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的比较研究

2014-12-31 11:42吴佳颖何强李正明
科技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非营利组织

吴佳颖 何强 李正明

摘要:运用使命陈述十大要素理论框架对长三角地区541家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制订水平不高,其要素数目普遍偏低,“观念”和“对公共事业的关心”是非营利基金会最关注的两个要素;从完整性看,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的制订水平高于公募基金会;私募基金会对“顾客”、“产品或服务”、“技术”三个要素的关注程度显著地高于公募基金会;由于公募和私募基金会募款来源的不同,分别呈现出市场导向和观念导向的要素关注。非营利基金会领导者应充分利用使命陈述促进组织长期稳定发展。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基金会;使命陈述;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C936;C93.0 文献标志码:A

彼得·德鲁克的研究是使命陈述的思想起源。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使命陈述的研究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遗憾的是,国内外学者大都聚焦于企业使命的研究。主要有3条研究主线:一是使命陈述内涵的研究;二是企业指导方针、企业经营、企业文化、信息传播与使命陈述的关系研究;三是使命陈述与企业绩效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与上述文献相对应的现实是,伴随中国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非营利组织开始承接由政府转嫁的部分社会公益职能,并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未充分发挥,一个整体的判断是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水平较低,尤其对非营利组织使命陈述的战略与管理作用重视不足。

彼得·德鲁克认为:“使命如此独特,以至于成为影响一个组织经营成败的唯一原因,即经营使命是反映组织能否全面地考虑发展和平衡的问题”。可见,经营使命是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水平不可忽视的战略手段。随着使命陈述对于组织的重要意义不断受到重视,关于使命陈述要素标准界定的研究也得到深化。最初,Klemn认为使命陈述应包含目的、战略目标、量化的计划目标和业务界定4个要素;Baetz细化了前者的研究,认为使命陈述的典型要素应包含财务目标、组织价值观、信仰、竞争基础和利益相关者等10个要素;进一步地,Bart构建了一个包含25个要素的使命陈述结构模型。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David提炼出了9个使命陈述关键要素,包括顾客;产品或服务;市场;技术;对生存、增长和盈利的关切;哲学;自我认知;对公众形象的关切和对雇员的关心。Davidt九要素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使命陈述构成统计测量的基本参照系,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认可。

很多国外学者以九要素为评价标准,在David构成的这一模型基础上进行对使命陈述要素关注倾向的分析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于非营利组织使命陈述的研究还寥寥无几,鲜有建设性的成果。鉴于使命陈述的重要性,本文深入研究长三角发达地区非营利基金会在使命陈述的要素描述以及要素关注倾向方面的状况,为非营利组织基金会制定使命陈述提供经验启示。这对于规范完善中国非营利组织使命陈述的制订以及对组织自身的管理都意义匪浅,对使命陈述在非营利组织领域研究的空缺也是有益的补充。

1 数据来源: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

本文选取中国长三角地区22个城市在基金会中心网上注册成立的679家非营利基金会为研究对象,以其中541家有使命陈述的非营利基金会为分析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对其使命陈述分类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不同行业的比较为辅,着重比较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的差异要素。同时,采用SPSS16.0作为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软件,通过其聚类分析和t检验探究要素的相似性分类和相关性差异。

使命陈述的内容来自于基金会中心网各家非营利基金会的“基本信息”,行业分类主要依据基金会中心网基本信息中披露的行业类别。数据收集截止至2012年3月1日。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非营利基金会分为两类: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以下简称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以下简称私募基金会)。两者在定义上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得以向公众开展募捐活动,前者属于公共筹款型基金会,主要靠成立后向社会募集的资金来从事公益性的资助活动;后者属于独立基金型基金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的运作增值、特定企业以及发起人自身或者其亲友的捐助资金而获得从事公益性活动的资金。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使命陈述的十大要素:数量与频数分析

2.1.1 要素数量分析

图1表明,541家有使命陈述的非营利基金会中,没有一家基金会的使命陈述中包括要素标准的全部10个要素或者9个要素;只有0.37%的基金会包含8个要素,即仅有2家;包含7个要素的基金会和包含6个要素以及包含5个要素的基金会稍多一些,相对分布也比较平均,分别占总数的10.35%、9.8%和12%;最多的为包含4个要素的基金会,共有127家,占总数的23.5%。在所有基金会中包含1~4个要素的基金会总计365家,占到了总数的67.5%,这些基金会的使命陈述中连10要素标准中的5要素都不具备。据此分析,在总体上我国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包含要素数目偏低,使命陈述传达的信息较少,制订水平总体不高。

2.2.2 要素频数分析

图2表明,在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中包含的要素最少的是对职员的关心、创新和自我认识要素,对顾客(55.08%)要素关注的相对比较多,分别有76%以及64.88%的基金会在使命陈述中提及了对公共事业的关心和产品或服务要素,观念(78%)是我国非营利基金会最关注的要素。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贫助困等等的传统美德沿传至今,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并规范着每个人的观念。而非营利基金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存在,其使命自然离不开对价值观、志向信念和道德伦理的陈述,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更是非营利基金会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笔者认为,这些传统的思想伦理以及非营利组织所必须要承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是影响基金会偏向观念要素的主要原因。

2.2 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的比较研究

在有使命陈述的541家基金会中,公募基金会246家,私募基金会295家,因此本文着重比较研究这两类基金会的使命陈述在包含要素数量、要素关注倾向和要素导向上存在的差异。

2.2.1 使命陈述要素数量的比较研究

由图3所示,公募和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中包含10个和9个要素的都为0家;而仅各有1家基金会包含8个要素,分别仅占0.41%和0.34%;其中包含7个要素的公募和私募基金会数量差异最大,公募基金会有11家,只占了总数5%,而私募基金会45家,占有15%的比重,两者相差10个百分点。

经分析可以得出,包含6个以上要素的公募基金会所占比重为14%左右,而私募基金会达到了25%,相差甚多;246家公募基金会平均包含要素3.57个,而295家私募基金会平均包含要素4.21个。显而易见,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的内容所包含的要素普遍要比公募基金会多,内容涵盖广泛度要高于公募基金会,总体上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的制订水平更好一些。主要原因可能是私募基金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数量急剧扩张,但在我国仍处于萌兴阶段,和公募基金会相比,力量还相对薄弱,完善的使命陈述有助于私募基金会借助社会多方力量,采用协作联合方式,实现组织目标,完成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2.2.2 使命陈述的要素差异:基金会属性

通过表1看到,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的使命陈述在要素倾向上呈大致相同的趋势,双方都比较关注的要素是观念、对公共事业的关心、产品或服务和顾客,比较不重视的要素是对职员的关心、创新和自我认识。

但具体来看,公募基金会最关注的要素是观念(79.67%),最不关注的要素是对职员的关心(0.41%);私募基金会最关注的是对公共事业的关心(80.68%),最不重视的也是对职员的关心(0.68%)。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公募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它需要考虑如何让组织的宗旨、公众关注点和社会需求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筹款进而实施项目,因此它有必要强调为广大社会群众所接受的伦理道德思想,取得价值观、志向信念上的认同是募集资金、获取社会力量的一致支持的重要基础;而私募基金会不面向公众募捐,它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的资金合理有效地实施公益项目,因而重视公共事业的动态,应形势需要开展教育、文化、环境、体育等公益事业的活动。但是,非营利基金会旨在社会救助的倾向,更侧重于分担社会责任,促进公共利益,而易忽略对其自身职员的关心。

相比较而言,私募基金会比公募基金会更关注顾客、产品或服务和技术这三个要素,二者差异比较明显,关注度差异均在15%左右。为了更好地检验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对所关注要素差异的显著性,本文对基金会属性变量和各要素变量进行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2。

由检验结果可知,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对市场、对生存和增长的关切、观念、自我认识、对公共事业的关心、对职员的关心和创新这7个要素的关注程度差异是不显著的,而在顾客、产品或服务和技术这3个要素上,公募和私募基金会有着显著的关注差异,私募基金会显然要比公募基金会关注程度更高。可能的原因是,现今很多私募基金会由特定的企业和个人募捐成立,即私募基金会是企业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平台。企业资助基金会开展活动使企业的社会责任得以具体化,借助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将其财产流向社会,从事公益事业,帮助弱势人群,回报社会。在企业捐助的背景下,私募基金会通过关注顾客、服务和技术,以确定其服务对象,筹划服务项目,提高自身产品科技含量无疑体现了企业对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追求。

在市场、对生存和增长的关切以及自我认识要素上,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两者关注的程度差异不大,并且关注程度都偏低。毕竟,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存在形式,非营利性、公益性是其独有的特点,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保障了其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受市场的波动和激烈的竞争的挑战和威胁要比企业小得多。但任何一个组织想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对生存和发展的关切以及对自身优势的清醒地认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2.2.3 使命陈述的要素差异:行业类别

除了基金会属性对其使命陈述的影响之外,所属行业类别的不同也会导致基金会在制订使命陈述上要素选择的差异。由统计数据得到,在划分的9个行业类别中,每个行业的要素侧重点略有不同,大多数行业仍侧重于观念的表达。

教育行业最重视的要素是对公共事业的关心(85.86%)。无可厚非,教育事业现在已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选取的541家基金会中,有55%的基金会都隶属教育行业。在这些教育类的基金会中,更是纷纷提及了推动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由此,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怀可见一斑。

其次,见义勇为、扶贫助困、医疗救助和社区发展类的基金会对观念要素的关注尤其显著,关注程度均超过了80%,特别是见义勇为和社区发展类的基金会,每一个使命陈述中都提及了一定的价值观、志向理念,要素关注程度100%。这几类行业都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志在扶贫济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它们的使命陈述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宣扬了其社会责任的担当。

此外,文化行业的基金会在使命陈述中关注了并不受重视的自我认识要素(76.67%),这与文化类基金会所从事的项目活动密切相关。这些基金会清楚地意识到自身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并通过使命陈述加以明确,有利于持续地以使命为导向地开展项目。

最后,老年人和科学研究类的基金会偏向产品或服务要素。95.45%的老年人行业的基金会在使命中强调了对产品或服务的陈述,尤其是服务。而88.89%的科学研究类基金会关注产品或服务要素,尤其是产品,与此相呼应的是其33,33%的基金会对创新要素的重视。创新赋予其竞争优势,探索新的路径,开辟新的科技领域,旨在将科学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项目的实施,提高组织效能的同时为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2.2.4公募基金会与私募基金会要素聚类分析对比研究

本研究对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运用该种多变量分析程序,将数据分成几个相异性最大的群组,同时使得群组内部的相似程度最高。对使命陈述的10个要素进行分类,经软件分析,如图4和图5所示。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在公募基金会的使命陈述中,这10个要素主要呈现4大类的分类趋势,而在私募基金会中,则呈5大类分类趋势。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对公共事业的关心所处的相似群组类别不一致,即在公募基金会中,如使命陈述中提到了市场,那么很有可能提到对公共事业的关心;而在私募基金会中,提到观念的使命陈述,才会大部分提到对公共事业的关心。两种分类的差异是显著的,鉴于非营利基金会致力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由上述因基金会属性不同导致不同要素对公共事业的关心要素的分类导向,本文将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的使命陈述分为市场导向和观念导向。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公募基金会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当地政府或业务主管单位的行政干预,市场是政府机构激发和维持创新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在私募基金会出现之前,我国的基金会基本上都是“官办”基金会,只有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才有设立基金会的可能,这导致了一部分留存至今的公募基金会仍无法摆脱政府相关部门的掌控,其善款使用和日常管理依然由政府占据主导,无法彻底独立于政府主管部门。因此,公募基金会的使命就负有了一定的政治使命或承担政府委托的某些任务,公募基金会的使命陈述中所涉及的市场大多为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所在地区,每个政府都有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优先选择基金会所在市场作为使命目标地,开展各项公益活动来促进其公共事业的发展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与之不同的是,私募基金会的创办者多为企业、高校和名人,私募基金会自行确定公益项目和善款资助方向,将资源更多地流向政府系统未能覆盖的区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其实现社会责任的渠道,它们对基金会资助的目的更侧重于提高社会声誉、优化组织形象、奉行志向信念、实现价值追求。于是,私募基金会便在这种价值观念的驱使中践行其对公共事业的关心。由此看到,基金会的使命陈述其实体现的是创办者独到的公益目标。

3 结论与管理启示

通过对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的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中国长三角地区非营利基金会使命陈述中所包含的要素数目普遍偏低,观念和对公共事业的关心是非营利基金会最关注的两个要素;②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的内容涵盖广泛度要高于公募基金会;③公募基金会最关注的要素是观念,而私募基金会最关注对公共事业的关心,两者对要素关注的显著差异性体现在顾客、产品或服务和技术三个要素上;④教育行业最重视的要素是对公共事业的关心;见义勇为、扶贫助困、医疗救助和社区发展类的基金会最重视观念要素;文化行业的基金会最重视自我认识要素;老年人和科学研究类的基金会偏向产品或服务要素;⑤公募基金会和私募基金会使命陈述分别呈现出市场导向和观念导向的要素关注。

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制订自己的使命陈述,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启示:①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应重视使命陈述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运用使命陈述提高组织的管理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展现组织的社会价值;②在制订使命陈述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多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尽可能全面地覆盖要素,不断完善非营利组织使命陈述,提升使命陈述制订的质量,从而改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③使命陈述必须着眼于组织机构确实计划采取的行动,是切实可行的,然后加以贯彻落实,使每个组织成员都能非常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并对此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编辑:徐状]

猜你喜欢
长三角地区非营利组织
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上海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国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长三角地区雾霾长效治理:建立面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