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茶饼采制技术概述

2014-12-24 02:25张文锦朱留刚孙君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茶饼乌龙茶水仙

张文锦,朱留刚,孙君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 355015)

福建水仙又称水吉水仙、武夷水仙,1984年被认定为国家茶树品种,是目前全国乌龙茶品种区域试验要求的两个对照种之一。该品种已有100 多年的栽培历史,适应性与适制性广,在我国长江以南主要茶区均有种植[1],适制乌龙茶、白茶、红茶和绿茶,产量高。乌龙茶产品(闽南水仙、闽北水仙和漳平水仙等)滋味醇厚,常作为大宗出口的拼配原料。

漳平水仙茶产于漳州漳平,以福建水仙为原料,产品包括茶饼和散茶,以茶饼而闻名[2]。据考证,水仙茶饼民国初由漳平双洋镇农民邓观金创制;该产品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并列入《中国名茶录》[3-6],2009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7-8]。近年来生产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大幅增长,产业化开发前景看好。2013年底笔者曾受邀参加省妇联“专家快车行”到漳平授课,为此查阅了大量有关水仙茶饼的资料,并与当地茶企负责人、茶农进行了深度交流。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水仙茶饼的采制技术,并结合现有设备进行技术创新,以期为水仙茶饼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1 漳平水仙茶饼工艺及其品质特征

1.1 福建水仙品种新梢特性

茶树品种福建水仙,为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三倍体[9-12]。新梢较肥壮,节间长,持嫩性较强,1 芽3叶百芽重达112.0 g;叶张大(叶长 10.0~14.9 cm,叶宽 4.4~6.2 cm),叶色深绿,光泽度高,叶质厚(叶肉较厚,栅状组织为双层)、硬脆,茸毛多。适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

1.2 漳平水仙茶饼加工工艺

水仙茶饼属于乌龙茶紧压茶,是以福建水仙为原料,采用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结合紧压茶(木模压制造型、滤纸定型)和闽北乌龙茶(烘焙)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类特种茶[13-15]。加工工艺基本流程为[3,16-20]:鲜叶(福建水仙)→摊凉→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造型(造型与定型)→烘焙→成茶。该工艺是水仙茶饼之制作所特有,为国内首创。

表1 水仙茶饼的品质特征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Shuixian brick tea's quality

1.3 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特征

优质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特征如表1所示,表现为:香高、味醇、耐泡、回甘[13,17,20]。主要有桂花香型和兰花香型2个类型[2-3,13]。

2 漳平水仙茶饼的采制技术

2.1 茶叶采摘

水仙茶饼原料茶青的开采时机掌握和采摘质量要求,基本同闽南乌龙茶[14-15,21-22]。

2.1.1 采摘原则

茶叶采摘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必须把控好。

①适度早开采:农谚云:“前三天是宝,后三天是草”。福建春天多阴雨,夏秋白天热而时有暴雨,常致错过较佳采期。为此,提倡适度早采,鲜叶原料略嫩些还有利于后期水仙茶饼的加工成型。开采适期的掌握,春茶为树冠面上芽梢达标率(达到采摘标准的芽梢占比)10%~15%时,夏、秋茶为8%~12%时。适度早开采,还可延长适采期,平缓生产洪峰,利于精工细作。

②分批标准采:采摘标准同于闽南乌龙茶,为小至中开面的2、3叶新梢。要求及时、分批按标准采摘。

③最佳时段采:晴日一般为上午10 时至下午4 时,不采雨水青、露水茶。

④适时留叶采:叶片既是栽培收获对象,又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茶叶采摘时应合理留养以兼顾当前与往后产出。成龄茶园可春秋茶留鱼叶、夏茶留一片真叶采。

2.1.2 鲜叶质量

鲜叶质量决定成茶品质。鲜叶在采摘、储运与摊青过程中,应保持:①完整性:尽量避免受挤压而造成机械损伤。②新鲜度:尽量避免茶青过度发热、过早发酵。为此,一要用透气器具装青,二要及时分批送回茶厂上架摊凉或薄摊于干净地面上,三要保持室内通风,控制室温、堆温。③匀净度:所采鲜叶大小、鲜嫩度应尽量一致,不夹带杂物。④清洁度:盛器、储运工具保持清洁,以防鲜叶被污染。⑤不同地块、时段和成熟度的鲜叶进厂后应分开摊放。

2.2 茶叶加工

水仙茶饼制作工艺流程[3,5,19,22-24]为:晒青→晾青→做青(摇青与晾青交替)→杀青→揉捻→造型(含造型与定型)→烘焙,其中涵盖了闽南(晒青、做青)与闽北(烘焙)乌龙茶加工关键工序。福建水仙梗梢壮、节间长、叶张大而厚、含水量高却不易失水,表皮层较薄又易损伤红变,因此加工上务须精工细作。

2.2.1 晒青(萎凋)

针对福建水仙新梢特性,晒青程度宜足。晒青适度为:叶面褪去光泽,叶色转暗绿,叶质较柔软,叶缘稍卷缩,梗折不断,手捏略有弹性感;青气减退,清气呈现;手持新梢基部,顶部第二叶下垂,而梗中水分尚充足,减重率在10%~15%。晒青不足,成茶滋味涩;适度重晒,滋味醇厚;晒青过度,造成死青。晒青目的、原则及具体做法见表2。

表2 晒青工序的目的、原则及其做法Table 2 The purpose,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unning wither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2.2.2 晾青

晒青(萎凋)适度的梢叶原料,需及时移入室内晾青。晾青是萎凋的延续,也是闽南乌龙茶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晒青(萎凋)后进行晾青的目的及其做法见表3。

表3 晾青的目的与做法Table 3 The purpose and practice of leaf-cool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2.2.3 做青

晾青适度即可进入摇青。做青(摇青和静置多次交替)是形成乌龙茶“三红七绿”及特有香味的关键工序。水仙茶饼采用闽南乌龙茶传统做青工艺制作,一般摇青4次。水仙品种梢叶含水率较高且易损伤红变,做青多采用轻摇、长晾的做法。

①做青原则:一、循序渐进。随着摇次的增加,摇青转数由少到多,凉青时间由短渐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发酵程度由轻渐重。二、宁轻勿重。水仙茶饼存在明显的“后发酵”,做青程度不可过度,要比水仙散茶略轻些。三、灵活掌握。如何做青,还得要看青叶、青量、天气变化和加工设备等具体情况而定。

②做青环境:主要是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以室温20~25℃、相对湿度65%~80%、适当透气为宜。做青前期环境温、湿度可低些,以利于梢叶失水的同时保持活性;后期可根据实情适当提高青房密闭度、增厚摊青量,以促梢叶层增温提湿,护水养青的同时促进发酵。

③做青方法:水仙茶饼4次摇青各摇次的技术关键点:第一摇——摇匀,摇时较短(20~30 r),梢叶稍有硬挺即可下机,上架薄摊静置1~1.5 h;第二摇——摇活,用时稍长,摇至有“青气”,梢叶稍有刺感,下机稍厚摊青,静置1.5~2 h;第三摇——摇红,按20 r/min 摇4~6 min,有强烈青气时,下机静置3~3.5 h;第四摇——摇“香”,摇时8~12 min,摇至清香初显,静置3~4 h。每一摇次后,均需待青叶青气消退后方可进入下一摇次。做青历时,通常春茶 8~10 h,夏秋茶 6~8 h。

一、二摇,以低温轻摇、薄摊、适度失水保青为主,采用变频摇青机摇青时转筒转速须慢,摇时宜短,使青叶间轻微摩擦、碰撞即可,避免梢叶过早红变。三、四摇,转速可稍快,时间需长些,以促进适度发酵和优良品质的形成。水仙茶采用机摇,摇青机不宜过大,一般长2.5~3 m、转筒直径60~70 cm;同时装叶量不宜过多或过少,通常为1/3~2/3 容量。

④做青适度:叶脉透明,叶面黄亮,叶缘朱砂红显现,带有“三红七绿”。叶缘向背卷,呈现龟背,叶质柔软如绵(指较嫩的原料)或手握梢叶发出沙沙响,闻之清香,或兰花香显,或果香扑鼻,无青味,减重率30%左右。

做青适度的梢叶可适当堆闷,以促进发酵。

2.2.4 杀青(炒青)

发酵适度的梢叶要及时杀青。杀青目的及原则见表4。

表4 杀青目的及原则Table 4 The purpose and principles of the fix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杀青适度的梢叶,叶面略皱,手捏柔软、略有沙沙响,叶转暗黄绿色,青气消失,气味香纯,嫩梗折之不断,富有粘性,叶缘少许卷曲。此时即应起锅,稍微摊凉后即可揉捻。

杀青时应注意:一是锅温火候。适度为青叶刚进锅时有明显而均匀的“噼啪”细胞破裂声;过高,易烧焦茶青;过低,易产生闷黄味。二是杀青干度。适度为略有粘手感,含水率58%~60%;过干有焦味,碎末多;不足水分多,难以揉捻成型。三是投叶量。不宜过多(前期红变,后期闷黄)或过少(杀不匀,有焦味)。

2.2.5 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应迅速抖开散热,随后即揉捻。揉捻的目的、原则及做法如表5所示。揉捻应注意:一是揉时适当短些不可过长,否则易揉碎、有闷味;二是条索松紧适度,过紧茶叶碎率高,过松揉不均匀;三是重压温揉。水仙茶叶张大、角质层厚、纤维素量高,梢叶弹性较大,可塑性较差,加上可溶物尤其是可溶性果胶含量低,揉时不重压温揉不易成型。

表5 揉捻目的、原则及做法Table 5 The purpose,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he roll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2.2.6 毛拣

簸去黄片、鱼叶、茶片,拣去梗、老叶、茶头和毛发等非茶物。

2.2.7 造型、定形

揉好的茶叶下机后要及时摊凉,不得堆积。散热后付诸包茶造型,形成水仙茶饼外形特征。制法为:用18 cm ×18 cm、白色、洁净的毛边纸铺在桌上,将底4 cm ×4 cm、高12 cm 的框状薄木板木模放在纸上,取30 g 左右揉捻叶放入木模内,再用高16 cm、底4 cm ×4 cm 的木槌套入木模内,把揉捻叶压实成块。而后用白纸把揉捻叶包紧,并封口,使之成为方形茶饼。

注意事项有三:①茶块大小适当:茶饼规格以4 cm ×4 cm ×l cm 为宜,成品控制在150个/kg 左右,使一个茶饼为一泡茶;②茶块厚度适中;③紧实适度,以利烘焙。

2.2.8 烘焙

烘焙目的:①灭活酶系,固定茶叶品质;②去杂味、醇化、提香;③茶叶足干,保持品质。

传统做法:采用焙笼碳焙,分3个步骤:①采取高火初烘(走水焙,90~100℃,手背接触茶焙有刺热感)至手捏茶饼边缘有硬感,每隔0.5~1 h 翻拌一次;②随后,中火复烘(60~70℃,手背接触茶焙有微热感,每隔1 h 翻拌一次)至手握茶饼有点刺手,大约七成干时下笼,摊凉2~3 h,使茶饼内部水分外散;③此时,三笼可并作二笼低温烘焙(40~50℃,手背接触茶焙不烫手,每隔 1~2 h 翻拌一次)足干(手握茶饼沙沙作响,含水率6.0%~6.5%)。

现代做法:为电烤箱+炭火烘焙,进程为:①高温初焙:80~85 ℃,2~3 h,尽快失水,门留一小缝隙;摊凉 2~3 h。 ②中火复焙:60~70 ℃ ,4~5 h,七成干,手摸有粗糙感。③木炭焙火:50~60℃,6~8 h。

注意事项:①掌握好焙温。做青走水不足,或发酵轻的,烘焙温度宜低些,以促进酶促氧化使滋味转醇;反之,则要高些,以抑制氧化防止叶片红变。②烘焙时间:低温慢烤 6~8 h,复烘 29~32 h。③投叶量:初烘每焙笼湿坯投叶量5~6 kg;复烘将初烘三焙并成两焙,每焙笼约干茶4~5 kg。烘焙过程中应不时翻动,确保同批茶叶品质均匀一致。④水仙茶饼产品带毛梗,易吸水受潮,必须焙至足干。⑤烘焙时焙房应干净,清洁,防止烟味、异味等被茶叶吸收。⑥烘干后的茶叶需经摊凉后方可装入茶缸保管。

3 建议

(1)漳平水仙茶饼已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此有必要制定水仙茶饼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以规范生产行为,保障产品质量。

(2)在萎凋、造型、烘焙等工序上引进一些先进实用设备及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全面推行漳平水仙茶饼生产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奠定基础。

(3)针对水仙茶品种较单一,应从施肥、修剪、覆盖等栽培环节探讨形成采摘期调控技术,以错开茶季采摘期,平缓生产洪峰。

[1]郑立盛.水仙茶树原产地考察记[J].福建茶叶,2008,30,(2):38.

[2]张涛,张育松.福建“普洱”——漳平水仙茶饼[J].农业考古,2008,(5):295-297,307.

[3]邓长海.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特征及制作技术 [J].福建茶叶,2004,(2):24.

[4]范孔斌,马义荣.浅谈漳平水仙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J].农业科技通讯,2011,(9):166-169.

[5]林赞煌.漳平水仙茶饼定型与烘焙技术 [J].茶叶科学技术,2002,(3):17.

[6]郑乃辉,林赞煌,王振康,等.水仙茶饼有机茶转换期生产技术初探[J].茶叶科学技术,2006,(4):35-37.

[7]陈玉梅.漳平水仙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园艺文摘,2013,(9):224-225.

[8]尤俊杰.优质清香型闽南水仙茶生产的关键技术 [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3):221-224.

[9]谭永济.三倍体茶树良种--福建水仙 [J].作物品种资源,1987,(2):48.

[10]白堃元.中国茶树品种志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张天福,戈佩贞,郑乃辉,等.福建乌龙茶[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2]袁弟顺.中国白茶品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13]赖少波.水仙茶未来发展的三点思考[J].福建茶叶,2010(10):48-49.

[14]徐正炳.中国名优茶加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15]白堃元.茶叶加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6]林赞煌.漳平市南洋水仙茶制作技术几点体会 [J].茶叶科学技术,2001,(2):26-27.

[17]陈若明.可建水仙茶制作工艺初探 [J].中国茶叶,2008,(8):24-25.

[18]吉克温.福建省主要名优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2)[J].福建茶叶,2001(3):5-7.

[19]张文锦,王先日.闽北水仙采制技术[J].中国茶叶加工,2002,(1):25-26.

[20]安徽农学院编.制茶学 [M].第2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1]龚自明,郑鹏程.茶叶加工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2]许维传.漳平水仙茶饼的制作技术 [J].福建农业,2011,(9):22-23.

[23]张方舟.清香型闽南水仙制法[J].福建茶叶,2005,(2):26.

[24]严林华.优质水仙茶的采制技术[J].福建茶叶,1990,(3):37-38.

猜你喜欢
茶饼乌龙茶水仙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株水仙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试论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
爱丁堡水仙
水仙帖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泡茶品茗
水仙
乌龙茶可缓解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