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纲要》中提到,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努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富民质量.

在近期平乐县通过建设“打造精品党建,建设美丽乡村”党建示范点活动中,渡河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党建示范点.自2010年至今近3年来,平乐全县共投资2.224 3亿元,用于特色名村建设、普惠制新农村建设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为各党建综合示范点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渡河村创建党建综合示范点,主要通过支部引领协会、协会创建基地、基地带动农户、农户发展产业,建设一村一品,促进农民增收,形成“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党建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园林花卉产业,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5 居民态度积极

近几年通过园林花卉栽培产业的发展,渡河村村民实现了经济增收.为了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村民收入,村民们对渡河村的旅游开发也是期盼多年.首先,村干部综合素质比较高,群众基础好,拥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了解渡河村的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积极带领村集体、群众增加收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整治村容村貌、举办公益事业、谋划民生愿景,表现出较高的凝聚力和主动发展意识.其次,居民参与热情高,积极主动地配合上级开展工作,期盼村内旅游资源的开发.根据居民访谈调查,大部分居民对渡河村的旅游开发表示赞成,并且乐意接受外来投资商来到渡河村进行投资开发,而且大部分居民打算高度参与旅游开发活动,乐意从事一些农家乐经营、住宿接待、旅游商品销售等活动.

3 渡河村旅游发展阻碍因素

3.1 对外影响力小

渡河村奇石盆景园艺是桂林极具代表性的特色景观,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虽然经过一些年的网站宣传,但通过对潜在游客的调查,发现很多人对渡河村知之甚少,只是对其村内的园艺盆景略有耳闻.目前渡河村的园艺盆景已经影响到了甘肃、福建、广东等地,但其种植栽培规模不大,影响力有限.渡河村在沙子镇及其周边乡镇县市有些知名度,但具体而言,了解渡河村内部旅游资源的人却不多.因此知名度不高,阻碍了渡河村客源市场的扩展.

3.2 基础设施不足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渡河村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政府投资,而且投资的方向主要倾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两个方面.村内的旅游资源开发也缺乏相关企业、社会、居民的投资.村内没有停车接待、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没有往旅游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也没有专项的旅游资金.仅仅通过村民自筹资金开发旅游显得相对不足.旅游发展思想局限,遏制了渡河村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以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备.

3.3 旅游管理人员匮乏

旅游管理人员的匮乏与渡河村日益增长的旅游业发展形势极不匹配.由村干部和相关产业负责人组成的自发性组织在旅游发展意见上思想难统一,而且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不具权威性,缺少方向性;容易导致旅游发展工作协调环节多、难度大、办事效率不高,甚至会造成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应该由专职人员进行统筹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在制定旅游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听取村里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共同为渡河村的旅游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对村民进行旅游发展、服务意识、旅游技能的相关培训,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发展渡河村的旅游经济产业.

4 渡河村旅游开发的对策

4.1 市场营销,扩大知名度

渡河村作为旅游待开发的乡村,短期内主要是扩大知名度,得到潜在市场和游客的认可,在竞争市场中占有利地位,所以必须要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来推销自己的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其在地理上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紫薇花海”旅游产品,全方面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4.2 增加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平乐县的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在相关旅游规划方案充分论证和合理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将一些大型的重点项目上报自治区、国家有关上级部门,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性投资或申请专项资金的支持,如旅游国债,自治区、国家旅游项目开发补助费,各类引导资金投入等.同时也鼓励社区居民集体出资和农户自筹、捐助、入股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自愿、自筹、自管、自用“四自”原则,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特色名村的积极性.自筹部分建设资金可用于公共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的立面改造工程.有经济条件的村民也可以投资、捐助到旅游项目建设中,入股参与合作社,与政府、企业共同管理旅游项目与各种产业的开发.

4.3 引进人才,加强培训

根据渡河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未来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增加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多渠道优化现有人才的质量,大力培养核心人才,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要开发建立一支了解当前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深谙旅游业运作与管理规则的管理人才队伍;培养或引进人才的优先秩序依次是:熟悉旅游者消费偏好的人才,深谙旅游业运作管理的管理人才,擅于做旅游市场营销与产品设计的人才,精通粤语及外语了解客源市场游客旅游需求的服务型人才等.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大专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餐饮、客房服务培训或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3].

4.4 深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

通过对渡河村的实地调研,该村的旅游产品体系以盆景园艺观光旅游产品为核心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美食体验旅游产品、节事娱乐旅游产品为辅助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涵盖了农业观光、乡村体验、休闲度假、美食体验、节事娱乐等多种旅游功能,具体旅游产品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产品体系图

1) 园艺观花旅游产品

渡河村是一个以园林花卉、盆景、奇石为主要产业的村子,主要有水杉、紫薇、罗汉松、珍珠罗汉松、黄脂油杉、榆树、黄金子、红花木槿等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福建、广东、甘肃、重庆等地,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园艺村”.纵观周围,没有一个有其特色的村子.因此,把盆景园艺与乡村美景、田园风光等结合起来,打造“紫薇花海”核心的园艺观花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 采摘体验旅游产品

采摘旅游是以采摘园为平台,充分发挥其观赏效果及景观特性,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是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是融自然性、文化性、参与性与一体的旅游活动.渡河村四面环山、山青水绿、环境优美,村中黄皮、水蜜桃、李子等水果随处可见,并计划在枇杷尾旁边的山腰上种植上百亩的山葡萄,届时游客可在渡河村开展各种生态水果采摘活动.

3) 节事娱乐旅游产品

节事节庆旅游产品是以节庆的形式对区域特色进行策划和包装,使其产生定向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规划在渡河村的何家厂、杨家厂、寨脚岭等山间和山脚大规模种植紫薇花,形成花海景观.紫薇花花期长达 3个多月,号称“百日红”,且时间正值暑期长假,适宜结合农事采摘体验、乡村亲水度假、森林游憩拓展等活动,综合性举办“桂林渡河乡村紫薇花海休闲度假旅游节”.

4) 乡村美食旅游产品

乡村美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特色的乡村美食产品也可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竹鼠养殖是渡河村的另一产业,因其四面环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饲养的竹鼠具有味甜、肉鲜的特点.其次渡河隶属沙子镇,沙子以淮山、丸子、粉利、沙田柚、柑橘等而出名,因此可综合开发沙子、渡河的养殖池塘类(鲶鱼)、果蔬类(蔬菜、瓜果)、山珍类(竹鼠)、养身(淮山)类一系列产品,打造渡河生态、有机、康体,具有乡村特色的美食产品.

5)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是现代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旅游活动多样化、参与化程度的加深,度假活动与观光、游览、文化娱乐及商贸活动相互结合,由传统的静态休闲向现代的动态参与不断转变,并愈来愈重视度假的自然生态环境.渡河村四面环山,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清泉凌冽,并培植盆景园艺、种植紫薇花、构筑池塘园林、保持稻浪水田、饲养肉牛、加工竹鼠,修建泳池和度假中心,在此休闲度假可以体味淳朴的乡村风情,又可品尝当地美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1] 沈启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1) :122-125.

[2] 陈茹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经济,2011(12):19-20.

[3] 陈佳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10(4):7-8.

猜你喜欢
渡河美丽乡村旅游
“鸟人”
众猴渡河
旅游
善为『竹筏』巧『渡河』——谈过渡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贾人渡河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