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代壁画墓的初步认识

2014-12-31 15:48原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来源

原媛

[摘 要]本文主要是在对《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关于汉代壁画墓的墓葬形制演变和壁画题材内容的认识基础上,对前人的相关文章进行学习时,关于汉代壁画墓中的壁画的来源问题及其壁画内容的分类问题所产生的几点疑惑。

[关键词]汉代壁画墓;来源;升仙辟邪

汉代壁画墓的发现较之画像石、画像砖墓来说并不多,据《秦汉卷》统计,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发掘的壁画墓仅70余座,之所以发现的壁画墓数量少,与壁画的创作手法有很大关系,即在墓室内直接用色彩绘制图像,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即使在现代如果不加特殊保护都不易保存,从汉代至今,能保存下来的壁画应该都可以称之为“精品”。关于壁画,虽然数量不多,学界对其研究还是很多的,较多集中于墓室壁画的起源(1)、分布区域、内容的格局分布(2)等,但纯粹用色彩来装饰墓葬与用雕刻技法来创作的画像砖、画像石之间,由于技法不同所反映出的意识形态的差异,还是值得我们去做一步步深入的认识与研究。

目前发现的壁画墓中,年代最早的应该是河南永城柿园墓。作为发现年代最早的壁画墓,学界也给予了重视。在郑岩先生《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3)论文集中的《古代墓葬与中国美术史写作》一文中,从图像的布局上来寻找墓室壁画的溯源(因为此壁画墓为目前发现最早的壁画墓,比起较之晚的墓葬去追寻墓室壁画的溯源更有说服力),同时对于图像内容,从图像学角度出发,提出了他的解释。他认为柿园壁画墓中的壁画的格局应该与传统的竖穴土坑墓中棺面上的装饰图案有关,即“整套画像就像是从棺上直接‘搬到了墓室中”,郑岩先生关于横穴式墓葬中壁画的来源的观点,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源泉,从“墓室壁画源于宫殿壁画”这一宏大的观点中推进了一步,值得我们深思,并且给我们的思考增加了新的轨迹。

汉代壁画墓数量不多,并且分布也不均匀,其中河南地区分布最多,其次是陕西和辽宁地区。在黄佩贤《汉代墓室壁画研究》(4)一书中,作者先分区,然后在分区的基础上对每一区的汉代壁画墓根据其区域性特征进行时期的划分。作者分为了六大区域,即中原洛阳地区、关中地区、东北地区、北方地区、河西地区和东方地区。中原地区的汉代壁画墓分布较多且集中分布于洛阳地区,其分区分期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也更为直接、清晰。洛阳地区的汉代壁画墓多为洞穴式的砖石结构墓葬,这样的墓葬结构就为壁画的制作创造了很大的承载空间。黄佩贤将此区的壁画墓分为了三期,西汉晚期壁画墓、新莽及东汉前期和东汉后期壁画墓,墓葬形制由西汉晚期的较为简单的有墓道、墓室、耳室组成的空心砖墓向新莽及东汉前期的小砖墓过渡,到东汉后期,砖石墓盛行,且出现了少量的砖石混合墓。墓葬结构的变化对墓室壁画的分布及其内容还是有着很大影响的,空心砖与小砖的绘画面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画面的内容也会因此而有或多或少的调整,同时,人们对宇宙、对世界、对生死观也在随着种种现实的变化产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从墓室壁画的内容的发展中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西汉晚期时的中原洛阳的壁画墓壁画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升仙辟邪为主,包括日、月、星辰、云气、仙禽瑞兽、羽人神仙、历史人物故事等,例如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到了新莽及东汉前期,升仙辟邪还有出现,但已不是主题,关于宇宙和阴阳五行的画面大量出现,陆续出现了各方神只、星宿等图像,并且在此期还出现了生活场景图,比如庖厨宴饮等等;东汉后期的壁画墓在前两期发展的基础上更显成熟,生活题材的内容大量增加,部分伴有榜题,并且这一期的画像在墓室壁面上按照题材内容的分类分绘于墓室的各处。这样的题材内容逐期递增、分布格局逐渐趋向成熟化的发展也在暗示着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西汉晚期时的墓室壁画内容(洛阳)主要是以升仙辟邪为主,根据《中国道教考古》(5)中关于“注鬼论”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升仙辟邪的重要性(在此讲到的是西汉晚期的生死观,在《中国道教考古》中是从东汉墓葬中出土器物进行考究的,在此仅借鉴笔者的观点)。同时在王煜师兄的《汉墓“虎食鬼魅”画像试探》(6)一文中也提及到了辟邪的意义,辟邪为了更好的升仙。之所以要升仙是因为在死后的世界里人的肉体与灵魂都在遭受着难以忍受的折磨,所以要脱离这样的困境,而较之地下世界生活更加安逸的地方便是仙界,这样的话是否可以说明辟邪针对的是死后世界中无法忍受的恐惧情形,而“辟邪”、“镇墓”这一事件应该是发生在升仙之前,针对的是死后的真实情形。

黄佩贤《汉代墓室壁画研究》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即“……汉代人并没有在墓壁上预留一个象征死后地下世界的专区……”正是因为人们惧怕这种死后魂魄被侵蚀、被伤害的地下世界,所以出现了“辟邪”、“镇墓”这样的题材内容,我个人更倾向于将这一类题材归纳入“象征死后地下世界”这一区域内。到新莽及东汉前期和东汉后期的壁画墓中,所出现的神只、星宿、生活场景图等,逐期的构架起了汉代人在生死观上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完善。

汉代壁画墓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其较为分散的分布,对于我们研究汉代壁画墓在全国的分布以及对比各个区域的壁画墓从而反映出的意识形态的差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秦汉卷》,2010年7月版。

[2]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3]黄佩贤:《汉代墓室壁画研究》,文物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4]张勋燎、白彬:《中国道教考古》,线装书局,2006年版。

[5]王煜:《汉墓“虎食鬼魅”画像试探》,《考古》,2010年12期。

注释:

(1)在刑义田先生的《汉代壁画的发展和壁画墓》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壁画墓的和墓室壁画的来源与发展。

(2)关于墓室壁画的分布区域和内容的布局分布等相关的内容,在黄佩贤的《汉代墓室壁画研究》一书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3)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4)黄佩贤:《汉代墓室壁画研究》,文物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5)张勋燎、白彬:《中国道教考古》,线装书局,2006年版。

(6)王煜:《汉墓“虎食鬼魅”画像试探》,《考古》,2010年12期。

猜你喜欢
来源
一朵“开”了1亿年的花朵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巨型翼龙飞行前要先跳一下
《节约用水》
数据速递
数据速览
图表
数据速览
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