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出土隋代墓志

2014-12-20 21:02贾城会巨建强
文物春秋 2014年4期
关键词:墓志河北

贾城会+巨建强

【关键词】河北;内丘县;隋代;墓志

【摘 要】2012年11月,在内丘县城东关基建工程中出土一方隋代墓志,经勘查,该墓葬破坏较甚。文章对该墓志形制、志文寓意以及书法特点进行了介绍。

2012年11月,内丘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内丘城郊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遂组织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因墓葬早年被盗,今又遭破坏,扰乱较甚,仅出土墓志一合,未见其他随葬品。

墓志为青石质。志盖顶,方形,边长39厘米,厚11厘米,四周素面,正面及四刹诸楞刻双细线纹,未见刻字;盖底部凿成边长为29厘米的方形槽。志石方形,纵39厘米,横38.2厘米,厚7.2厘米。志石正面阴刻志文,带界格,共13行,满行14字,计179字,字体为正楷(图一)。录文如下:

隋故乡望大都督眭希远之墓志铭」

君讳尚,字希远,赵郡内丘人也。洪源」起于履迹,得姓因封为氏。领袖赢刘,」缙绅曹马。祖地望高华,器成人宝,辟」郡功曹。父拂衣高尚,自事丘中。君雄」才武略,气盖侪侣。于时三国争衡,四」郊多垒,文职斯轻,武任犹重。乃以君」为乡望大都督,匹马孤征,足堪横阵,」一旅之众,冀展功绩。但长策未申,奄」从永夜,春秋六十四,仁寿二年正月」七日卒于故里。仁寿四年十一月十」日,葬于内丘县东二里。寒暑递换,陵」谷迁移。若不镌德,芳音何纪?」

志文言“得姓因封为氏”。 “眭”姓属中国稀有姓氏。据唐《元和姓纂》记载:“赵大夫食采眭邑,因以为氏”,以赵郡邯郸为地望。按照史乘记载,眭姓聚居河北高邑、赞皇一带,以北朝为盛。

志文所谓“三国争衡,四郊多垒,……乃以君为乡望大都督”中的“三国”,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解释为当时墓主人所处的时代为东魏、北齐以及后来的隋朝,故称三国。“乡望大都督”中的乡望,应指乡里有名望的人;大都督,一般是统帅诸军的大将,在此应为自封身份或民间组织头目。由于当时割据争霸,各占一方,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各个乡、村多构筑简单的城堡,并组织地方武装,推举有名望的人作为领袖。

墓志记述了墓主人姓名、字号、籍贯、祖先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从志文得知:眭尚,字希远,隋赵郡内丘人,生于东魏元象元年(538)。年轻时文才武略,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在乡里很有名望,被推举为头目(乡望大都督),匹马孤征,率众征战。卒于隋仁寿二年(602),享年64岁。隋仁寿四年(604)葬于城东二里(今县城东关)。

该墓志书法承袭魏晋遗风和六朝风格,融南北为一体。书体婉雅中见挺秀,疏宕中寓遒丽,用笔飘逸轻灵,宽疏虚和,成为唐楷之先导,实为不可多见之佳品。

该墓志用语通俗,叙述精炼,言简意赅,行文用笔俏丽,与隋代传统的墓志特定格式有所不同,志文末无赞颂之铭,且有使用通假字、异体字较多的时代特点。书法豪放遒劲,美轮美奂,虽未勒撰文与书丹者姓名,据此推测应出于时贤名流之手笔。该墓志系内丘迄今出土最早的一方墓志,可填补志史之遗缺,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关键词】河北;内丘县;隋代;墓志

【摘 要】2012年11月,在内丘县城东关基建工程中出土一方隋代墓志,经勘查,该墓葬破坏较甚。文章对该墓志形制、志文寓意以及书法特点进行了介绍。

2012年11月,内丘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内丘城郊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遂组织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因墓葬早年被盗,今又遭破坏,扰乱较甚,仅出土墓志一合,未见其他随葬品。

墓志为青石质。志盖顶,方形,边长39厘米,厚11厘米,四周素面,正面及四刹诸楞刻双细线纹,未见刻字;盖底部凿成边长为29厘米的方形槽。志石方形,纵39厘米,横38.2厘米,厚7.2厘米。志石正面阴刻志文,带界格,共13行,满行14字,计179字,字体为正楷(图一)。录文如下:

隋故乡望大都督眭希远之墓志铭」

君讳尚,字希远,赵郡内丘人也。洪源」起于履迹,得姓因封为氏。领袖赢刘,」缙绅曹马。祖地望高华,器成人宝,辟」郡功曹。父拂衣高尚,自事丘中。君雄」才武略,气盖侪侣。于时三国争衡,四」郊多垒,文职斯轻,武任犹重。乃以君」为乡望大都督,匹马孤征,足堪横阵,」一旅之众,冀展功绩。但长策未申,奄」从永夜,春秋六十四,仁寿二年正月」七日卒于故里。仁寿四年十一月十」日,葬于内丘县东二里。寒暑递换,陵」谷迁移。若不镌德,芳音何纪?」

志文言“得姓因封为氏”。 “眭”姓属中国稀有姓氏。据唐《元和姓纂》记载:“赵大夫食采眭邑,因以为氏”,以赵郡邯郸为地望。按照史乘记载,眭姓聚居河北高邑、赞皇一带,以北朝为盛。

志文所谓“三国争衡,四郊多垒,……乃以君为乡望大都督”中的“三国”,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解释为当时墓主人所处的时代为东魏、北齐以及后来的隋朝,故称三国。“乡望大都督”中的乡望,应指乡里有名望的人;大都督,一般是统帅诸军的大将,在此应为自封身份或民间组织头目。由于当时割据争霸,各占一方,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各个乡、村多构筑简单的城堡,并组织地方武装,推举有名望的人作为领袖。

墓志记述了墓主人姓名、字号、籍贯、祖先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从志文得知:眭尚,字希远,隋赵郡内丘人,生于东魏元象元年(538)。年轻时文才武略,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在乡里很有名望,被推举为头目(乡望大都督),匹马孤征,率众征战。卒于隋仁寿二年(602),享年64岁。隋仁寿四年(604)葬于城东二里(今县城东关)。

该墓志书法承袭魏晋遗风和六朝风格,融南北为一体。书体婉雅中见挺秀,疏宕中寓遒丽,用笔飘逸轻灵,宽疏虚和,成为唐楷之先导,实为不可多见之佳品。

该墓志用语通俗,叙述精炼,言简意赅,行文用笔俏丽,与隋代传统的墓志特定格式有所不同,志文末无赞颂之铭,且有使用通假字、异体字较多的时代特点。书法豪放遒劲,美轮美奂,虽未勒撰文与书丹者姓名,据此推测应出于时贤名流之手笔。该墓志系内丘迄今出土最早的一方墓志,可填补志史之遗缺,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关键词】河北;内丘县;隋代;墓志

【摘 要】2012年11月,在内丘县城东关基建工程中出土一方隋代墓志,经勘查,该墓葬破坏较甚。文章对该墓志形制、志文寓意以及书法特点进行了介绍。

2012年11月,内丘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内丘城郊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遂组织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因墓葬早年被盗,今又遭破坏,扰乱较甚,仅出土墓志一合,未见其他随葬品。

墓志为青石质。志盖顶,方形,边长39厘米,厚11厘米,四周素面,正面及四刹诸楞刻双细线纹,未见刻字;盖底部凿成边长为29厘米的方形槽。志石方形,纵39厘米,横38.2厘米,厚7.2厘米。志石正面阴刻志文,带界格,共13行,满行14字,计179字,字体为正楷(图一)。录文如下:

隋故乡望大都督眭希远之墓志铭」

君讳尚,字希远,赵郡内丘人也。洪源」起于履迹,得姓因封为氏。领袖赢刘,」缙绅曹马。祖地望高华,器成人宝,辟」郡功曹。父拂衣高尚,自事丘中。君雄」才武略,气盖侪侣。于时三国争衡,四」郊多垒,文职斯轻,武任犹重。乃以君」为乡望大都督,匹马孤征,足堪横阵,」一旅之众,冀展功绩。但长策未申,奄」从永夜,春秋六十四,仁寿二年正月」七日卒于故里。仁寿四年十一月十」日,葬于内丘县东二里。寒暑递换,陵」谷迁移。若不镌德,芳音何纪?」

志文言“得姓因封为氏”。 “眭”姓属中国稀有姓氏。据唐《元和姓纂》记载:“赵大夫食采眭邑,因以为氏”,以赵郡邯郸为地望。按照史乘记载,眭姓聚居河北高邑、赞皇一带,以北朝为盛。

志文所谓“三国争衡,四郊多垒,……乃以君为乡望大都督”中的“三国”,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解释为当时墓主人所处的时代为东魏、北齐以及后来的隋朝,故称三国。“乡望大都督”中的乡望,应指乡里有名望的人;大都督,一般是统帅诸军的大将,在此应为自封身份或民间组织头目。由于当时割据争霸,各占一方,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各个乡、村多构筑简单的城堡,并组织地方武装,推举有名望的人作为领袖。

墓志记述了墓主人姓名、字号、籍贯、祖先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从志文得知:眭尚,字希远,隋赵郡内丘人,生于东魏元象元年(538)。年轻时文才武略,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在乡里很有名望,被推举为头目(乡望大都督),匹马孤征,率众征战。卒于隋仁寿二年(602),享年64岁。隋仁寿四年(604)葬于城东二里(今县城东关)。

该墓志书法承袭魏晋遗风和六朝风格,融南北为一体。书体婉雅中见挺秀,疏宕中寓遒丽,用笔飘逸轻灵,宽疏虚和,成为唐楷之先导,实为不可多见之佳品。

该墓志用语通俗,叙述精炼,言简意赅,行文用笔俏丽,与隋代传统的墓志特定格式有所不同,志文末无赞颂之铭,且有使用通假字、异体字较多的时代特点。书法豪放遒劲,美轮美奂,虽未勒撰文与书丹者姓名,据此推测应出于时贤名流之手笔。该墓志系内丘迄今出土最早的一方墓志,可填补志史之遗缺,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张金栋〕

猜你喜欢
墓志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