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跨界与交融——“紫檀提梁壶”考析

2014-12-27 07:46
江苏陶瓷 2014年4期
关键词:紫檀紫砂壶紫砂

许 燕

(宜兴 214221)

紫檀是世上最珍贵的木材之一,它简练、淳朴、独特,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特别是和紫砂壶这一珍贵的器皿结合,更彰显出紫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紫檀与紫砂,两者进行艺术的跨界与交融,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更是当代紫砂壶艺的创新之举。紫砂“紫檀提梁壶”就是用珍贵的小叶紫檀木作为提梁创作的(见图1),它不仅再现了外观形式,更赋予了紫檀与紫砂这两种材质结合而成的艺术生命,这种独特的创造弥足珍贵,具有特殊的艺术审美价值。

图1 紫檀提梁壶

1 紫砂“紫檀提梁壶”的新款造型

紫砂“紫檀提梁壶”造型独特,壶身采用的是竹段的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盖为帽形,壶嘴、盖钮取竹段的造型,生动自然、挺拔清秀;壶钮为弯曲的竹枝状,在圆形凸起的盖面上曲卷翻动的势与度恰到火候;壶流短,也是设计成了竹段造型,浑厚有力。

“紫檀提梁壶”的提梁壶把以及盖面造型的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体现了雕塑与空间关系的美学价值。竹段造型的壶身稳住了上半部飞扬的劲势,远观此壶,只见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曲线张劲有力,于拙朴中见纤巧,又见转折处明快流利、上下呼应,使壶体轮廓明朗、浑然一体。“紫檀提梁壶”整器有如飞鸟于天,矗立风中,大方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2 “紫檀提梁壶”的竹文化

“紫檀提梁壶”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昔有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达文人之意,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凝视“紫檀提梁壶”,感觉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竹”是品性高洁的植物,尤其是在宜兴这样一个竹的海洋,竹更是人们眼里、口中的爱物。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精神,令人钦佩。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它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地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竹子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竹子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紫檀提梁壶”在以竹段为造型的壶身中,可使人感觉到竹的灵气,感受到了飘逸洒脱与高风亮节,由此使人的品格得到艺术的升华。

3 “紫檀提梁壶”的紫檀提梁

“紫檀提梁壶”的提梁采用珍贵的紫檀材料。紫檀别名“青龙木”,木质甚坚,色赤。紫檀是红木中最高级的木材,最适于用来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品。“紫”寓意着祥瑞,再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紫檀在当时来说就已经是极品了,更何况流传至今呢?紫檀提梁的设计,仿佛给“紫檀提梁壶”蒙上了一曾神秘的色彩。变化紫檀提梁的型式及圆形盖钮以虚衬实,塑造了耐人寻味的效果。壶身各处的竹段造型与壶浑成一体,和提梁交相辉映,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4 艺术的跨界与交融

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本来就是互通的,“紫檀提梁壶”所体现的紫檀与紫砂陶瓷艺术的水乳交融值得鼓励。宜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既是闻名中外的陶都,也孕育了众多艺术大家。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更为多样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将珍贵的檀木与紫砂艺术进行结合,目前看来,制作“紫檀提梁壶”这样造型的紫砂壶还是成功的。在接受吴文化的文化洗礼,在参与紫砂陶的制作过程中,文化的沉淀、体悟、提升和创造贯穿始终。把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融合进“紫檀提梁壶”的设计中,从而提升了壶器的整体品位。

再观紫砂“紫檀提梁壶”,它的整体设计风格突出、轮廓清晰,圆与方的结合协调,方线与圆线条既变化又统一,体现了紫砂壶设计独特的韵味。此壶不拘于传统,但又不脱离传统,壶身短矮,嵌盖设计,子母线严丝合缝,壶身、壶钮、壶流的设计特别,为竹段型,与提梁形成的虚实空间相呼应,立体效果丰富,同时提梁为斜梯状,向右侧稍作倾斜,而左侧则为“人”字形散开,形态复杂而精准。整款壶过渡与衔接均完美契合,毫无凝滞之感,给人予美好的艺术享受。

[1]何东阳,王笑坤,金学林,胡德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J].大自然.2010(01):54-56.

[2]王祎.奢侈品品牌与当代艺术联姻的新形式构想[J].大众文艺.2012(12):286-287.

猜你喜欢
紫檀紫砂壶紫砂
中国紫檀博物馆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紫檀的江湖名称之乱象解读篇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