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重要性

2015-01-02 14:24
金融经济 2015年24期
关键词:居民出口消费

崔 琳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014年曾拜读过我的导师李英和陈立华老师合作的文章“拉动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认为说的很有道理,但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真的可以这么重要吗?当时还是有些担忧的。今天重读这篇文章,很受启发,认为,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确实如文章所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落在拉动消费上”,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的稳定的引擎。

一、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7.36万亿元,GDP增速为6.9%,这也是我国政府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推行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GDP增速首度跌破7%。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下行压力大

在全球经济不振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从今年年初开始也处于下行的趋势,所以其市场需求也在降低,同时他们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又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就部分挤占了我国外贸出口的空间,造成我国出口压力增大。欧洲受到希腊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困扰,经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所以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欧洲市场的需求也在降低。而美国经济虽然自今年以来好转迹象明显,市场需求有扩大的空间,但是美元的强势回归,使得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波动,国际社会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测也给他国货币造成了贬值压力,加上美国回归制造业的政策等都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

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持续呈下降的趋势。2015年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8.2%,而2015年9月该数据进一步下降至11.4%。就出口来说,2015年9月我国出口总值的当期值同比下降3.7%,并且出口总值的累计增长为-1.9%1,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低值。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665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1%。2015年1-8月我国对日本出口104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3%,对美国出口3118.7亿美元,增长6.0%,对德国出口439.1亿美元,下降4.1%,对英国出口401.1亿美元,下降0.5%2。可见,除了对美国的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之外,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还是不太乐观的。

(二)投资增速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561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1-8月份下降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920亿元,同比增长31.6%,增速比1-8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28319亿元,增长9.3%,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18375亿元,增长10.3%,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我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是二者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便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中。

而我国政府在2008年推出的“四万亿”的一揽子计划,确实给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带来了成效显著的经济增长成果。然而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手段也造成了我国目前很是棘手的产能过剩问题,所以我国政府用于投资的财政支出既不会像2008年数额那样庞大,国内市场目前的容量和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状况也不会使政府投资带来像2009年那样立竿见影的成效。

(三)产能过剩

我国目前仍处在产能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仅是在瘦身缩减规模,而且是在实实在在地去产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程度还是比较大,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调整。传统产能要完成去库存、去产能化还需要一个过程,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前三季度,粗钢产量下降了2.1%,水泥产量下降了4.7%,短期来讲对工业下行产生了压力。同时,受环境资源限制的影响,我国不能再采取像之前那样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对国民健康造成损害,相当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都遭到了削减,这势必会对我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带来下行的影响。

(四)企业利润下降

今年5月份以来CPI从101.2上涨至8月份的102,9月份CPI小幅下降至101.6。而今年二季度以来PPI连续下降,从4月份的95.4下降到了9月份的94.1。这说明目前企业成本压力过重,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的利润率在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其资本支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份额就会下降,企业和想要对实体经济进行投资的人对市场未来的信心就会下降。而我们断然不能忽略的就是这种信心的下降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降幅比1-8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1%,降幅比8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尽管9月份工业利润降幅收窄,但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不乐观。第一,企业主营业务盈利仍然下降。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1%。营业利润是利润总额中来源于主营业务的收益。第二,产品销售出现下降。9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5%,是多年来首次下降,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此外,市场需求不振,价格持续下降,成本居高不下,库存和应收账款持续偏高等,都制约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

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这也表明企业的劳动力用工成本在不断提高,这也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来源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中,出口与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受限,所以依靠国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将会变得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10月29日落下帷幕。在五中全会公报中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达到“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的目标。可见,消费在未来将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2011-2014年,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分别增长7.9%、10.1%。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0167元,比上年增长8.0%,比GDP增速快0.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3,继续快于经济增长。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也会水涨船高,而日前央行推出的双降政策将会进一步促进居民的个人消费和投资。随着消费主力群体的日趋年轻化,受西方国家“贷款生活”、“提前花钱”等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年轻的消费群体在未来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并且随着电商的发展和日益成熟,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逐步多元化,网购依靠其自身的便捷性、个性化、多样化等时代特征已经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在未来也会是主流的消费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内需特别是消费目前对经济增长贡献已明显增强。在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为60%。

(一)抑制消费增长的因素

(1)收入差距大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依然显著。从地区性收入差距看,东部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浙江为32658元,江苏27173元,广东25685元;中部:湖北为18283元,河南15695元,湖南17622元;西部: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07元,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暂排最后,为20804元4。同时行业的差别也不断扩大,垄断行业职工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5~10倍。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在2014年缩小至三倍,但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并且中国的财产差距扩大速度远远要超过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个人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在过去大约10年的时间内,人均财富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特别是房产价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均增长率只有11%,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人们的消费预期下降,还使社会消费量降低。

(2)城镇化水平低,造成总体消费水平低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1.3%,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1年的6.9亿,2012年该数据进一步上升至7.1亿,城镇化率达到52.57%,已超过世界52.08%的平均水平。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进一步上升到53.7%。然而高数据的背景下是超过2亿未获得城镇完整公共服务的农民工也被计入了城镇人口,这样城镇化的水平就不像数据体现出来的那样乐观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同,消费观念也有差别,一般情况下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影响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

(3)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福利保障制度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使得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一直呈上升的趋势。首先是居民教育支出增长较快。教育支出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迅速扩大。据估算,近十年,我国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按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支付能力计算,是世界大学最高水平的3倍以上。二是住房支出增加。近几年城市房价持续升高,无论是过高的首付款还是数额庞大的按揭贷款,都明显超出了一般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大大挤占了中低收入者的其他消费需求。三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保障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医院为追求高利润往往要求医生给患者开价格昂贵的药,并要求患者做许多不必要的检查,这都给居民看病就医增加了成本。教育、住房和医疗三大支出具有刚性,迫使人们削减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

(二)增加消费的对策建议

(1)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要冲破贫富阶层固化的现象,改变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模式,让国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更多中低收入者实现收入增长,而中低收入群体正是拉动消费最有潜力的生力军。我国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提低、扩中、控高的六字方针需要有效落实。提低的手段包括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教育投资等。限高的做法主要是对国企高管等高收入群体,通过对垄断行业企业收入进行调控实现更公平的分配,目前国家正在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扩中的途径则需要通过各项措施扩大中等收入比重,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的目标。以此来增强公众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提高现期消费。

(2)调整政府政策取向,减少居民支出的不确定性

政府要改善支出结构,将用于住房、教育与医疗等方面的民生支出适量地增加,从基建到民生,减少居民的负担。

第一,加大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卫生保健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分开,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节约居民用于医药方面的支出。

第二,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并稳定教育方面的投入,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实现农村与城市贫困人群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第三,增加经适房、保障房和廉租房的供给,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通过对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不同阶层的居民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得起房,减少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支出的不确定性,解决其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所以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首先表现为人口的集聚效应。一方面,农民进城由农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增加了农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农民市民化也会大量增加工业品的消费,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目前在我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增速一直处于小幅下降的趋势。出口不振以及投资效果大不如前都使得消费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使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化,完善国民的福利保障制度,并切实加快城镇化速度,将会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地发挥出来。

[1]李英,陈立华.拉动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52-56.

[2]吴先满,蔡笑,徐春铭.中外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119-122.

[3]邹红,喻开志.消费需求拉动: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反思与启示[J].消费经济,2007,23(5):20 -23.

[4]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J].统计研究,2007,24(3):3 -12.

[5]吴东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4.

[6]朱梦晓.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及原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居民出口消费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新消费ABC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