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产业聚集效应

2014-12-23 02:27黄志远赣州市农粮局
江西农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值全市养殖场

◇文/黄志远(赣州市农粮局)

近年来,赣州市以加快农业规模经营为举措,通过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利用龙头企业带动、依托产业资源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途径,提高农业产业聚集效应,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总体情况

1.粮食生产。2013 年全市粮食总播面770.4 万亩,单产367 公斤/亩,粮食总产283 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十连丰”,产值68.8 亿元。2013 年发展种粮大户(种植粮食面积100 亩以上)138 户,共承租耕地3.2 万亩,全年共种植粮食(主要为水稻)3.9万亩。其中,100-300亩的115户、300-500亩的8户、500-1000 亩的12 户、1000 亩以上的3户。

2.生猪产业。2013 年全市生猪出栏突破600 万头,达到617.2 万头,产值达97.7 亿元,生猪已成为畜牧业第一大产业。率先在全国提出和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生猪养殖“三零”(零疫病、零污染、零残留)工程,大力推广了温氏、正大、双胞胎等“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建成果园生态养猪区和专业乡村生猪产区,外销与供港主产区等几个产业区。全市有供港生猪基地6 个,年供港量达16 万头,位居全省前列。规模化猪场已逐步成为养猪业快速发展的主体,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14564个,规模养殖占全市生猪养殖的比例为85%,出栏生猪500 万头。

3.蔬菜产业。2013 年全市蔬菜总播面164.1 万亩,总产量260.7 万吨,产值53.8 亿元。蔬菜产业重点推进了中心城区商品蔬菜基地、设施蔬菜建设,是沿海地区新鲜蔬菜的重要供应基地,初步形成了“一带三区”(沿大广高速蔬菜产业带,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区、粤港澳外销蔬菜产区、闽东南外销蔬菜产区)的产业布局。全市50亩以上蔬菜基地共367 个,总面积7万余亩。建设钢架大棚基地4366.5 亩,喷灌4196 亩,滴灌3164 亩,建成300亩以上规模高标准钢架大棚基地3个。

4.家禽产业。2013 年全市家禽出笼1.04 亿羽、存笼4262 万羽,产值33.6 亿元。规模养殖场(户)家禽出笼占全市家禽出栏数的69%。初步形成了以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宁都黄鸡、兴国灰鹅等生产优势区域,以大余、南康、赣县等县为主的肉鸭生产优势区域,以信丰、瑞金、龙南等县为主的蛋鸡生产优势区域。现有规模肉禽养殖场(户)3720 个,其中年出笼2 千羽以上肉鸡规模养殖场1948个,年出笼1 千羽以上肉鸭规模养殖场1259 个,年出笼300 羽以上肉鹅规模养殖场513 个。年存笼500 羽以上专用型规模蛋鸡养殖场(户)71 个,年末蛋鸡存笼172.1 万羽,年产蛋量1.7 万吨。

5.渔业产业。2013 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8.5 万吨(鳗鱼、鲟鱼等特种水产7 万吨),产值47.8 亿元。全市有养殖水面50 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952 户,面积达10.2 万亩。初步建成“六大区”:⑴鳗鱼产业区。分布在瑞金、石城、会昌。2013 年养殖产量达到2766吨,养殖产值3.87亿元,加工烤鳗2536 吨,出口创汇9342 万美元,出口创汇再创历史新高,居全省之首。⑵水产早繁苗产业区。主要分布在宁都、大余、南康、赣县、信丰、会昌。2013年产量达到63.91亿尾,再创历史新高,居全省之首。⑶鲟鱼和娃娃鱼产业区。分布在龙南、全南、上犹、石城。工厂化养殖面积300 多亩,2013 年养殖产量达到848 吨,产值3392 万元。⑷大宗水产品产业区。分布在信丰、上犹、大余、宁都、兴国。规模化养殖面积3 万亩以上,2013 年养殖产量达到3 万吨以上,产值3 亿元以上。⑸棘胸蛙产业带。全市共有48 家棘胸蛙养殖户,其中于都19 家、大余6 家、崇义4 家、上犹1 家、寻乌4 家、龙南1 家、石城1 家。共养殖亲本种蛙4000 对,年繁育幼蛙30万只,年产销商品蛙8.8 吨,养殖面积610 亩,投资资金450 万元,年营业收入520 万元。⑹休闲渔业区。以于都“陆雅”垂钓为标志的休闲渔业发展迅速。

6.饲料产业。2013 年全市饲料总产量达301 万吨,占全省饲料工业产量的44.3%,饲料总产值首次过百亿元,达到100.2 亿元。共有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36 家,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16 家,大多数饲料公司通过了ISO9001 和HACCP 认证。双胞胎、加大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5 家企业商标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

7.茶叶产业。2013 年全市种植茶叶16.8 万亩,产量4060 吨,产值1 亿元。建成50 亩以上规模茶叶种植基地140 个,初步形成了上犹、宁都、崇义、于都等几个茶叶主产县。其中,2013 年于都“盘古龙珠”被评为“江西省十大名茶”;崇义“岩剑”、“馨阳岭”,上犹“犹江绿月”和宁都“小布岩”4 个产品被评为江西省名茶。

二、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1.促进土地流转,加快规模经营。紧紧抓住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这一突破口,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流转承包耕地81.9 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9%;涉及农户22 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2.4%。其中,出租40.8万亩、转包21.4 万亩、转让1.1 万亩、互换2.6 万亩、股份合作0.7 万亩、其他形式15.3 万亩;流入农户29.2万亩、流入合作社18.7 万亩、流入企业13.1 万亩、流入其他农业经营主体20.9 万亩。

2.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经营。引强做大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实现产业聚集,促进规模化经营。全市有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63 个,其中5000 万元以上的125 个,超亿元的51 个。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 个(江西加大饲料、瑞金红都水产)、省级80 个、市级178 个。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直接建立生产基地284.25 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95 万户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占总农户数的53.5%。“公司+农户”模式出栏生猪40 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的6.5%。

3.壮大优势产业,促进规模经营。

紧扣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面向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优化产业布局,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了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以及黄鸡、鳗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效应,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板块农业。全市有“一村一品”专业村406 个,专业乡镇41 个。建设了宁都黄鸡、瑞金鳗鱼、兴国灰鹅、石城白莲、于都奶牛、大余板鸭、寻乌蛋鸡等特色农业产区,已成为沿海和港澳地区“菜篮子”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

4.培育新型主体,助推规模经营。加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了农民从事规模农业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南康市、兴国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2013 年全市阳光工程、合作社、生猪节水减污等培训农民30万人次。以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形式,建设合作社产业基地,集中发展高效农业,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升的实施意见》,促使全市发展合作社3575 家,发展社员17.5 万户。启动了市级示范社认定,申报认定省级示范社127 家。新制发了合作社联合社注册登记规定、家庭农场登记标准,新启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76 家。

5.政策资金倾斜,扶持规模经营。争取了一系列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成功落实国家标准化规模猪场、“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蔬菜标准园、现代农业(蔬菜、茶叶)等中央财政扶持项目。市政府出台了《加快中心城区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2010-2015 年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 万元用于扶持中心城区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今年初又出台了《关于印发赣州市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市财政每年安排500 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

猜你喜欢
产值全市养殖场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