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介生态角度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2015-01-01 12:56湖南省湘潭市广播电视台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民生媒介发展

文 舸/湖南省湘潭市广播电视台

从媒介生态角度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文 舸/湖南省湘潭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民生新闻为我国现阶段新闻改革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照。但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与媒介伦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电视民生新闻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趋于肤浅、琐碎、通俗与同质化,其结果必然导致收视率、关注度、与品牌质量的下降,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媒介生态学理论,将电视民生新闻置于媒介生态的大环境中考量,探寻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媒介生态;可持续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盛行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它吸引了众多普通民众的关注,也为我国现阶段新闻改革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照。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市场利益与媒介伦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些有碍于自身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倾向。电视民生新闻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必然面临从形式、结构到内容的转变。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运用媒介生态理论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用该从现存总体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中寻找突破口,从社会环境中吸取营养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相关介绍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端,最早可以追索到1993年《东方时空》的开播,其《生活空间》子栏目提出了“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口号,这一节目中包含的平民意识和反应真实感的基本内涵具有关注民生的价值取向。而以电视传播的方式大面积、大规模实践民生新闻,则是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台开播的地方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省市雨后春笋般兴办了许多与此形式相似的电视新闻节目,标志着电视民生新闻真正开始兴起。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总的来说,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普通百姓的需求为内容又是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的大众新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生态环境分析

喻国明教授在《民生新闻: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与角色转型》一文中指出:任何一种对于传媒发展的逻辑思考都不能不放置于社会和时代发展状态的大框架下加以审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和更加深刻的把握“我们在哪里”“我们将向那里去”这样一些战略性的问题。想考察电视民生新闻的各种缺陷的原因我们还得把电视民生新闻放在它得以产生的大环境中考察,从而去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一个完整、同一、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2]。媒介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一种互动的动态结构,一方面媒介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又作为外部环境作用于媒介自身。媒介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生活环境和传播环境,对于媒介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来说,人类社会又是媒介的生态环境。媒介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构成了媒介的生态环境。从生态位规律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媒体都必须有其特殊的空间与其空间上的生态位,亦既有其特殊的生存发展的土壤与条件。传播生态学的任务就是找到保持生态平衡、传播适度的内在与外在的控制因素,测量出媒介对诸种因素的耐受度和适应度[3]。从媒介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各媒介之间是一种相互竞争且依赖的关系,媒介与整个社会也是一种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关系。

(一)电视民生新闻产生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市场经济改革媒介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

改革与市场经济的确立,使自负盈亏的经济模式在传媒业得到确立,传媒产业随之产生。于是传播观念、传授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赢得更多的受众,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都市平民这一巨大群体,为他们服务。

2.社会改革时期人文环境的变迁。

社会的改革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中处于精英阶层和底层弱势群体的中间层增加。他们数量大、涵盖的人群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喜怒哀乐与价值追求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从新闻媒介的社会性来讲,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需要得到关注,从新闻媒介的市场性来讲他们已经成为城市最大的信息消费群体。

(二)电视民生新闻产生与发展的不利条件

1.民主化尚不完善。

民主不可一蹴而就,在我们的传媒领域下级媒体很难对上级的国家机关进行舆论监督,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民生新闻的批评报道总是集中在“小民生”上的原因之一。

2.市场经济有其负面效果。

我国现在的媒体基本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往往显得无力。再则大众传媒必须从事经营活动,否则媒介自身就无法生存发展。为此电视民生新闻常常想尽办法提高收视率,求助于性爱、犯罪、冲突、猎奇的题材,让新闻的社会效益大打折扣。

三、媒介生态中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优势与缺点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优势

1.记录百姓真实生活,地缘接近,百姓喜闻乐见。

电视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当主角,选择报道的体裁都是发生在市民家中市民身边的。家家户户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遇到的事情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尽管民生新闻选择的是百姓的小事,但大多都有故事情节,还有的波澜起伏,适合中国人的传统欣赏习惯,容易拉近距离,也更能强化效果。

2.帮助百姓维权,排解民愤。

做电视民生新闻不能只站在媒体的角度来反应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情感上与民众相互交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功能,而是一种媒体及从业人员把新闻人性化人情化,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作用于观众和相关部门,从而使电视民生新闻相对与其他新闻节目更具公益性和慈善色彩。就如《都市一时间》的制片人认为民生新闻栏目应当“用激情发现生活,用心力感受冷暖,用良知检讨社会”,同时不断“打造自己的公益慈善形象”帮助百姓维权,为百姓排忧解难使得民生新闻成为百姓最亲切可靠的朋友。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缺点

1.信息含量的缺陷。

由于目标点位局限于本市,民生新闻容易出现信息缺乏,信息价值、重要程度、警示意义不够的问题,一些冗长、无聊的信息长期充斥银屏。日本学者清水几太郎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的社会,大众传媒一方面作为“营利企业”,另一方面作为“宣传机构”,将广大受众淹没在表层信息的“洪水”中,使他们丧失了对重要的公共事务的理性思考和辨别的能力[4]。

2.同质化现象突出。

对于蚁群算法的特征而言,比较方便和适用的是信息传递模型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MPI),该软件平台无关于编程语言,进行并行计算只需调用MPI的可移植性编程接口即可实现,也可进行异步通信,能应用于目前流行的各大操作系统,易于操作和实现。设定有r只蚂蚁,划分q为个子蚁群,在各处理器中各子任务分别执行串行蚁群算法。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包括目标定位的同质化、操作模式的同质化与目标受众的同质化等。其原因是处于同一区域的同类栏目相似的新闻选择标准与相互克隆与模仿。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而市场份额有限时,电视新闻的丰富性、多样性就会受到损害,使报道内容仅仅集中在一个较为单一的层次,极易造成单一信息传播过量,形成低效重复传播。

四、媒介生态视角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原本是一个生态学方面的概念,是指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电视民生新闻必须保持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既要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又不危害到社会其他群体的正当利益,在不超过自身承载力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传播质量,提升传播内容的品质,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这样的民生新闻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一)注意把小故事和大民生联系起来

零碎、肤浅、片面的反应生活不是长远之路,再则新闻追求的不仅是微观真实还有宏观真实。正如喻国明教授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突破方式探析》一文中提到的,“随着中国社会开放度的不断加深,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公众日益认识到公共领域的制度性建设和各级政府的运作才是影响自身根本利益的真正因素,因而便逐步把目光从家庭琐事、身边的小事转移到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领域,尝试以更宏观的角度认识思考自身在整个社会博弈中所处的位置”[5]。大民生,主要涉及国计民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重大议题,要求杜绝低俗琐事,既坚持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又扩大关注层面,加深探寻挖掘的深度。

(二)注重社会效益

有研究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相对完善的媒介生态系统必须包含有公共媒介结构,只有担当公共空间职能的这一部分媒介才能自觉承载真正的公众舆论的诉求,表达公众的价值理性[6]。这种设想可能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因为就目前中国公共电视的状况来看,发展势头与操作原则似乎已经脱离了倡导者的初衷,而陷入商业化的泥泞中。但是电视民生新闻是否可以把新闻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以前的规则来操作,另一部分转向真正的公共媒介,也就是说这部分的内容以社会效益为主。就像商家也会有一部分商品只为了吸引顾客而不是获利一样。一旦有一部分内容摆脱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那么这部分内容就会摆脱很多“经济效益”赋予的枷锁,去追求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最终这部分内容能提高电视民生新闻整体的质量,赢的更多的且更忠实的受众。

公众的媒介素养的提高会使公众变得更为挑剔,但是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来看,这将有利于电视民生新闻长足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可以试图帮助受众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的方式对自身的活动施加影响。

把电视民生新闻放在媒介生态学的角度下考察是要强调:电视民生新闻产生于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并且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实现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两点,既要随环境而变;又要积极为社会的发展助力呐喊。这是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最终意义和价值。

注释:

[1] 喻国明.民生新闻: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与角色转型[J].现代传播. 2009(4)∶70.

[2]戈峰.现代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84.

[3]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65.

[4]清水几太郎.社会心理学[M].东京.岩波书店,1951:104.

[5]喻国明、赵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突破方式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9)∶70-72.

[6]吕文凯.公共媒介与社会健康发展—关于我国新一轮新闻改革的理论思考.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G/OL].http//www.cddc.net.

[1]邵培仁.媒介生态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10-133.

[2] 喻国明、赵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突破方式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9)∶70-72.

[3]喻国明. 民生新闻: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与角色转型[J]. 现代传播,2009(4)∶58-60.

[4]张毓强、叶鸿宇.民生新闻十年:历史、现实与突破之大—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与创新论坛十年回顾展评会会议综述 [J].现代传播,2009(4):68-71.

文舸(1979—),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省湘潭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学士,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民生媒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