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辅导省护理技能竞赛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

2015-01-01 12:56新乡卫生学校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辅导竞赛

刘 伟 孟 夏/新乡卫生学校

首次辅导省护理技能竞赛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

刘 伟 孟 夏/新乡卫生学校

2015年4月25日,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技能竞赛(中职组)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圆满结束。我校获得团体二等奖、一等奖两名、三等奖一名的好成绩。笔者首次辅导省护理技能竞赛,回顾辅导过程和竞赛情况,总结了几项曾忽略的问题,旨在今后辅导省赛时工作能更加严谨,也希望对即将首次辅导省竞赛的教师有所借鉴和帮助。

辅导省护理;技能竞赛; 关键问题

2015年4月21—25日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技能竞赛(中职组)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 。我校组织四名选手,三名辅导教师参加竞赛,其中两人获得一等奖、一人获得三等奖 、团体取得二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学校大胆启用年轻的辅导团队:团队的“核心”郭霞老师只有36岁,但辅导经验丰富,成绩斐然,多次带领我校参赛队伍获得团体一等奖,2014年辅导的两名选手闯入国赛,获得名次。我和另一名老师均是第一次辅导省赛。我在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干中学、学中干,不断熟悉每一项操作,不断强化每一项操作,真正把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融入到护理操作技术中去[1]。由于经验不足,我在辅导过程中忽略过一些关键问题,现总结如下,希望对其他将要首次辅导竞赛的教师有所帮助。

一、容易生搬硬套,忽略操作细节

从2013年开始,我省护理技能竞赛的项目是: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和心肺复苏。我参考往届参赛选手的操作录像,将操作流程“复制”下来,亲自教授选拔出来的学生。学生熟练流程后,我请具有丰富辅导竞赛经验的衡凤莉老师观摩指导。当学生出现了很多小失误时,我以为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引起的。衡凤莉老师则告诉我,是我没有把操作细致化,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处理细节。比如学生推车会碰到床,我只是说注意车要离开床,如果我能规定车离床要多少厘米,怎样推车路径最短而且不碰到床,这样学生就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衡老师还说学生的操作要“轻、快、稳”,既要干练,又不能慌张,声音要小,可以把较难的操作步骤先分解练习,熟练后就能一气呵成。我深刻理解到“细节决定成败”,所有操作程序都要按照评分标准揣摩考量,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思考研究演练。比如氧气吸入上表环节,我最初教给学生的是将螺帽一圈一圈的拧上氧气筒气门螺丝接头,这样不仅耗时长,而且有时螺帽与螺丝衔接不上。经过思考和反复演练最后教给学生时是将流量表与气门先对齐,左手一定是将流量表托平,再将旋紧螺帽拧上气门螺丝后,用右手中指和食指轻轻拨动螺帽直到螺帽转不动,再用扳手拧紧。这样既节省时间,声音又小,更体现了护士操作的麻利和紧张感。

二、只注重操作的流畅紧凑性,而不关注其节奏感

辅导省赛最初我一直强调动作的流畅紧凑,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郭霞老师告诉我这样的操作看起来不精彩,没有节奏感就不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起初我不能很准确的理解节奏性的表现是什么,我就反复看往届选手的训练录像,郭霞老师进行指导时我在一旁学习揣摩。慢慢我懂得了,节奏感强的操作像一场精彩的演出,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刚柔并济。比如和患者交流和交代注意事项时语言应清晰温柔,动作应柔和,而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麻利干练;再如静脉输液检查用物时,动作应既到位又麻利,而做穿刺、排气操作时,为确保一次成功,动作既要细致又可相应放慢速度。

三、只注重操作流程,没有关注把礼仪形体和语言表达与操作融合一体

在学生进行首场观摩表演后,老师们指出:学生操作熟练但缺少美感;出场没有“气场”,缺乏自信;与患者交流生硬,表演痕迹重。随后我们对辅导立即做出调整:每天上下午训练之前,先进行半小时形体训练,包括操作中的站姿、走姿、半蹲姿、推车走姿等;要求选手始终保持微笑,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邀请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纠正选手的普通话;辅导教师给选手当“病人”,真人模拟学生会更好的展现人文关怀,比如核对腕带、整理床单位动作更细致到位,与患者交流语气更温柔真实。

南丁格尔在《护理札记》中说过:“护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护理操作以无菌技术、“三查七对”、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为基本原则,要求选手操作流畅紧凑、有节奏、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而如果能与礼仪形体和语言完美融合,就如画龙点睛一般增加护理操作人性化的美感,更加引人入胜。

四、对学生心理调节不到位,应分阶段给予相应心理支持

按规定,学校选拔四名选手进行训练,最后三名选手参加比赛,一名选手成为替补。为了公平性和整个团队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决定赛前再宣布结果。四名选手因此始终承受着可能“不能上场比赛”的压力。训练枯燥乏味,心理易松懈怠慢。竞赛到最后比的就是心理素质,尽管选手训练有素、动作娴熟,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时的心态就会影响操作[2]。郭霞老师经验丰富,在不同阶段她会提醒我们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支持:在操作技术不成熟阶段,郭霞老师主动扮演“黑脸”角色,稍有松懈适时批评加压;技术成熟后,不定期组织学生、老师、专家、校领导观摩,模拟比赛现场,操作前自己准备用物,操作后整理用物,“评委”来回走动观察细节,现场计时打分,操作完毕面对面点评交流,锻炼她们心无旁骛地操作,使她们对正式场合“麻痹”、不怯场;最后冲刺阶段,以表扬鼓励为主,增强信心;建议选手在比赛前做深呼吸,仔细检查是否备齐用物,把整个操作流程在脑海中“走”一遍,比赛中注意力集中,不要想比赛结果,专心投入比赛[3]。

五、操作出现失误只让学生纠正,而没有演练怎样现场弥补

我校选手张玮在静脉输液操作时出现输液管打结、护针帽脱落的失误,由于补救不当造成超时而没有完成操作。在训练时,我们对容易失误的情况说过补救措施,比如要求选手在治疗车的抽屉里多备一份消耗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不能一针见血,怎样更换针头;输液管里有气泡怎样处理等常见问题。我们却没有现场模拟训练,以至于选手出现没有遇见过的情况时,过于慌张而没有想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遗憾是我辅导过程的纰漏,但演练现场失误补救会成为我今后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选手不失误是终极目标,而训练选手失误了而能冷静处理必要时能挽回局面。

六、选择上场选手时只考虑训练情况,不能准确判断选手最终竞赛能力

最初选择选手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学生们在市赛的训练和比赛情况,包括她们的操作水平、形象气质、语言表达、综合竞赛潜力。脱颖而出的四名学生训练到最后实力相当,并没有明显差距,只能再从语言、心理素质等非专业方面去比较。张玮是市赛一等奖获得者,而且平时训练发挥最为稳定,一直是被看好一等奖的有力竞争者。在最后两次观摩表演中,张玮分别出现氧气吸入上表不顺和心肺复苏吹气红灯亮的严重失误,被众多老师建议为替补,她成为替补的人选之一。我们分析了两名备选选手的优劣势,潜力的大小和其他老师的意见,我们两位年轻教师仍然坚持让张玮上场比赛,郭霞老师也尊重了我们的意见。我没有客观认识到其他选手都在进步,而张玮的能力已达到极限;赛前的不稳定会影响竞赛的发挥;张玮的生活都由家人打理好,她本身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强。所以张玮的失误完全早有预见并且是可以避免的。

训练过程中选手的技术和心理都在不断成熟,有的选手还有潜力可挖掘,有的选手已到瓶颈期。她们的自理能力、生活阅历以及为人处世方式都可以侧面反映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所以选拔最终上场选手时,曾经的成绩和训练情况只是一个方面,在训练过程中的进步的大小、应变能力的强弱、心理素质的好坏和生活背景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准确选拔出具备大赛竞争能力的选手。

[1]王玉琴.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护理技能竞赛后的回顾[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77-78.

[2]繆礼红.浅谈护理技能竞赛指导经验[J]卫生职业教育.2013(3)71-72.

[3]董萍华.浅谈护理技能竞赛的指导经验与教训.[J].2012.33卷.21期.3027-3028.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辅导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创新思维竞赛(3)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创新思维竞赛(6)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