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遗产豫方言的生态环境

2014-12-30 04:37张艳艳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保护策略

张艳艳

摘    要: 文章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遗产——豫方言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生态环境和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宏观生态环境主要分析了政治与教育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微观生态环境探讨了语言群体的态度、语言群体的意愿和家庭环境因素。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豫方言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提出了保护豫方言的策略,从而为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豫方言    语言生态学    宏观生态环境    微观生态环境    保护策略

一、豫方言及语言生态学

豫方言,即河南方言,世世代代流传、使用于河南省的各个地区,是这一地区人民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媒介,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豫方言的发音和表达特色仍然为人们所熟知,成为河南人的明显标志。与此同时,豫方言也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大的背景下,河南传统的文化底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豫方言同样发挥着其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承载着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其本身既展示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特色,又为中原文化的薪火相传提供了保障。可见,不论是在逐鹿中原的古代中国,还是在经济科技大发展的今天,豫方言都以其无比厚重的姿态浇灌着中原地区这片沃土,为所有中华儿女提供心灵的归宿和无限的亲切,而与此同时,豫方言在与普通话共存的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对它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以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为理论依据,把语言和生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作为研究背景,根据中国知网的知识元搜索对于语言生态学的定义:在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中研究语言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学科……语言生态学就是把语言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下,从系统生态学角度重新审察它、研究它、解释它,探讨生态语言系统、语言系统的生态环境、语言的生态运动等问题。语言生态学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认为语言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本文将豫方言置于语言生态环境之下,强调不同方言和普通话的和谐共存,占据不同地位,发挥不同作用,不能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某种方言的逐渐消亡,这对于我国文化来说将是极大的损失,对于全人类的语言研究都将是一场灾难。鉴于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豫方言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二、豫方言的宏观生态环境

(一)政治与教育环境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教育环境对方言的推广和传承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是中国之中,不论政治经济地位,还是资源等各方面优势都是其他地区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产生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等说法,以彰显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语言得到了很大发展,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了当时毫无争辩的主流语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和多民族共存的性质,使得很多民族和地区拥有自己的方言。为了克服语言隔阂,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养,我国决定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经过几十年的推广,特别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学生入学必须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教师必须讲普通话等,使得普通话和其他地区方言相比已经处于强势地位,同时使得豫方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主要表现为:豫方言使用者越来越少,使用者的年龄呈现老龄化,很多河南省的年轻人不会说豫方言,再过几十年豫方言也会面临消亡的风险等,这样的状况当然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保持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保证豫方言的代代传承,要采取措施保护豫方言。

当前,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的全面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豫方言作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的全体领导班子都达成了共识,都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独具特色的豫方言必须代代相传。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豫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对于豫方言的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河南省都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与此相对,工业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和南方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这种状况导致河南省成了劳动力输出大省,很多河南人选择外出到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务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在与务工地区人们的交流过程中,也会选择普通话或当地语言。这样,就降低了豫方言在这类人中的使用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加速,很多外来人口涌入河南,这些外来人口在河南生活、定居,提高了中原地区语言的多样性和普通话的使用率,使得掌握普通话并用其进行交流越来越必要。

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原地区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大批农民到城市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活动,而在此过程中,豫方言也在不断与城市中的普通话相交叉,并受到很大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有的进城农民为了避免沟通障碍,干脆选择用普通话交流,使得豫方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沦为弱势语言。

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力图加快工业化进程,吸引大量企业来豫投资建厂,支持和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这其中包括富士康科技集团、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双汇集团等竞争力强的企业。在此背景下,大批河南农民工和技术工人等不再到外地务工,而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加了本地就业机会,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还提高了豫方言的使用率,为豫方言的传承、推广和使用创造了更好的经济环境。

(三)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同样对于豫方言的使用产生影响。社会文化因素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其至少包含意识形态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学术文学、艺术等内容。一方面文化包含语言的范畴,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以极大改善,人们对于精神财富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追求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学和艺术作品,这些无疑对豫方言的艺术形式和传统表达是一个冲击。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和交往,加快了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融合,这种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豫方言的代代相传。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河南的振兴需要文化软实力作为硬支撑,要着力推动文化各因素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区全体人民的普遍共识,借此发展东风,豫方言正迎来一个新的传承和传播机遇。发展中原经济区的豫方言绿色文化产业,创造具有豫方言特色的文化产品,继续发挥传统豫文化的优势,这些都将为豫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四)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包含的因素复杂且广泛,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其他无生命物质。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主体的一部分,人类的各项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对自然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与此同时,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影响着人类的活动。近年来,人类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主张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自然环境的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豫方言使用活动产生影响。

例如,由于河南省独有的自然环境因素和其他地域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中心,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农村人口占据全部人口的绝大部分,城镇化率较低。而与此同时,豫方言在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人群中使用率还是相对较高的。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提上了日程,将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合理利用区域内自然资源,而在此过程中,豫方言的传承会得到新的发展。

三、豫方言的微观生态环境

(一)语言群体的态度

使用方言群体的态度对于该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调查豫方言使用者的语言使用态度,笔者随机采访了河南省周口市街头的部分民众,当问及“你为什么使用豫方言交流?”这个问题时,很多人的回答是“用家乡话(豫方言)交流感觉亲切”;当问及“你出去到省外的时候说河南方言会觉得很土吗?”这个问题时,大部分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所以他们会在和外地人交流时尽量避免使用豫方言;当问及“你觉得豫方言会一直被使用下去吗?”时,大部分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觉得豫方言不会消失。由以上三个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河南省内部交流的时候,人们还是倾向于使用倍感亲切的豫方言,人们也对豫方言的传承充满了信心,但是走出河南,还是会觉得豫方言土,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形象,宁可使用普通话。可见,豫方言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但是还需要提高人们的普遍认同感。

(二)语言群体的意愿

语言群体使用方言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豫方言的传承和保护。笔者随机调查了郑州市的部分市民,结果发现对于豫方言的使用存在几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年龄的差异和城乡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年长一些的市民用豫方言进行交流和日常沟通的意愿强烈。特别表达一些意思的时候,他们会觉得用豫方言更能贴切地传达要表达的意思,而用普通话就失去了一些韵味。与此相对,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用豫方言交流的意愿相对来说要削弱很多。这样就造成了豫方言的使用者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引起了豫方言会不会逐渐断代、甚至消亡的担忧。同时对于豫方言的使用也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居民更愿意用普通话交流,而农村居民更愿意用豫方言进行交流,这两类人群在方言的使用意愿方面存在很大不同。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还要针对这些差异改变人们对于豫方言的不当认识。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同样对于豫方言的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包含家庭传统因素、家庭成员受教育背景、家庭成员的意识等多方面内容。调查显示,在农村家庭中,成员之间更倾向于使用豫方言进行日常交流,而与此相反,大部分城市家庭用普通话交流得更多一些。此外,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方言的使用。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使用豫方言进行沟通的频率越低,二者呈负相关走势。基于这种情况,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护豫方言,保证豫方言有效传承。

四、生态视角下对豫方言的保护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豫方言的传承、推广和保护不仅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微观因素的影响,在普通话普遍推广、宏观和微观生态环境因素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豫方言逐渐处于弱势语言的地位。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作为文化遗产的豫方言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从生态视角进行分析,对于豫方言的保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其一,设立方言保护区,选择方言继承人。这项措施能够直接、有效地对豫方言进行传承和保护,采取文字和口口相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方言传统。其二,营造和谐的双语生态环境,即普通话和豫方言和谐共存。普通话和方言各自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不论是作为官方用语,还是作为日常交流用语,抑或作为乡情的凝聚力,普通话和豫方言都各有优势,各有存在的价值;其三,以方言表达的艺术形式对方言的保护作用,其中包括影视剧作品、书籍出版物等;其四,媒体的推广作用,即大众媒体对于豫方言认可度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大的辐射作用,直接影响人们对于使用豫方言的态度和意愿等。

五、结语

豫方言具有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微观生态环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豫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既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又迎来了可喜的机遇。因此,豫方言作为宝贵的中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作为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因素,对于中原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豫方言应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段亚广.豫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3).

[2]冯广艺.时代呼唤语言生态意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4).

[3]敬文东.被委以重任的方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徐曼.豫方言生产现状及面临的危机[J].焦作大学学报,2014,(1).

[5]张辉.豫西南方言研究三十年[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遗产豫方言的生态环境与保护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3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保护策略
浅议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策略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策略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策略
浅析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策略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