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2014-12-30 09:06涂英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中,构建一个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若干尝试;介绍了如何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把教学和评价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e-learning  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措施  学习评估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40-02

The Refor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Jianghan University,Hubei 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how to build a diverse and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wo aspects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e-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Reforms;Assessment of Learning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评价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一个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把教学和评价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评价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 教师教学评价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教学评价由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共同组成。

1.1 学生评价

“机房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自学方式”的e-learning模式中,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途径接触,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也更了解,对教师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方面,启发式教学等方面予以评价,其评价也相对准确,公正。

1.2 同行评价

每学期教师相互听课,评价的重心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讲解得是否准确,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课堂讲授过程的技巧等。

1.3 自我评价

每学期教师都会填一张自查表,对自己教学的认知目标、能力、教学态度与目标达成情况做出评价。通过适时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1.4 专家评价

聘请熟悉本专业的内行的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权威性的科学评价,通过准确而又恰当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学生学习评估

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大部分采用笔试或上机考试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侧重于反映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中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考试前经过突击复习通常也能够取得较好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评价方式,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对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作适当调整。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和信息素养的评价。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外,对学生在计算机课中的上机操作能力、大作业完成情况、项目的最后结果,以及平时的表现,在总体评价中应占主要地位。

改革后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如表1所示。

表中综合项目考核和上机测试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依据。其中综合项目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阶段布置,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综合项目,提交作品或实验报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过程进行跟踪指导,保证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完成后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1 考试系统建设

我校从1997年开始,就开发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修课上机考试系统,经过多年建设,该系统已覆盖了《大学计算机基础》,《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等课程。组卷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难度或考试对象要求,自动生成多套不重复试卷,在考试结束后,自动判卷,增加了考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教考分离。

2.2 答辩考核方式

答辩考核方式仅在Visual Basic课程中对两个班,共125个学生进行了试点。考试工作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考试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考试要求,编写能反映自己水平的程序。我们的考试要求为:鼓励原创,原创作品适当加分;允许模仿,网上资源丰富,有很多有用、有趣的Visual Basic程序,可以学习,借鉴,前提是真正读懂别人的程序,在此基础上改进并编出自己的程序;严禁抄袭,抄袭作品直接判为零分。

第二阶段为答辩准备阶段,该阶段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并准备答辩。学生准备考试作品时,老师的作用是保驾护航:探讨选题;解决编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于少数程度较差的学生还需督促检查其进度。答辩前一周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上交给老师并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为答辩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在五分钟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对其主要功能或特点进行说明,然后回答老师,同学的提问。

此次试点中,学生参与度大,积极性高,整个答辩过程井然有序,演示的作品种类繁多,涉及到的知识点远远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仅仅是更好地学习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效果非常显著。

2.3 作品考核方式

对于Flash,Photoshop等不适宜采用考试系统的课程,我们的考试形式为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一个作品。学生作品必须按照制作要求包含所学的各项知识点内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情况给出成绩。

2.4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默认状态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由学生的考勤,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大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参与度决定。

考勤管理采用电子点名,导入到Excel后中采用相应宏程序可进行统计。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提交到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上的作业系统,老师进行批改后,分数保存到数据库中,学期末组成平时成绩的另一数据来源。

课程参与度则是学生课堂发言,或是论坛上积极回答其他同学提问时部分老师给与的特别加分。

3 结语

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的“一锤定终身”的期末考试相比,这样的教学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同时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与配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江汉大学课程作业管理系统应用[J].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2(9).

[2] 向华,颜彬.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研究[C]//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教学研讨会.2012.

[3] 涂英.《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168.endprint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中,构建一个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若干尝试;介绍了如何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把教学和评价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e-learning  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措施  学习评估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40-02

The Refor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Jianghan University,Hubei 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how to build a diverse and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wo aspects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e-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Reforms;Assessment of Learning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评价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一个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把教学和评价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评价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 教师教学评价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教学评价由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共同组成。

1.1 学生评价

“机房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自学方式”的e-learning模式中,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途径接触,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也更了解,对教师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方面,启发式教学等方面予以评价,其评价也相对准确,公正。

1.2 同行评价

每学期教师相互听课,评价的重心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讲解得是否准确,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课堂讲授过程的技巧等。

1.3 自我评价

每学期教师都会填一张自查表,对自己教学的认知目标、能力、教学态度与目标达成情况做出评价。通过适时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1.4 专家评价

聘请熟悉本专业的内行的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权威性的科学评价,通过准确而又恰当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学生学习评估

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大部分采用笔试或上机考试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侧重于反映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中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考试前经过突击复习通常也能够取得较好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评价方式,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对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作适当调整。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和信息素养的评价。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外,对学生在计算机课中的上机操作能力、大作业完成情况、项目的最后结果,以及平时的表现,在总体评价中应占主要地位。

改革后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如表1所示。

表中综合项目考核和上机测试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依据。其中综合项目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阶段布置,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综合项目,提交作品或实验报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过程进行跟踪指导,保证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完成后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1 考试系统建设

我校从1997年开始,就开发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修课上机考试系统,经过多年建设,该系统已覆盖了《大学计算机基础》,《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等课程。组卷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难度或考试对象要求,自动生成多套不重复试卷,在考试结束后,自动判卷,增加了考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教考分离。

2.2 答辩考核方式

答辩考核方式仅在Visual Basic课程中对两个班,共125个学生进行了试点。考试工作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考试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考试要求,编写能反映自己水平的程序。我们的考试要求为:鼓励原创,原创作品适当加分;允许模仿,网上资源丰富,有很多有用、有趣的Visual Basic程序,可以学习,借鉴,前提是真正读懂别人的程序,在此基础上改进并编出自己的程序;严禁抄袭,抄袭作品直接判为零分。

第二阶段为答辩准备阶段,该阶段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并准备答辩。学生准备考试作品时,老师的作用是保驾护航:探讨选题;解决编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于少数程度较差的学生还需督促检查其进度。答辩前一周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上交给老师并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为答辩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在五分钟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对其主要功能或特点进行说明,然后回答老师,同学的提问。

此次试点中,学生参与度大,积极性高,整个答辩过程井然有序,演示的作品种类繁多,涉及到的知识点远远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仅仅是更好地学习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效果非常显著。

2.3 作品考核方式

对于Flash,Photoshop等不适宜采用考试系统的课程,我们的考试形式为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一个作品。学生作品必须按照制作要求包含所学的各项知识点内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情况给出成绩。

2.4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默认状态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由学生的考勤,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大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参与度决定。

考勤管理采用电子点名,导入到Excel后中采用相应宏程序可进行统计。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提交到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上的作业系统,老师进行批改后,分数保存到数据库中,学期末组成平时成绩的另一数据来源。

课程参与度则是学生课堂发言,或是论坛上积极回答其他同学提问时部分老师给与的特别加分。

3 结语

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的“一锤定终身”的期末考试相比,这样的教学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同时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与配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江汉大学课程作业管理系统应用[J].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2(9).

[2] 向华,颜彬.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研究[C]//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教学研讨会.2012.

[3] 涂英.《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168.endprint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中,构建一个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若干尝试;介绍了如何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把教学和评价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e-learning  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措施  学习评估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40-02

The Refor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Jianghan University,Hubei 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how to build a diverse and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wo aspects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e-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Reforms;Assessment of Learning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评价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一个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把教学和评价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评价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 教师教学评价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教学评价由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共同组成。

1.1 学生评价

“机房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自学方式”的e-learning模式中,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途径接触,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也更了解,对教师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方面,启发式教学等方面予以评价,其评价也相对准确,公正。

1.2 同行评价

每学期教师相互听课,评价的重心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讲解得是否准确,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课堂讲授过程的技巧等。

1.3 自我评价

每学期教师都会填一张自查表,对自己教学的认知目标、能力、教学态度与目标达成情况做出评价。通过适时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继续努力的方向。

1.4 专家评价

聘请熟悉本专业的内行的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权威性的科学评价,通过准确而又恰当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学生学习评估

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大部分采用笔试或上机考试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侧重于反映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中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考试前经过突击复习通常也能够取得较好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评价方式,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对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作适当调整。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和信息素养的评价。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外,对学生在计算机课中的上机操作能力、大作业完成情况、项目的最后结果,以及平时的表现,在总体评价中应占主要地位。

改革后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如表1所示。

表中综合项目考核和上机测试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依据。其中综合项目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阶段布置,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综合项目,提交作品或实验报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过程进行跟踪指导,保证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完成后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1 考试系统建设

我校从1997年开始,就开发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修课上机考试系统,经过多年建设,该系统已覆盖了《大学计算机基础》,《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等课程。组卷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难度或考试对象要求,自动生成多套不重复试卷,在考试结束后,自动判卷,增加了考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教考分离。

2.2 答辩考核方式

答辩考核方式仅在Visual Basic课程中对两个班,共125个学生进行了试点。考试工作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考试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考试要求,编写能反映自己水平的程序。我们的考试要求为:鼓励原创,原创作品适当加分;允许模仿,网上资源丰富,有很多有用、有趣的Visual Basic程序,可以学习,借鉴,前提是真正读懂别人的程序,在此基础上改进并编出自己的程序;严禁抄袭,抄袭作品直接判为零分。

第二阶段为答辩准备阶段,该阶段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并准备答辩。学生准备考试作品时,老师的作用是保驾护航:探讨选题;解决编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于少数程度较差的学生还需督促检查其进度。答辩前一周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上交给老师并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为答辩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在五分钟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对其主要功能或特点进行说明,然后回答老师,同学的提问。

此次试点中,学生参与度大,积极性高,整个答辩过程井然有序,演示的作品种类繁多,涉及到的知识点远远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仅仅是更好地学习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效果非常显著。

2.3 作品考核方式

对于Flash,Photoshop等不适宜采用考试系统的课程,我们的考试形式为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一个作品。学生作品必须按照制作要求包含所学的各项知识点内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情况给出成绩。

2.4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默认状态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由学生的考勤,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大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参与度决定。

考勤管理采用电子点名,导入到Excel后中采用相应宏程序可进行统计。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提交到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上的作业系统,老师进行批改后,分数保存到数据库中,学期末组成平时成绩的另一数据来源。

课程参与度则是学生课堂发言,或是论坛上积极回答其他同学提问时部分老师给与的特别加分。

3 结语

在计算机公修课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的“一锤定终身”的期末考试相比,这样的教学评价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同时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与配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计算机公修课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江汉大学课程作业管理系统应用[J].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2(9).

[2] 向华,颜彬.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研究[C]//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教学研讨会.2012.

[3] 涂英.《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工程应用驱动的“.NET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