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如何面对南海问题

2014-12-24 11:15弋胜
世界知识 2014年24期
关键词:太平岛台湾当局主权

弋胜

台湾不是南海问题的“声索国”,只能算“声索方”,而且是“六国七方”中最尴尬、最纠结、最边缘、最受内外撕扯的一方。正因如此,台湾当局对南海任何一丝风吹浪涌都极为敏感,近期对永署岛取代太平岛成南沙第一大岛“深感不安”即为明证。

立场:昨是今非、左支右绌

10月下旬,台方举办“南疆史料特展”,详述“国民政府”经略南海诸岛的历程,包括立碑、建设、测量、驻守等,以彰显宣示其在南海的主权。与此同时,岛内要求太平岛重新驻军、强化火力的呼声渐起,并将提升太平岛战力与冻结军方预算挂钩。表面上看似南海“维权”之举,然而十分吊诡甚至荒唐的是,其理由不是为了应对一些南海周边国家的挑衅,而是“非常担心”大陆“填海造陆”对太平岛造成“包围”态势。事实上,这是台湾当局对南海问题口头了然、心头茫然的真实写照。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既缺少纵向的一贯性,又缺少横向的一致性,但却也有着其独特性。

从纵向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两蒋”统治时期,接收和驻守太平岛,乐见我收复西沙,维护南海主权的态度鲜明。李登辉主政时期,既重申拥有南海主权,又主张以协商方式共同开发南海资源。陈水扁主政时期,希望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南海多边对话与合作,对越南、菲律宾等国侵占南海诸岛的行为很少表态反对。马英九上台后,重新强化对南海的主权与共同开发立场,呼吁避免采取任何影响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片面措施。可见,台湾当局始终未放弃南海主权,即使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也不敢放弃,但受到国际和周边形势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和岛内政治生态变迁等因素影响,越来越趋于功利、被动和模糊。

从横向看,既有蓝绿不同调的“朝野”对立,又有官民不同频的上下落差,还有言行不同步的自我矛盾。今年下半年以来,台方在太平岛兴建码头和扩建跑道,却对其部署、功能、指向等实质问题闪烁其辞,如“海巡署副署长”郑樟雄表示2015年应可完成太平岛码头工程,又说“尚未确认(台海军是否打算在太平岛长驻舰艇)项目内容”;“海军司令”陈永康表示正在讨论在太平岛上永久驻扎武装船只的可能性,又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事情”;“安全局长”李翔宙表示自己赞同增兵太平岛的主张,又说“不以职务身份发言”来自留余地。溯及今年上半年越南干扰西沙“981”及排华暴动问题,台湾也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怪象和悖论。民众普遍比较激愤,民进党借机炒作“台湾不等于中国”,马英九当局则显得“色厉内荏”:要求“道歉、赔偿及惩凶”,却没有具体落实办法;谴责排华暴行,却到越南搞“灾难外交”;加强南海监控侦察,却拒绝与大陆合作。再溯及去年台菲“广大兴”事件亦是如此:公开看,是抗议、索赔,私下里却又启动“台菲渔业协定”谈判。究其原因,是过分拘泥于一岛之私、一党之私、一己之私,过多拘束于美国的利益需求和看管压制。岛内学者王志鹏一针见血地指出,谈判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美国不希望两岸在南海形成联合之势。

角色:以我为敌、挟洋自重

台湾当局评估认为,南海形势严峻的大背景是中美对抗。正因为南海纷争中存在着美国因素,令台方的角色十分尴尬。台、越、菲都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棋子,都是美国“推拖堵”计划的支点,如果对越、菲过于强硬,无疑会得罪美国,而与大陆联手更会得罪美国。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台湾当局确实弄错了,又确实分得很清,这是其历史性错误,却不幸成为其现实的选择。

在威胁判断上,台湾始终以大陆为主要假想敌。台去年3月发布的第二部“四年期防务总检讨”,首次提出钓鱼岛、南海岛屿争端对台湾安全的挑战,首次将“区域稳定”作为“防务政策”的重大目标,但坚称大陆仍是“最大威胁”。同年8月发布的新版“防务白皮书”强调台湾安全发展有大陆军事威胁与周边岛屿主权争端两种“外患”,而大陆军事威胁是台面临的“首要挑战”。既然把大陆视为“最大威胁”、“首要挑战”,台湾当局在军事安全上的系列作为必然依此规划和执行。具体到南海问题,只要触及可能与大陆合作的关联点甚至想象空间,它就会尽量少作为甚至不作为;即便“有所作为”,原因只会是被动受到美方压力或主动迎合美方需求。

在力量展示上,台湾没有维护南海权益的真正意愿和实际能力。台湾有巡弋南海的“碧海操演”与增援南沙的“卫疆”计划:针对“广大兴”事件,台军出动“康定”、“基德”级驱逐舰、“幻影”战机等主战装备,以菲律宾为假想敌举行联合海空操演;宣称将修改“固安作战计划”,把南海态势纳入年度例行军演,并成立“西太平洋小组”专责南海问题;编列33亿元新台币扩建太平岛码头及延长机场跑道,完成对南沙太平岛周边海域环境及水文资料的测绘。针对西沙“981”争端,台湾要求军方密切关注大陆与邻国冲突,强调“太平岛部署并非不堪一击”。太平岛码头兴建工程规划码头外侧可停泊3000吨以上的船舰,内侧可停泊100至1000吨的船只,台“海巡署”新建的两艘3000吨级巡逻舰“宜兰号”与“高雄号”不排除会到太平岛驻守,“军守”还是“民守”的争论也一直不断。但是,这些举动“作秀”的色彩较浓,没有太多实战部署的意义。反倒值得警惕的是,台湾当局在南海的战场设施,究竟允许谁使用、不允许谁使用,还得打一个问号,须知由于美台“准军事同盟”关系的实质存在,台湾当局在关键问题上是站在美国而不是大陆一边的。

在经贸关系上,台湾希望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平衡对大陆的依赖。台湾当局致力推动加入TPP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台新经济伙伴协议》、《台印尼农业技术合作协议》、《台越移民事务合作协议》等,并确定首要目标是TPP而不是RCEP,提出“八年入T,能快则快”,而且已经获得美方认可与原则性支持。这表明,台湾当局现在是“军事安全靠美国、经济发展靠大陆”,未来军事安全仍然靠美国,经济发展则想“吃定大陆、倒向美国”。东盟国家是台湾“南向政策”的第一站,台湾当局尽管会保留对南海主权的主张,却也不愿因此与南海周边诸国过分交恶。

联手:不抱幻想、勉力而为

台湾当局囿于自身的尴尬境地,想在南海问题上尽量少说少做、低调应对,说话吞吞吐吐,做事扭扭捏捏。但是,南海问题毕竟短期无解,台湾当局也难超然其外,理想是寻求各方平衡,现实是面临各方压力。对于大陆在南海的大动作,以及被问到“如果大陆真的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的问题时,台“安全局长”李翔宙表示“我真的很担心”,但绝口不提台湾打算怎么办。笔者预计,台湾的做法与对大陆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反应差不多。如果南海冲突进一步升级,台湾当局也不排除抛出《南海和平倡议》之类的东西,但基本上会延续《东海和平倡议》的基调。比如强调对南海拥有主权,要求各方正视台湾在太平岛、东沙岛的既有存在,呼吁各方沟通、协调与和平对话,回避两岸联手维护南海权益等。

南海是两岸共同的“祖产”、“祖权”,需要两岸共同维护。意义自不待言,障碍却始终存在。从客观情况而论,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不宜把台湾的功能角色看得过重,更不能对其改弦易辙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一,岛内尚且无法形成共识,两岸更难形成合力;其二,台湾当局自身尚且不愿积极行动,更谈不上与大陆联手采取行动;其三,两岸政治关系尚且无法实现根本突破,而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因此两岸军事互信与合作的可能性短期内还看不到。

尽管如此,仍应努力从总体僵持中寻求局部突破,从根本分歧中寻求某种共识,从难以作为中寻求有所作为,最大限度地避害趋利、化害为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台湾因素在南海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地理上,南沙太平岛隶属于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一直受台湾控制,在行政设置和管辖权上具有优势;法理上,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在岛内保存,如“十一段线”、“九段线”的来龙去脉,如果充分开放,就是对我支持;心理上,大力营造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声势,争取台湾民心军心,对台湾当局政策决策施加影响。

(作者为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太平岛台湾当局主权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台旅游网推“太平岛赏月”
六成台湾人认为蔡英文应登太平岛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本 期 导 读
钓鱼岛主权考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