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经济性分析

2014-12-22 17:21胡志燊
科技与创新 2014年23期
关键词:线损管理供电企业

胡志燊

摘  要:通过对供电企业的线损及其管理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节电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计量技术;电网架构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3-0088-02

线损指的是供电企业在电能的输送、分配、管理等环节产生的电力损失。线损与电网结构的合理性、运行的经济性、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和管理的科学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线损管理涉及输、变、配、用等各个环节,是对供电企业规划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营业管理、计量管理等诸多方面综合管理水平的考验,是衡量供电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供电企业需要加强对理论线损、实际线损的计算、核算和比较,分析线损过高的区域和线路,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降损措施,确保企业运营保持良好的经济性。

1  线损产生的原因

1.1  自然线损

电力线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计算的必然线损主要包括:①导线损耗,即电流在供电线路阻抗的作用下产生的电力损耗;②变压器铜损或铁损,即变压器在传递电能过程中出现的损耗;③绝缘子影响,其绝缘效果降低或灰尘过多导致的漏电损耗。

1.2  营销管理线损

营销管理线损是指与电能管理相关的抄表、核算、收费等一系列营销具体业务管理环节中产生的线损,主要原因有电力客户用电时没有安装电能表或电能表安装不当导致漏计电量、抄表时错抄或漏抄造成下个月电量虚降或虚升的不平衡现象、功率因数过低导致的电量损耗、营销核算失误导致电量损失、电力客户窃电造成电量损失等。

1.3  计量管理线损

计量管理线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计量装置或电能表管理不当而造成误差。例如,计量电表没有及时轮换,互感器和表计校验不准,计量装置质量低劣,互感器技术性能较差,二次回路的安装水平低、使用线径小,对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过度降压,接头接触不良引起误差或烧坏电表,错误接线或更换表计时抄错表码而导致电量误差以及没有加封计量箱等。

2  降低线损的措施

制订降损措施的主要依据是电平衡测试,其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对用电设备、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流向进行清查,平衡用电设备的使用电能;然后绘制电平衡流图,综合计算电能利用率;最后制订节电方案。对供电企业而言,需要从用电装置和电能流向两方面建立电平衡体系。供电企业要加强线损管理,减少电能损耗,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2.1  技术措施

2.1.1  合理布局电网架构

根据“小容量、短半径、多布点”的要求,对电网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缩短供电半径,并采取科学的运行方式,降低线路迂回,使电流能够少走弯路、顺畅流通,消除供电瓶颈。

2.1.2  加强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新,尤其要注意高耗能电力设备的技术更新和改造,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性能。

2.1.3  提高功率因数

根据“就地平衡、分级补偿”的原则,将随机、分级、集中补偿等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为变压器、线路安装高性能的无功补偿设备,尽量使力率保持在0.9以上。

2.1.4  加强计量技术改造

对计量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使用合格的电能表、精确的互感器,淘汰精度差、等级低、耗能高的电能表,坚持轮校轮换周期。

2.2  管理措施

对用电装置的管理措施主要有:①建立完善的电能损耗管理制度,提高线损管理意识,正确认识线损管理工作。将线损统计结果与生产、经营、降损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工作责任制,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线路损耗。同时,提高线损管理的严密性,深入分析线损统计结果,准确计算理论线损,找出能够有效降损的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降损措施。②加强对计量装置的管理和控制,减少“跑、冒、滴、漏”的电量损失和窃电漏洞。更换淘汰型电能表,积极采用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且表损低的全电子电能表,提高计量精度、合理设置计量点,推广使用宽量程、高精度的电子式电能表和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对大用户和居民用户的远程抄表,及时解决现场各种计量差错。③加强电力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及时解决线路故障,提高电力设备的检修效率。在春、秋两季,应认真组织清除线路障碍,对线路绝缘子进行擦拭维护,减少事故跳闸次数,减少线路漏电;同时,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制订检修定额工时,或采用承包责任制。④及时查处窃电行为和违章用电行为,通过科学的手段追补电量损失。

3  线损管理的经济效益

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电能,电费结算时输送的电能是用电量和损失电量之和,电费差值根源在于供电线路存在的电能损耗。由于电能损耗,导致供电量与实际用电量之间出现差异。线损导致电能浪费,电费差值增加了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

加强线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线损率,提高售电量。通过售电均价评估经济效益,可以在投资后尽量收回成本,具有非常显著的投入产出比。通过技术性降损管理,缓解了供电企业的线损压力;通过管理性措施,消除了售电量抄收滞后的情况,解决了发电后未抄收售电量的问题。此外,线损管理使实际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接近或持平,有助于追补电量。供电企业还可通过建立一套线损管理保障体系,将上级的降损指标逐级下达至各基层单位和一线班组,实行线损指标考核机制。目前,除了线损率这个指标外,还有线损异常率指标,它通过每月定期监控每条10 kV线路和每台变压器的线损变化情况,确定一个异常范围实时监控。一旦出现线损或电量异常,就能快速分析和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线损平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是电力能源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对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肩负着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用电需要的任务,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供电企业必须加强线损管理,为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季全,张利林.住宅小区二级供电的线损管理经济性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3(04):226-227.

[2]王俊华.浅谈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35):85.

[3]朱占国,王欣.浅谈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75.

〔编辑:王霞〕

Economic Analysis of Enterprise Supply Line Loss Management

Hu Zhishen

Abstract: Through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line loss and its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economy, put forward specific energy-saving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line loss management; metrology; grid architecture

猜你喜欢
线损管理供电企业
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线损管理工作强化摭谈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