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发展初探

2014-12-30 13:38郝丽丹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

郝丽丹

摘 要: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及现在社会在大环境的转变,要求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双重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实现由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转变,由惯性工作思维向创新工作思维转变,由重经验向理性思考与实践并重转变,才能有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契机,才能促进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转变和如何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的同时也促进自我成长。

关键词;民办高校  转型  双重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92-01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普通公办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作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就应加深对这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规范管理。最终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实现由传统育人理念向现代育人理念转变,由惯性工作思维向创新工作思维转变,由重经验向理性思考与实践并重转变,由重管理向服务为本、服务促管理转变 教学管理人员只有经过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才能有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契机,才能促进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转变和如何实现学生成才成长的同时也促进自我成长。

1 民办高校管理人员职能转型的原因

因民办高校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及自身职责作用、职业角色的变化而导致的工作职责要求和方式方法的转型。现实工作的要求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以下几方面职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骨干力量,具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保证办学方向的政治保障功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引导功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执行者,具有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组织管理功能。

1.1 时代推动

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过程,就带动大多数人进行人生转型,这也才有了无数知识分子下海,无数捧着“铁饭碗”的单位员工成为公司雇员,以及无数农民离开农村成为民工。

1.2 个人原因

学生结束学校生涯开始走入社会,某些人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变换另外一个行业的新工作,还有一个人完成职业积累后,开始走向自主创业,这都是一种常见的人生转型。

2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2.1 爱国主义普遍存在,但是志愿奉献精神差

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中,爱国主义成为普遍情感,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的习惯正在养成,对社会上的人和事及其现象的认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过程当中。在对自身的定位中,他们普遍感到自己不是公办学校的学生,自己低人一等,自己的生活离长大比较遥远而对一些具有经济化、利益化倾向的活动,如打工、经商等则非常主动。

2.2 价值取向务实,但追求物质功利的倾向

传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教育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变换成了消费者与消费提供者的关系,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普遍认为用自己的钱上学,就必须为自身的发展、为父母的期望而努力学习,以换取自己更好的前途。

2.3 学习热情足,但学习习惯差

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简单而基本的学习过程。由于学习的主动和探索性不够,学习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的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为什么不懂。

2.4 职业成长意识强,但就业压力大

许多学生更能主动地接受社会招聘,进行创业尝试,提前进入人才市场,对工资也要求不高,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但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信心,这种矛盾与困惑加剧了他们对学习目标的疑虑。

3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转变和自我成长

3.1 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就是事情多、杂、琐碎,需要时刻具有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想,具备服务学生的意识,但是仅限于点上的工作,而不能提升到面上,缺少前瞻性和深刻的总结,这就大大阻碍了工作的提升空间,提升自己的境界,尊重角色,这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之一。在工作中以服务为主,以服务促管理,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习中共中央中国梦报告,更使得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思想境界和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实现中国梦的最终是要青年人去完成,要把中国梦的教育寓于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选择、人格养成、价值实现的教育指导当中,让学生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缺的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能力,工作中转变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化的东西要量化,量化的东西标准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2 学生管理与自我成长的双重提升

(1)树立良好的管理服务理念。

理念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心态问题、认识问题,教学管理工作是有规律可遵循,有方法可创新,有事情可作为,有理论可研究。树立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把教学管理工作渗透在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理想信念教育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其一,理性的理想信念和感性的理想信念关系;其二,社会消极影响与社会正能量的关系;其三,理论灌输与相关实践活动的关系;其四,理想信念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

(2)学生和老师的双重提升。

大学生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多元——对人生转型的价值选择带来难度,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提出了人文教育中五精五荒现象,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基于角色定位,当前的学生工作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要求很高。要有敏锐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素养,知识的积淀,求真的意志,奉献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林忠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316-317.

[2]黄剑青.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7(6):24-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沣芝转型记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