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
——以福建省松溪县为例

2014-12-19 06:02伍世代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居民点潜力修正

魏 玮,伍世代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量加大,而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造成城乡土地利用矛盾日益凸显[1];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空心村”普遍出现,土地抛荒、闲置等浪费现象愈加严重。为了缓解上述矛盾,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和增加有效耕地供给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2]。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关键先行环节,便是准确预测其潜力大小及判定潜力级别。从研究方法上看,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因其简单、易行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宋伟等学者提出该方法由于较少考虑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整理潜力的制约,测算结果较难以实现[3]。从研究尺度上看,主要是基于全国或省域尺度,如谷晓坤等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方向的研究[4];刘咏莲等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研究[5]。但事实上,县域尺度的土地整理规划是土地整理规划体系的主体和关键[6]。从研究区域上看,大多着眼于经济发达地区,如刘玉等对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及其整治策略的研究[7],而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还比较有限。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投入相对有限,但土地效益低且农民置换土地的补偿要求也低,因而政府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成本较低,整理可行性更大。

松溪县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农村居民点分布独特,因而无法照搬其他地区的潜力测算模型。因此,本研究以福建省松溪县为例,研究欠发达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差异,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ArcGIS为操作平台,探讨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异规律,为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方法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基本概况

松溪县位于 118°33'~118°55E、27°24'~27°51N,是福建省北部的边陲县 (图1)。全县以中低山为主,山地之间分布着丘陵盆地,形成四面群山环抱、中部河谷低陷的地貌特征。全县区域面积1 043 km2,现辖1街2镇6乡,2010年全县的户籍人口有16.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2‰,城镇化水平约为42%。全县GDP为23.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5 546元。境内共分布一条省道、三条县道,乡村道路的路网密为0.61 km/km2。松溪县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乱的总体特征。根据调查结果,全县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 907.09 hm2,占全县建设用地总量的76.51%,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3%;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规模差异较大,总规模最小的松源街道为95.86 hm2,而最大的旧县乡有295.42 hm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最大的郑墩镇达到330.44 m2/人;最小的溪东乡仅为98.92 m2/人。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松溪县国土资源局及相关单位。收集的数据主要有:1)松溪县2010年1∶500 00土地利用变更图,从中提取农村居民点分布信息;2)松溪县农用地分等成果,获取评价单元的地形坡度等数据,通过邻域替代法得到农村居民点地块对应的指标属性;3)2010年松溪县统计年鉴,获取各乡镇经济社会相关数据;4)2010—2020年松溪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从中提取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及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区地块,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等数据。数据的处理:1)首先,利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期末人口预测、城镇化率预测、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以求出理论潜力;2)在ArcGIS中对照松溪县的土地利用变更图并结合实地勘察情况,对可整理农村居民点图斑进行落实;3)在ArcGIS操作平台下,将农村居民点地块与相关图件进行配准与叠加,通过邻域替代法得到农村居民点地块对应的指标属性;4)统计各评价单元的社会、经济及土地资源现状等方面的指标数据,将这些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链接,形成“地块—乡镇”多尺度的农村居民点基础属性数据库;5)运用SPSS软件,通过聚类分析将测算出的现实潜力按大小进行分区,在ArcGIS中表达出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空间分异情况。

图1 松溪县区位Figure 1 Location of Songxi County in Fujian

2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2.1 总体测算模型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规划期末农村人口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乘积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规模的差值进行测算[8]。但该方法所估算的结果一般偏大,潜力不一定能够完全释放[9]。因此,要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及土地资源现状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的影响,从这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使测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测算模型如下:

式 (1)中:P(r)—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P(t)—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Q综合修正—综合修正系数。

2.2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估算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既定的规划用地指标为标准,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在理论上可增加的有效土地面积[8]。本研究使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公式如下:

式 (2)中:P(t)—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So—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B—人均建设用地标准;Rt—规划期末农村人口数。

本研究按照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10]与《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中所规定的调整幅度,依据《松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11—2030)》所划定的3个功能区,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各评价单元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同时,准确预测未来农村人口数量变化是确定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计算公式如下:

式 (3)中:Rt—规划期末农村人口数;R0—规划基期农村人口数;t—规划期;r—自然增长率 (取前10年的自然增长率的平均值);ΔG—机械人口增长量 (取前10年的净迁移人口的平均值)。

2.3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

农村居民点整理既是一项劳动及资金的投入过程[11],也是农户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其整理效果不仅受研究区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制约,还受该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可接受度、生态安全性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的影响,且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修正是使测算结果从理论走向现实的必要过程。

2.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遵循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松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从自然、社会、经济、生态以及土地资源现状等5个方面出发,共选取10个指标,构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 (表1)。

2.3.2 指标权重及修正系数确定

(1)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不同指标数据的量纲和数量级存在差异,因此在计算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法,以消除量纲差别,使标准化值在0~1之间。

(2)指标权重的确定。本研究在参考相关课题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12]来确定权重。

(3)修正系数的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综合修正系数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式 (4)中,Q综合修正—综合修正系数;X'i—第i个评价单元的标准化值,Wj—第j个指标的权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

根据《松溪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11—2030)》对松溪县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成果,将研究区划分为县域中心综合发展区、东北组团工农结合发展区及西南组团生态涵养及特色产业发展区3大产业功能区。本研究按照3大功能分区,根据《村镇规划标准》与《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中所规定的调整幅度,结合研究区各评价单元的具体情况,确定各分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测算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提供依据:1)县域中心综合发展区,包括松源街道和河东乡,是松溪县域中心及外延重点发展区域,确定该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110 m2/人。2)东北组团工农结合发展区,包括旧县乡、渭田镇及溪东乡。其中由于溪东乡的现状人均农村居民点远小于国家标准,仅为98.92 m2/人,因此根据《村镇规划标准》和《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中的调整幅度,确定该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100 m2/人;旧县乡和渭田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130 m2/人。3)西南组团生态涵养及特色产业发展区,包括祖墩乡、花桥乡、郑墩镇及茶平乡,可将该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定为150 m2/人。综上,将各个评价单元所确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和预测得到的规划期末的农村人口数,代入式 (2),得到2020年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

表1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Table 1 Comprehensive correc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3.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综合修正系数分析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权重确定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AHP法确定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且本研究的一致性检验都小于0.1。由表2可知,各个指标的作用大小不一,侧重点也不一样。

3.2.2 综合修正系数确定

将数据代入式 (4)计算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修正系数 (表3)。由表3可知松溪县9个乡镇的综合修正系数在0.156 6~0.714 1之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但这些因素的作用在空间上却分布不均、组合有别。

表3 2020年松溪县各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Table 3 Potential and realistic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area at villages and towns of Songxi,2020

3.3 现实潜力及空间分异分析

将以上求出的松溪县各个评价单元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和综合修正系数,代入式 (1)计算得到2020年松溪县各个乡镇的现实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研究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分析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空间分异规律,运用SPSS软件对其现实潜力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结果将松溪县划分为4个潜力分区。然后以ArcGIS为工作平台,表达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空间分异情况 (图2)。

图2 2020年松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空间分异Figure 2 Differentiation of realistic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Songxi County,2020

1)Ⅰ级潜力区。该区位于松溪县西南部郑墩镇,现实潜力为97.68 hm2,远大于其他乡镇。该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规模较大,人均用地达330.44 m2/人,理论潜力位居全县第一,具有较大的整理潜力挖掘基础。该区土壤肥沃且土地适宜性广,整理的自然限制性小,现有交通条件优越,工业水平相对较高,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支持度较高。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土地供需矛盾,同时解决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应作为近期重点整理地区。

2)Ⅱ级潜力区。该区分布在松溪县东部,包括旧县乡和河东2个乡镇,是全县优质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由于其他因素限制,造成综合修正系数偏低。其中,旧县乡人均农村建设用地达到270.39 m2/人,位居全县第二,且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故土地资源现状因素限制较大;但其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均落后于其他乡镇,因而整理资金保障程度低,从而阻碍了理论潜力的最大释放。河东乡紧邻松溪县城中心,是松源街道外延发展的重要片区,经济水平较高,但考虑城市规划发展趋势,故宅基地复垦的必要性不大,同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土地资源现状因素限制较大,因此整理潜力不大。该区应在合适时机综合考虑规划引导,重点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

3)Ⅲ级潜力区。该区分布在县域的东南部及西北部,包括松源、渭田、茶平、祖墩及花桥5个乡镇。其中,茶平乡的经济水平较高,投资能力较强,但由于境内分布断裂带和风景保护区的影响,生态安全因素限制性较高,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应考虑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松源街道由于其经济发展好、城镇化水平高,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规模位居全县最末,且城镇发展需用地,农村居民点整理成耕地的可行性不大,因而尽管其各个方面的限制因素都较小,但整理的现实潜力却不大。对于渭田、祖墩及花桥3个乡镇,从总体来说,其理论潜力和地区的限制因素都位于全县的中间靠后的水平,使得该区的现实潜力排序也居于全县中后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远期应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该区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9]。

4)Ⅳ级潜力区。该区分布在松溪县北部溪东乡的现实潜力为3.30 hm2,人均农村建设用地仅98.92 m2/人,均位于全县最后一名。溪东乡的地势起伏较大,农村居民点具有散、乱、小等特点,自身整理潜力不大;一些村落位于泥石流、滑坡频发区,生态安全性差。迫于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和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有一定的可接受性[13];但由于该区受土地收益低、经济不发达、投资能力弱等经济因素的限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较低。针对该区一些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处在地质灾害频发危险区的农村居民点,应由政府主导进行合理有序的搬迁[9]。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福建省松溪县为例,主要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及土地资源现状5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对欠发达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修正和验证。但农村居民点整理能否顺利开展还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1)由于广大农村是户籍管理的薄弱地区,宅基地准确定义及权属问题势必会影响整理工作的进行;2)虽然农村人口在不断涌入城市,但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导致了农村居民点规模不减反增,因此改变“一户多宅”等现象有赖于转变农民传统观念;3)政府能否筹措到足够的整理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理项目的开展,而政府筹措资金的方法和来源又是一大难题。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有待今后改进和完善:1)影响因素考虑得尚不周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还受到规划与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影响,如城市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土地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必要性不大,这些因素若纳入评价体系则需要作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2)各个因素指标的选取还有欠缺,有些指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影响十分重要,但由于资料的处理或获取难度太大而简化或舍弃。3)对各个评价单元的整理时序与模式的研究比较笼统。若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村庄并对其整理潜力进行估算,因地制宜地提出整理的时序及模式。4)整理潜力内涵表达不够准确,整理出来的土地是宜耕还是宜林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1]Lu Xin-she.General strategy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2,18(1):1-5.[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 [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5.]

[2] Song Wei,Chen Bai-ming,Jiang Guang-hui.Research on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of rural habitat in China:Review and preview[J].Economic Geography,2010,30(11):1871-1877.[宋伟,陈百明,姜广辉.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 [J].经济地理,2010,30(11):1871-1877.]

[3] Song Wei,Zhang Feng-rong,Kong Xiang-bin,et al.The arable land potential calculation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of rural habitat under natural and economic limits in Tianjin[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6,21(6):888-899.[宋伟,张凤荣,孔祥斌,等.自然经济限制性下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88-899.]

[4] Gu Xiao-kun,Dai Bing,Chen Bai-ming.The regional directions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China[J].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8,27(6):95-99.[谷晓坤,代兵,陈百明.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方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6):95-99.]

[5] Liu Yong-lian,Qu Fu-tian,Jiang Hai.Eval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reclamation potential in Jiangsu provinc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4,4(4):18-23.[刘咏莲,曲福田,姜海.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4(4):18-23.]

[6] Dong Zuo-ji.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nd accelerate compilation work of the planning at all levels[J].Land Consolidation Dynamics,2010(16):1-16.[董祚继.充分认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J].土地整理动态,2010(16):1-16.]

[7] Liu Yu,Liu Yan-sui,Guo Li-ying.Zoning and consolidation strategy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areas around Bohai Gulf in China[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1,27(6):306-312.[刘玉,刘彦随,郭丽英.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及其整治策略 [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6):306-312.]

[8] Song Wei,Zhang Feng-rong,Jiang Guang-hui,et al.Calcul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for rural habitat areas under natural limit condition in Tianjin city[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6,22(9):89-93.[宋伟,张凤荣,姜广辉,等.自然限制性条件下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9):89-93.]

[9] Qu Yan-bo,Zhang Feng-rong,Song Wei,et al.Integrated corre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potential:A case study of Pinggu district,Beijing[J].Acta Geographic Sinica.2012,67(04):490-503.[曲衍波,张凤荣,宋伟,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04):490-503.]

[10] China Construction State.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GB50188—2007)[S].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2007,6-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7.]

[11]Chen Lan,Xin Gui-xin,Yuan Xiao-yan.On the potential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oor mountainous areas[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1):10-13.[陈兰,信桂新,袁晓燕.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0-13.]

[12] Xu Jian-hua.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odern Geography[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9,224-230.[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4-230.]

[13] Song Wei,Chen Bai-ming,Chen Xi-wei.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potential calculation model for rural habitat consolida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8,24,(supplementary issue 1):1-5.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增刊1):1-5.

猜你喜欢
居民点潜力修正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修正这一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新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的思考
——基于长寿区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现状调研
潜力榜
软件修正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