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安化县明星村为例

2015-01-02 09:26陈敏
当代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明星环境保护垃圾

○陈敏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以经济发展为主导意识的支配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却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致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已直接威胁到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农民的身体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社会和谐。因此必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以安化县明星村为例,生态环境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成为安化人民首要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

1、水污染触目惊心

明星村地处资江边,在安化县内,属于资江下游。资江的水体在近年来下降,水质变差,鱼类数量,种类都急剧下降。水体周边富营养化,河床部分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上游乡镇人口密集、工矿业相对发达,因此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较多,污染严重,所以河水不能直接饮用,明星村村民都是取山上的自来水,靠天喝水,遇上干旱天气,饮水用水是农村人民的大问题。其次,明星村的水体污染源多而分散,农药瓶等农用垃圾、塑料袋和电池等生活垃圾随着人的足迹散落到各处,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溪水渗入地下,造成难以察觉、危害更大的地下水污染。最后,明星村自来水水管陈旧而质量不达标,水在输送过程中就受到二次污染。

2、土地污染严重

明星村处于山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而污染在日益严重。(1)明星村由于山地广,村民大多发展林业,但是,在砍伐树木的过程中,树苗的栽培不及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树木生长发育慢。(2)由于经济的发展,明星村农民都不愿意种田,许多耕地荒废,土地肥力指数下降,连续几年没有耕作的土壤,要重新耕作,难度很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制造的垃圾也随之增多,垃圾的无限制增加和垃圾处理地的有限,形成了严峻的矛盾,垃圾污染直接造成环境破坏。根据实地调查20%垃圾都是倒在河堤边,15%直接堆土地上,剩下的65%直接露天焚烧垃圾,对大气也造成污染。

3、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严重

明星村农业生产离不开肥料,而肥料包括人工肥料和化学肥料。前者污染相对较轻,后者对土壤的污染和影响较严重。近年来,农业生产大都依赖化学肥料来提高产量,明星村每户平均用化肥50kg,化肥的总量达到5000kg之多。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土质变差。明星村的农药使用量达到约500L,而农药不仅造成食品的不安全,还造成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由于农药的使用,使许多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粗放的养殖使农村的植被裸露,生态破坏。农村很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危害,如垃圾乱倒、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染。

4、新农居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污染

明星村人口的增长,对房子的需求就高。上一代的旧房子满足不了这一代年轻人的需求。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青年结婚也要新房子,所以,建新房在近几年来成为农村的一股热流,明星村100%的农户都盖了新房子,而将土地变为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土地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钢筋混凝土、水泥在土壤中的滞留,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在房子的建造过程,粉尘污染会加重,PM2.5指数会增加,大气直接受到污染。

二、新农村建设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1、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

农村生产力比较落后,人多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迫于生存的压力,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围湖造田、破坏湿地等现象相当普遍。大多数农民走了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掠夺式地开采和利用资源,直接造成土地退化、森林破坏、缺水以及其它环境问题。特别是有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农民,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其它产业可依,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所以生活方式比较传统,环保意识薄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直接堆农村环境造成破坏。

2、农村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法规不健全

农村乡镇政府机构没有设立环境保护部门,农村的污染行为缺乏管理与处置,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的不力和缺位。村民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的现象没人管,大部分农村地区公共环境卫生既无人管理,又没有相应的环卫设施,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出现真空;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上,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很不健全。对农村生活和农村污水防治等方面无可操作的条文和具体指导意见。由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和部门配合,致使农村环境污染恶化的危险无法控制。

3、农村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太少

农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投入远远不比城市,首先,农村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治理农村污染的项目资金严重短缺,政府不愿意将资金用在治理污染上,而是发展经济,使得农村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农业生产上,高新技术的投入太少,造成了化学药品的使用,从而破坏到农村环境。在安化农村,农业生产一般是人工生产,效率低,收成少,缺乏技术人员指导和先进耕作设备。

4、污染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带来了污染

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收入低,所以,承接污染型产业和引进这些企业,地方政府许诺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表面上看,引进这些污染产业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投资,而且给当地村民一些就业机会,但其实工业三废侵入到了农村,在城市中出现的工业污染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在过去,城市垃圾运往农村,农民进行简单处理就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为农田增施有机肥。而现今的城市垃圾不仅量大,且成分复杂,根本无法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运往农村的垃圾只能简单填埋或露天堆放,给农村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1、运用创新的环保模式来改善生态环境

(1)“一池三改”模式。即沼气建池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使人、畜粪便、厨房污水均进入沼气池,达到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目标。

(2)“旅游—农村”模式。明星村处在安化县的主要交通要道上,而安化县是黑茶之乡,茶马古道是旅游的好地方,明星村地处山区,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可以发展“农家乐”等商业旅游。

(3)雨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就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

(4)将安化黑茶罐装凉茶化。明星村的土质适宜黑茶的生长,黑茶在泡制的程序非常复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喜欢喝方便的饮料,所以,我们可以将黑茶罐装化,将黑茶变为凉茶饮料,很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节奏与习惯。

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

最近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就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习主席说过“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我们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首先,在政策方面,(1)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们保护环境,多植树种林。(2)政府应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健全有利于提高执法效能的长效保护机制,用制度来监督环境。(3)建立宏观综合决策机制,健全中央—地方协商制度。其次,在法律法规方面,农村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我们要研究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禽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条例等。在立法中强调预防体系的健全,规定法律责任。公众参与立法。这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年代,我们要听取公民意见,采取听证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3、加大环保的资金投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消耗,但我们不能继续这样粗放的经营,必须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引进高新技术和技术人才,在先进的生产方式下发展经济,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及资源的消耗。(1)转变种植业的发展模式。在加大农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引进高科技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垃圾回收站,减少垃圾污染。加大生物农药的推广,研制毒性较弱,污染较少的农药,指导农民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2)转变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农村的养殖业要做到“村容整洁”“环境友好”,我们要打造有特色的养殖业,要提高养殖禽畜的竞争力,发展绿色养殖业。(3)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

4、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政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用制度来监督环境;(2)进行有效管理;(3)是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虽然不高,但村干部有义务去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指导农民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4)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监测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测;(5)村民自行监督,实行举报奖励制度,村民可以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为举报,惩罚污染环境的,奖励举发的农民。

[1]吴海燕: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探析[J].南昌: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 3).

[2]林涛、李倩、张佳、韦海民: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西安:经济研究导刊,2009( 5).

[3]陈应禄: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决策导刊,2007( 3).

[4]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明星环境保护垃圾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垃圾去哪了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