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协同效应浅探*

2015-01-01 04:17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财会通讯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者协同财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崔 伟

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之间的关联,一直以来都是理论与实务界研究争论的热点。此类研究多见于独立纵向研究与两两关联研究的方式,三者的整合分析较少。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理论专业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实践业务操作的角度,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需要三者的协同配合。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在职能目标与任务、业务范围与操作等方面各有不同,但从专业与执业的双重角度分析,会计的基础核心地位不可动摇。笔者将从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应用体系、专业教学体系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将会计置于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学科专业体系的基础地位,并暂称该体系为“大会计”。这一名称区别于早期所谓“大会计”、“大财务”等界定的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强调会计在体系中的中坚支撑作用。

从产生与发展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的协同。马克思把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简单归结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其主要表现分别为头脑记账、附带记录和分离独立,所谓会计“专业”的提法,应该是会计从整体经济管理活动中分离出来,拥有独立的职能、独立的方法、独立的机构和独立的人员,而不仅仅是经济管理的附属品。当然,会计为经济管理服务这一根本的职能目标不变,会计仍然是经济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初始职能工具,会计的产生与初期发展早于财务管理与审计。财务管理源于人类对资源投入、产出及增值的有意识行为的形成。商品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决定了财务活动及其关系的复杂化。单纯地记录、核算、反映业务的历史信息已经不足以满足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扩大化的目标,他们需要筹集更多地资本,探寻更有利的投资,对商品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随着企业受托经营管理模式的出现,财务专人专管成为可能,由此,财务管理从会计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资金筹划型工作,财务管理成为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审计同样是在专职会计人员受托代理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企业主因无法自行查账而导致的独立审计人员的出现。早期审计局限于审查账目,目的在于检查和披露会计人员工作的结果,查错揭弊。现代审计已发展为服务于整体经济管理需要,具备企业全方位监督控制管理的职能工具。

从知识结构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的协同。管锦康从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管理的角度,对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管理进行了梳理,把资金运动管理细分为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核算、分析、检查、控制、调节和监督,并把上述管理活动归口至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三个职能部门。他认为,预测、核算、分析和检查属于会计环节;决策、计划、组织、控制、调节属于财务环节;监督属于审计环节。他指出,会计环节范畴的管理活动在企业资金运动管理中经常被扩大化或简单化,将企业财务活动归入会计环节将导致资金失控和错弊滋生;将审计监督归入会计环节将破坏审计独立的关键原则;而将会计仅仅界定为记录核算,将严重剥夺会计职能、割裂资金运动。清晰界定会计、财务、审计三者的管理活动范畴,理清交叉活动的归属环节,对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有太多交叉之处,特别是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在分析、检查、控制、调节等环节上容易出现分工不明、衔接混乱的状况。此时,要理性回归“财务是价值管理的决策系统、会计是价值管理的信息生成系统、审计是价值管理的信息保障系统”这一结论。会计是对财务决策组织行为结果(发生的实际业务)进行的核算,并在核算数据(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已发生的业务及其结果进行分析,以检验初始预测的准确性,继而为财务的新一轮决策、计划、组织提供参考资料。财务管理是在会计信息生成反映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决策,审计是对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结果及财务管理决策控制等的全过程监督。会计信息的加工与提供是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依据,财务、审计取决于会计。

从近期研究与实践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的协同。2012年,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中国财务与会计和谐发展研究”为题召开了学术年会。众多学者将财务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以丰富的研究方法,多角度看待问题。刘政淮、梁权熙、唐妤、何力军等都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产生的财务影响进行了研究,极具政策启示作用。张先治和于悦构建了一个描述会计准则变革、微观企业财务行为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框架发现,会计准则变革引发的企业财务行为变化通过一种加速传导机制作用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准则本身又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根据此研究结论,会计的学科地位应该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本文认为尽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产生同源,发展同步,但会计在三者构成的专业体系中的先驱引领作用无法被取代;尽管经济管理中需要三者的协同配合,但会计在该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无法被替代。应认可并最大限度的挖掘会计在该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以会计为先导,强化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加强会计准则与制度建设,有力带动“大会计”的专业应用体系及专业教学体系同步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时代步入“大众教育”时代。无论是老牌本科院校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还是新设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便将无用武之地。高校不是空中楼阁,高等教育需要接地气,需要考虑理论、实践(应用)与教育三者的协同。理论指导并服务于实践(应用),理论与实践(应用)要靠教育传承与发展,教育又最终服务于理论与实践。理论研究是由少数研究型、学术型人才通过知识创新完成的,更多普通本科院校选择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管理和一线生产技术开发工作,侧重应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分解应用知识与技能,进而设计相应的课程(群),并选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大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也应服从并服务于“大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及专业应用体系的构建,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三个专业是产生同源、发展同步、协同推进的“大会计”学科概念框架下的三个子系统,理应回归“大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才能促进各专业的协同有序发展。同时,根据对体系专业知识及专业应用方面的研究结论,会计专业在“大会计”学科建设体系的核心与领衔作用也应得到明确与发挥。

基于此,后续要进一步探讨“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的构成要件及培养方式,特别是目前我国高校审计本科专业设立时间短、经验少,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诸如专业主干课设置标准不清晰、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研究型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欠缺等课程设置问题。上述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没有将审计学本科专业发展建设的问题与财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体系的协同研究相融合。下一步,课题组将以此为背景,在“大会计”及其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整合建设思路的基础上,特别研究审计学本科专业教学与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此项研究理论基础扎实,应用推广性强,研究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三者协同财务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