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拿来拿去主义”观

2014-12-24 11:21王露露
世界知识 2014年24期
关键词:欧洲人欧洲利益

王露露

欧洲总面积与中国基本上相差无几,但人口却比中国少将近一半。所以欧洲的人均面积比中国大差不多一倍,而“国均面积”却是中国的五十分之一。中国是一个国家,欧洲有五十多个国家。一个国家内部不免有均衡各地区利益的问题,几十个国家之间可不光是均衡利益的问题了,而常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翻开欧洲历史,你会发现几百上千年来,几乎每寸土地的分割都伴随着国家间的斗争甚至战争。土地的来之不易使欧洲诸国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欧洲人如此

在欧洲,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自我意识极强,崇尚个人主义,我行我素。这里的人不习惯于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全群体利益。由于欧洲诸国和中国相比小而又小,平均每人必须照顾的群体利益也相对来说少得多,给这里人提供了我行我素的土壤。

我刚到欧洲时,就怕别人请我参加生日晚会。因为当时不懂荷兰文,黄毛绿眼的人在一起喝酒聊天,听不懂着急上火也就罢了,还疑神疑鬼,总觉得他们是在用鸟语嘲笑我土里土气。所以一有人向我发请帖,我就急头白脸,左右为难。这被闺蜜苏珊娜发现了。她把我叫到一旁说,露露,你不想参加晚会就跟邀请人说呗,他们不会介意,干嘛像吃了热土豆,支支吾吾的。

我一听立马问她,我不接受邀请,他们不会生我的气?苏珊娜就像听到猴子唱歌剧似的,惊讶地说,露露,他们生哪门子的气呀?开晚会是为了大家开心,你老大不愿意地去,岂不是与晚会的目的背道而驰?我对她说,那我多不给他们面子呀!她问我啥叫面子,我说就是给人个台阶,否则下不来台怪尴尬的。她说我管得太宽了,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

更有甚者。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我大学的十几位同事一齐去咖啡馆,他们喝酒,我喝七喜,其乐融融。我旁边坐着两位法语系的男同事,我不是故意的,但离得太近,没法不听到他们的谈话。一个说,彼得,我认为你品行低劣,不但心胸狭窄而且出尔反尔。另一个回答道,我很高兴你告诉我你对我的看法。我大气不敢出,怕他们吵起来或在酒精的鼓舞下打起来。可我错了,他俩接着碰杯喝酒,一个口诛笔伐以后脸不红、心不跳;另一个被批得体无完肤,照样不乱阵脚,心静如水。

我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有一天我请我校西班牙语系的一位同事来我家吃饭。他第一次吃饺子,不知从哪儿下嘴,知道以后,吃了一锅又一锅。第二天我校老师在一起开会,讨论下学期的课程安排。我鼓足勇气,提出了我来校工作以来第一个自编自写的方案。有几位同事发言,认为这方案不可行,我听后如坐针毡。昨天吃我饺子的同事也站起来,他不但不为我说话,而且列举不可行的原因,讲得条条是道,句句话像锥子一样刺痛我的心。会后我绕着他走,他却全然不知,向与会者描述他昨晚在我家吃的“肉兜子”,赞美我的厨艺。

后来我才发现,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一码是一码,和你做朋友归做朋友,但如果他不同意你的观点或作派,将在第一时间告诉你,不太选择场合。因为他们都这样,所以彼此彼此,绝对不委屈自己,有话藏着掖着,累了自己,便宜了别人。

欧盟和欧洲国家也不例外

欧洲人如此,由他们各国组成的欧盟也不例外。建立欧盟的目的之一就是与别的国家地区合作和在必要时抗衡。但是它的成员国很难抱团,欧盟每走一步,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富来调解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以达到意见统一。这抵消了不少如果团结一致所能具有的庞大优势。我认识一些来欧洲做生意的中国公司的人。他们告诉我,和美国做生意时手里只需要一张牌,但和欧洲做生意时手里得有好几张牌。和德国人谈价钱,得说法国物美价廉;和法国人谈价钱,得说德国给的优惠多。欧盟虽然也努力在贸易方面为成员国统筹规划,互利共荣,但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欧盟如此,欧洲的各个国家也八九不离十。不少政治家认为,国家利益高于欧盟利益。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国内财政赤字严重,民粹党派不愿意拿出大把钱给欧盟使用。个别成员国在财政上不遵守欧盟协定,连累欧元,导致其贬值,无异于给欧盟的统一部署釜底抽薪。

欧洲有几十种文字,每个国家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本国价值的体现,不用它们的文字与其交流,就是不尊重它们。上纲上线呀。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到西德访问时,在柏林广场上用德语说“我是柏林人”吧?那一句话的功力不比耗资巨大、规模宏伟、持续多年的援助战后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小,让欧洲人听了感激涕零,因此神速加深了美国与欧洲的友谊。正是由于欧洲的语言繁多,欧盟每年在会议同声传译和翻译书信文件上花销浩大。即使如此,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就拿我的专业来说吧,欧洲作家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欧洲有销路,先得花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把书翻译成数种文字,加上各国出版发行系统不一样,要想像在中国和美国那样接触到上万读者,难。艺术影视界也是如此,要想当上粉丝百万千万的歌星影星,成功率和中彩票一样低。所以有点才华的都去美国发展。近年来也有不少欧洲艺人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市场,中国大呀,推广给力呀,没有几十种语言从中作梗呀。

我这外行都能看到的问题,欧洲诸国当然早就心知肚明,欧盟也在快马加鞭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益,以向世界发出欧盟一致的声音。但欧洲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变得像美国和中国那样,成为欧洲国呢?以鄙人之见,悬。

拿来拿去主义

个人主义在欧洲源远流长,欧洲诸国宁可不拧成一股绳以得到更大的利益和更高的世界地位,也不愿意牺牲国家的自主权和个人的自由。不但如此,欧洲人常对中国评头论足,认为集体主义限制了中国人的自由。岂不知他们是在用萝卜比白菜,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欧洲南辕北辙,哪能从欧洲人的视角评判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呢?相反也是如此,如果中国人劝欧洲各国求大同存小异,统一语言度量衡,车同轨,道同辙——英国开车是左行驶,欧洲其它国家的人到英国开车不提心吊胆,也别别扭扭——欧洲人会对中国人说,我们的洲情和你们不同,得走自己的路。

这看似疑难问题,但细想起来,也许是天意。欧洲人注重自我价值,跟着感觉走,不怕说错一句话无意中触动了听者的哪根神经、得罪了哪路神仙。这使得欧洲人日子过得轻松随意,人际关系简单明了,不是盘根错节云里雾里。这也许值得中国人借鉴借鉴?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心齐好办事,欧洲不敢问津的巨大项目在中国不但能实现,而且快得令欧洲人眼晕。中国式的经济腾跃大概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华夏子孙照顾彼此的感受,说话深思熟虑,让人听起来心悦神怡,乃礼仪之邦风范。没准欧洲人可以学习学习?不是没准,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事实就是如此。

虽然欧洲人习惯于炮筒子似的直来直去,但他们还是能欣赏我“曲线救国”的说话方式。我再觉得冤枉委屈(尤其是当欧洲人骂我娘家祖国时,我那心如刀绞呀),我也很少硬碰硬地与他们对峙。我面带微笑——必要时嘻皮笑脸,款款说来,欧洲人还以为在听我说笑话呢,但我已经用中国式的嬉笑怒骂和他们交流了与欧洲价值观针锋相对的华人观点。多年来与欧洲人的交往使我意识到,不管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喜欢刺头呀?

上天制造了东方和西方、欧洲和中国,也许就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借鉴,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而同时忠实自己的、尊重对方的民族风格、历史传统和价值取向。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从我旅居欧洲的角度来看,建议互相拿,你拿我的,我拿你的——拿来拿去主义。

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欧洲各国“固执己见”,保留自己的语言、疆界、传统文化和思想行为方式,使得欧洲像个活灵活现的历史博物馆。我有很多中国朋友来此旅行,没开几个小时的车就穿越了国境,看到另一派保留完整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尝到另一味祖传的烹调美食,欣赏到另一种几百年来一脉相承的音乐舞蹈。大千世界不大千,何称世界?没有历史当镜子,怎能照出现代化的新貌?没有历史这位驭手,现代化岂不成了脱缰的野马?

(作者为荷籍华裔作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欧洲人欧洲利益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岌岌可危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