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2015-01-01 12:56秦都尕尚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2期
关键词:贺岁片冯小刚小人物

秦都尕尚/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浅谈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秦都尕尚/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通过介绍冯小刚的主要作品,发现冯小刚对人性欲望的表达和对生命的敬畏。他所使用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语言,以及成熟明星做主角的市场策略,都给冯氏电影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票房业绩和广泛的好评。本文重点介绍“冯氏贺岁片”独具人文关怀的喜剧表现力。

喜剧;冯小刚;电影;贺岁

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他通过勤奋努力的工作获得部队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冯小刚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

冯小刚的电影具有非常鲜明的平民化,善于表达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这些喜剧都用冯氏特有的幽默和调侃,讲述着一个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冯小刚的电影与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不同,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市民,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也多是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比如《甲方乙方》中的姚远,《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大腕》里的尤优和《没完没了》里的韩冬。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四人组的一员,刘元则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更是一个下岗工人,韩东是一个跑运输的司机。这些角色都是底层普通群众,可正是这些小人物的现实与荒诞的游离感吸引了观众,验证了生活才是最接近观众的。后来的几部电影他的镜头虽然有了改变,但还是对准了特殊身份的普通人物,《手机》中的严守一是有了婚外恋的《有一说一》节目主持人,《天下无贼》的王薄、王丽,是被傻根儿的善良感动的小贼,甚至《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也只是战场上一个曾经被遗忘的九连连长。《非诚勿扰》里的秦奋是靠着一些不靠谱的发明而致富的学无所成的海归。观众喜欢这些小人物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喜剧性和俏皮话,还因为他们具有平民性,冯小刚最初的电影起家也是小成本获得大票房,演员也是找葛优这种没有一般人定义的男主角气质的,虽然外表上输了底子,但是都是不输才气的,个个有着小人物英雄梦的豪情,也就是讲义气。这些小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鄙视的姿态出现,包括王薄王丽他们是小偷,秦奋则完全是靠着嘴皮子耍赖卖了他的分歧终端机,但是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概括。像王薄夫妇要还原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这些不像是一个有着多年偷盗经验的小偷会去做的。秦奋选择已经坐在轮椅上的梁笑笑,刘小云回到中国找韩冬和他一起照顾成为植物人的姐姐看上去也很幸福浪漫。所以冯小刚所传达的并不是一般电影中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模式,传达出只要一个人实诚,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是对生存、生命的反思。

冯小刚的贺岁系列电影不仅使用了王朔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特色,还把“游戏”扩大到了贺岁片中,帮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虐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都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冯小刚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建构了一个游戏的成人童话故事。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是一个关于智力的游戏,《手机》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他的作品主题都是沉重而深刻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对人性的反思和尊严的关怀,还是《大腕》、《手机》对现在传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在贺岁片喜剧形式的包装之下,冯小刚所追求的是对当下都市人生存状态的描述,这也正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没有流于纯粹的搞笑和无聊闹剧的原因。而同时又具有紧贴时代的主题和节奏。像《不见不散》里的李清一直梦想在美国这个淘金之地上发挥自己在国内所学的本领并且赚得大钱,这正是90年代末许多中国人梦想,冯小刚的摄像机也让很多出国未果的中国人从刘元的房车中感受到了洛杉矶,李清在美国由于不会讲英语遭遇警察的尴尬,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事例。《大腕》中导演泰勒葬礼广告拍卖的那一段,其实放在今天会更加深刻,我们的电视广告已经泛滥,甚至春晚都有广告植入,而尤优对泰勒遗体的处理更是令人咂舌,一些盗版侵权山寨放在现在都是一个让观众会心一笑的普遍话题,同时也让观众产生反思。《手机》中严守一表演接听婚外恋对象手机的那一段,更是神来之笔,手机也成为当下的一个谎言连接器。《非诚勿扰》中秦奋相亲也反映了中国剩男剩女的问题,这个拼接式的故事模式从每一个相亲对象都可以看出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他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一个同性恋,后来又爱上有妇之夫,有的是未婚先孕的,这些人物一个个出场造就的效果非常具有生活质感,以及暴露中国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

冯氏调侃最终放在这些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中,观众在看这些影片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秦奋,韩冬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身边的你、我、他。人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冯小刚把故事以现实手法呈现出来的时候,他或许只是想折射当代人在生活中的影子。以一种让人觉得是荒诞虚构的手法来表现令人捧腹的场面。或许是他在规避现实,但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冯小刚的电影有时候的确没有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来叙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有时候他的电影很商业化,但是人物的话语中透露出的精炼观点本质上也来自于这个世界的主旋律。《甲方乙方》中“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没有房子的婚姻更是不幸福的”。《不见不散》中刘元教训李清时说“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这些话放在今天也是很有哲理的。过多的细小谩骂其实掩饰的是一种悲剧的本质,这种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无奈,最后只能付之一笑。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像早期的欧美喜剧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展现特有的喜感,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又值得品味的语言来叙述,叙述主人公往往是一本正经的表述,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不见不散》中刘元装瞎是用诗一般的朗诵,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伤感,可是这一切却随着被揭穿后的一句:“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庄谐相生的幽默。而“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首长好,为人民服务”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善意而温和的揶揄。中国观众对于这些世俗化的语言很喜欢,甚至成了日常语,从中也能看出观众对冯小刚电影的喜爱。

秦都尕尚,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贺岁片冯小刚小人物
冯小刚横看成岭
电影摄影机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韩红三录《绒花》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初三看贺岁片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
小人物的大格局
对贺岁片“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