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2014-12-22 03:39
教育 2014年34期
关键词:国学人文情绪

要刊要点

学科建设决定学校的教育高度

《人民教育》2014年第13期刊登唐江澎的文章指出:学科建设薄弱,高中教育就会“单轮独行”。因此,现代高中发展需要学科的轮子,再也不能变成依赖行政运行的独轮车。发展学科关键是发展教师,不是一个教师、几个教师,而是一个群体。教育活动有群体性的突出特征,而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才实质性地决定着一个学科的整体水平,也最终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育高度。此外,国学大师钱穆在论述人生三步骤时,概括出讲生活、讲事业、讲归宿三种境界,其深层的哲理,倒与我们学科规划的三个境界颇有相通之处。讲生活是基本的生存之道,一个学科没有基本质量也就过不了今天;讲事业是探寻专业的技术路径,形成专业的生活方式,不能总将我们的生活变成时间加汗水的死揪,不能把教育活动变成笨重的体力活;讲归宿就是要追问学科教育的本质,要让教育回归“人性”,如雅斯贝尔斯指出的那样,“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

冷热较量: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班主任》2014年第11期刊登聂永欣的文章指出:一根烧红的铁棒放到冷水里,我们看到的是冒热气,物理学上的说法是冷热传递。但笔者觉得更像是一种较量,铁棒在努力地让水热起来,而水在努力地让铁棒凉下来。经过无数次较量,再加上锤炼,铁棒就炼成了钢铁。人与人的相处也是一样。遇到突发事件或是闲难挫折时,有时不是和别人较量,而是和自己较量,也就是自我情绪的管理。所以,有时战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不懂得互谅互让,因此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是老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作为班主任,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启发学生找到矛盾冲突产生的根源,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轻松、理智、宽容的前提下处理学生情绪问题,才能“助人自助”。同时,还要结合具体事例,通过班会讨论等形式来提高全班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远程开放教育是国学教育的新途径

《中国教师》2014年第20期刊登关玉红的文章指出:近年来,国学教育因在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方面的积极意义而被人们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国学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迫于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开设国学的学校很少,无法满足国学教育的需要,一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国学课堂,却没有专业的国学教师,教学多仅限于吟诵,很难得到实效;另一方面,现有的国学教材十分简单,一般是“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国学教育水品普遍不高。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以其便捷性与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教育对学习的开放性和主动性的要求。综上所述,远程教育是一种创新的国学教育途径,他丰富和完善了国学教育的形式,对传播国学文化、提高人们的国学素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远程开放教育是国学教育的新途径

西方人文教育以完善人格为目标

《教师博览》2014年第8期刊登徐波的文章指出:回顾两千多年西方人文教育走过的历程,古代,作为公民教育的人文教育;中世纪,作为职业教育准备的人文教育;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博学多才的人文教育;18世纪,培养绅士的英国人文教育;19世纪,英国的通识教育和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现代西方人文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人文教育在各个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其演变历程与社会变迁和知识进步密切相关。从古至今,人文教育始终以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为途径,以超越功利、培养自由创新精神、完善人格为目标;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因为人文课程的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至关重要。高校人文教育的开展,绝不能只看人文课程开设的多少,而要看高校是否有浓厚的人文氛围,教师的教学是否具有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中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才培养的关系,使学生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专门知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人文情绪
“垂”改成“掉”,好不好?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人文绍兴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