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5-01-02 00:38文/高
财会学习 2015年14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预算编制部门

◎ 文/高 鑫

一、预算的定义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整个国家政策、 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同时预算还指企业或个人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预算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预测,它还涉及到有计划地巧妙处理所有变量,这些变量决定着公司未来努力达到某一有利地位的绩效。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不足点

(一)经费的使用比较混乱

1. 在实行部门预算以来,某些单位不仅没有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对财政预算存在随意性和超预算,而且也不完全遵守财务制度的要求,不论是完善内部制度,还是经费的支出和管理,都还是遵照以前的管理经验,没有改进,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2. 在公用支出、列支人员支出、人员支出中,相关单位混淆支出,甚至把专项资金作为经常性的支出。正是因为这些种种问题,使得预算丧失其严肃性,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预算资金的使用不合理

虽然财政加强了预算资金进度的监控,按月份均衡使用预算资金。但是每个单位都有不同于其他单位的业务特点,不同项目的性质都有所不同,而且每个单位对资金的管理模式也不同,不同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不尽相同。因此,用统一标准衡量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是非常不合理的,还会造成为了赶进度而花钱的现象出现,由于资金的使用没有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没有受到单位的约束,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大大降低了。

(三)不健全的部门预算编制时间

我国部门预算编制时间通常是为公历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由于中央和地方的预算草案需要在人大会议召开时进行审核,即要在每月的3月份左右,审核结果一般是4月以后。这样,在1月份到4月份之间的4个月里,预算就失去了其实质性的作用,一年中只有8个月可以按照预算实现。

(四)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不灵活,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和实际执行部门往往不会得到协调性发展,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受阻等现象。而且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不到位,造成财务部门缺乏相关部门发展的大量基础数据,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财务人员就只会参考过去的数据来参考预算,所以预算成了空文一张。这样的预算结果缺乏科学性,只不过是进行了片面的收支编报,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中所需的收支。预算与实际收支不协调不仅让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失去严肃性,更使预算约束的刚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案和相关意见的提出

(一)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工作

首先,预算单位要加大对内部的约束管理并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培养每个岗位职员的责任感,奖励有绩效的职员,惩罚对工作不负责的职员,把绩效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其次,财政部门和各个预算单位应该随时关注支出执行进度的最新动态,对支出分门别类,按照性质分类,针对单位的业务不同特点做好相关的进度管理工作。对于资金的常规支出还应该采取月份均衡考核的方式,但是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例如,一些重要单位,重点项目的预算情况,还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措施,查缺补漏,汲取经验,提高预算支出的管理水平,加强预算单位的责任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预算的执行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找出解决措施加以解决。

(二)建立合理的预算编制时间

如果把年度预算编制时间提前,预算编制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这样才能把相关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另外,带有审查预算议程的下级人大会议应该提前召开,这样的话,上级预算才有足够的时间汇编,从而保障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预算部门的决算管理水平

为了保证决算能全部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需要加大对决算审查力度,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分别核算,这是决算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为了保障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具有一致性,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决算的效力,要求各个预算单位把决算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料。

(四)健全预算内部管理的控制制度,引进绩效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是一个复杂的机构,涉及到单位的资产安全、单位财务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制定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健康有序运转起来。此外,仅仅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全面,同时还应该随时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回馈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制度的持效性,进而保障了会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另外,根据预算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不仅能够保证预算的实际执行力度得到强化,还能够让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按照考核结果,表彰严格依照预算执行的单位,批评预算和实际执行不相符的单位,并责令其整改。

(五)注重预算执行基础,强化预算编制的管理水平,把法律法规落实到位

在预算执行中,除了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还应该严格遵守《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中的各种规定。此外,预算部门应该在相同或者相近的物价水平下,维持费用具有相同的标准,建立联动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在基本预算时有合理的标准,也为以后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另外,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对项目支出推进滚动式的管理,这样可以使部门预算编制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预算编制在预算管理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尤为重要。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在对单位拥有的资产、资源状况进行全方位检查的同时仔细测算各个项目的收支范围和标准、财务目前的状态和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分配年度任务,编制出相关的小方案。经由相关主要领导的一一审核后,最后由财务部门编制成单位的大方案,使预算收支形成一个完整、有序、零失误的体系。此外,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协调发展,不断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其次,建设完善协调的主要形式:共同事业编制主要是以项目预算内部和外部共同审计为主,以项目预算执行共同监督、验收、制定绩效管理考核制度为辅。这样可以使预算编制工作得到有利的发展,从而提高部门预算的工作质量。

(七)提升对部门预算编制重要性的思想意识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下一年度所花销的的资金都是完全取决于部门预算编制。所以,在整个部门中,预算编制工作是最重要的。首先,事业单位主要的领导应该身体力行,不仅要在编制预算中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给职员做好指导思想工作,更要亲力亲为监督着预算的执行。其次,为了避免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沟通障碍等现象的发生,应该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主动积极地听取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看法,以及他们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再次,规范预算的执行,严格按照预算的相关程序来执行,同时需要大量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要让各种执行行为具有合法性,还要提高职员的法制意识。最后,还应该结合本身的业务性质,制定一定的支出控制方案并实施,从而使各种预算支出都能有条不紊的执行。

四、结束语

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对于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有着划时代意义和改革性的现实意义。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周期长、系统多的工程,加之我国目前还处于预算管理改革的初级阶段。所以,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制度,不断规范预算编制的制度和执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好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关系,做好预算编制与预算编制的相互衔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他国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我国的预算管理事业将会稳步发展、越走越好。

[1] 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指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预算编制部门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企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