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东北亚,需要地区视角

2014-12-24 11:22王木克
世界知识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东北亚议题智库

王木克

美国首都华盛顿智库云集,每周约有上百场的研讨会,让人目不暇接,议题也相当宽泛。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东北亚形势的学者,笔者发现,美方智库很少把东北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是更加重视对东北亚个体国家的研究,例如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对美国的影响、安倍经济学的未来、朝鲜内政、朴槿惠的对朝政策等。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外交和军事是近几年来全球智库最热议的话题,在华盛顿也不例外。有一位日本学者就曾经向笔者抱怨,在华盛顿就没有人重视日本!虽然有些夸大,却也是事实。很多研讨会的议题设定为亚洲地区问题,但事实上就是在讨论中国。另外,在讨论亚洲形势时,美方学界习惯于将其拆分为地区经济、能源、安全等领域分项,而非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分项。

反观中国,但凡涉及东北亚议题的研讨会,东北亚形势都会被作为主体或一个重要分议题。韩国、日本及其他相关地区国家也会做出类似的安排。因此,美国智库对东北亚课题的定位及选择,与东北亚国家的研究机构形成了反差。

上述议题的选择、研究角度的反差,可以溯源到“西方注重细节、东方注重整体”的所谓文化差异。但是,也会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微妙而长远的影响。举几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今年10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举行的“纪念美朝核框架协议二十周年”研讨会(1994年10月21日,美朝在日内瓦正式签署《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会议是由前美国朝鲜问题特使、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执行主任博斯沃思组织的,他现任SAIS美朝研究所所长。请来的嘉宾包括当年美朝核框架协议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加卢奇、韩国前外长韩升洲、日本前副外长竹内行夫。与会者用了两个小时谈论了当年谈判的花絮,又用两个小时谈论了关于朝鲜半岛未来的政策选项,基调仍是要对朝保持压力,与美国目前的对朝“战略耐心”步调一致。

另一个例子是在布鲁金斯学会举办的一场“量身定制的接触政策(Tailored Engagement)——寻求更有效更持续的朝韩关系”研讨会。布鲁金斯学会多年来雄踞全球智库第一把交椅。会议对中、美、朝、韩、日等相关国家的立场进行了一番评述,重点介绍了朴槿惠近期的对朝政策立场以及朝鲜目前的核开发、人权情况等。结论也是研讨会的议题:对朝要进行量身定制的、即有针对性有灵活性的接触政策。

这种涉及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的选题通常小而精,但是由于与会人员大部分来自美国或其盟国,政策基调基本上已经确定,所以会上发言不会带给人惊喜,甚至会有些偏颇。

中国方面的情况正好形成对照。习近平主席在去年出访时提出的“一带一路”设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写入全会决定,成为国家战略。在北京APEC期间,习主席也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议题。当前,中国正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打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平台,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参与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和泛亚能源网络体系的构建,以深入推进亚太、欧亚区域合作。

事实上,中国这种基于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已经对东北亚地区产生了正向的辐射效应。以第三方间的合作为例,朝鲜和俄罗斯已经完成了罗津—哈桑铁路项目及罗津港3号码头现代化改建工作,相关铁路和码头的作用是向第三国转运货物,实际上加入到了地区的互联互通中去,朝鲜成为物流枢纽的期待值也在增加。这种期待值又促使朝鲜把改造内陆铁路作为下一个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角度决定了高度,也决定了深度。还有一个理由,也许能解释美方学者在东北亚地区研究上的无力感。从地理上看,美国与东北亚远隔重洋,危机意识或机遇意识远远不如相关地区国家。但从地缘政治和外交及安全政策上来看,美国又必须力推“再平衡”,尽管其精力或资源已不足以全力以赴。这种矛盾也正是美国面对崛起的中国及亚洲的心态写照。

(笔者的话:感谢热心的读者伴随着“冷眼东北亚”专栏走过了2014——《世界知识》杂志创刊80周年这一富有意义的一年。在每天无以计数的资讯与信息中,如何观察亮点并不多的东北亚,如何讲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观点,成为我每月最大的关切。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力量日渐强大,中国外交频谱新篇,中国与地区与世界进一步良性互动……正在成为新一轮的正能量发射源,让我们在2015年有理由期待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与合作精神的东北亚!)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北亚议题智库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