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发展背景下十八大经济管理决策分析

2015-01-02 12:34雷云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03003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 雷云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太原 030031)

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环境

2008年之后,世界经济陷入总体低迷水平下的徘徊前进状态,地区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形势并不明朗,“不确定因素”、“债务危机”以及“财政危机”等构成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关键词,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次原因实质上是经济系统性问题,美联储削减QE迈出实质性步伐,联邦财政游离于悬崖边缘,债务上限触顶、减税法案到期、失业率持续走高、经济衰退等问题集中暴露,我国等全球利益相关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均受到这种外围负面经济力量的持续影响。

如图1所示,从以GDP增速为代表宏观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截止于2007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国家GDP增速由当年的14.2%迅速回落至9.2%,几乎等同于2002年时的同期GDP 增速水平(9.08%)。2010年我国GDP增速迎来小幅回升,其后至2013年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与我国不同,美国以GDP增速计量的经济阶段性衰退始于2004年,衰退持续期长达5年,2009年GDP 增速为-2.8%,其后虽然有所上升,但始终处于徘徊与不稳定状态,2013年GDP 增速接近于2003年同期水平,在货币政策风险增加和新兴市场压力得到确认之前,美国经济回暖态势难言明朗。

尽管经济增速处于回落状态,我国经济发展潜力相比欧美国家还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与欧美国家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不同,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更多是经济发展过快所带来的结构失衡和要素资源破坏问题,在长期形成的对投资和出口高度依赖的增长模式下,经济内部需求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在外部需求规模骤减和内部投资回报率下降同时发生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增速便出现系统性回落。2008年以后,为刺激经济,国家出台财政支持经济的“四万亿”计划,“拉动内需、稳定增长”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然而,在“需求导向”尚未成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之前,货币刺激下的经济转型就不具备可实现性。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业部门来看,投资需求高位回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概率事件,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分别构成投资增速自高而下的“三层阶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投资热情将出现逆转,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具有更大的投资潜力;位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房地产业投资热情将缓慢回落,大城市商品房消费空间已经很小,中小城市房地产相关行业(如家居、家电)等具有发展潜力;在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增速持续下降的过程中,进出口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较为有限,外贸顺差额度缩小,进出口行业将寻求以“出口转内销”的“图存求进”发展方式。

“十八大”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呈现出新特点、新格局的情况下,我国“十八大”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经济转型”的总基调,分别就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三农发展、经转型济模式、深化税制改革以及关爱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总部署(见图2),这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深化改革开放攻坚时期由党中央所做出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镇化、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合作、自主创新、农业人口安置、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再一次得到民主讨论与探索,是我国“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战略政策的基石。

(一)调整经济结构

“十八大”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结构调整议题的初衷是以收入分配改革促进需求稳定,以资源价格调整协调民生福利,以投资流向控制保护能源环境。具体调整任务包括创造服务业优惠发展环境、将政府职能从监管向服务转变、引导新兴产业落地升级以及优先培育科技创新产业等,可见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物价与社会问题已经具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解决社会矛盾、把握经济运行规律、综合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稳定利率和规避系统性风险是新一届政府所要面临的问题,将经济发展重点由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既是对过去经济增长以破坏环境和民生为代价的思考,也是政府在新经济发展时代适应潮流的体现。

(二)促进三农发展

图1 2000-2013 我国年度GDP 增速变动情况

图2 “十八大”经济工作会议发展战略部署

“三农经济”是常谈常新的话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经济在稳定国家发展基础和人民安居乐业事业中的地位。在新时期“科技兴农”的时代号角下,“十八大”会议继续将发展农业科技、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稳定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增加农业补贴、优化农业产品流通效率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放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考虑,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农业乃国家之本”的重视。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土地流转、大田种植、农转非、农村社会建设等问题都有待得到妥善解决,如何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后十八大”时期社会各界需要关注的重点。

(三)转型经济模式

在传统经济增长极发展乏力和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变革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近年来多发的生态环境告警现象和传统产业的高市场淘汰率已经体现了经济转型的迫切性,扩大内需、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以及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环境是主要的转型任务。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改革收入分配机制,使得居民“有钱可花、有钱敢花”,使得“金字塔形收入结构”转变为“橄榄形收入结构”,疏通企业以及居民的多层次融资渠道;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将城乡区域产业布局建立在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

(四)深化税制改革

减轻企业及居民税赋、引入“里根经济学”发展模式是“十八大”经济会议做出的又一深层发展决议。据国家税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我国居民及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赋平均下降超过10%,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也使得实体经济发展的税赋压力进一步减小。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是我国阻击物价、调控宏观经济、刺激企业和个人生产和消费以及拉动社会投资的有力措施,新一届政府“放手于市场、让利给民间”的经济发展思想与税制改革具有较强的匹配性,财政税制改革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对于稳定物价和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具有双重作用。

(五)关爱社会民生

“十八大”会议以及“十二五”经济发展总规划中对于社会民生的重视是在我国经济呈现出“国进民退”和社会基尼系数持续走高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阶层收入差距过大、底层人民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现实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党中央提出“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义务交易支出、完善城乡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制度、严厉打击腐败”等经济和社会、政治发展政策方针。习近平主席提出“让每个人都能实现中国梦”,这事实上就以政府高层向民间传递了社会和民生改革的信号。民生发展水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党执政水平的体现,将社会民生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生性。

财政政策与金融领域的相关措施

(一)财政政策措施

在“后十八大”时期,可以预见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会成为财政调控经济的主旋律。我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来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改革以结构性变动为主,即政府在有效财政供给的基础上加强对于水利、医疗、教育、保障房、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已经确认了4万亿规模的水利建设投入计划,政府将教育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至4%GDP 水平,并延续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在财政收入方面,“预算内、预算外、制度外”的财力预算格局开始向“预算内、预算外”过渡,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公示制度迈出实质性步伐,政府资金的流入、流出趋于透明。

2013年10月22日,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例行会议上表示:我国的政府性债务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但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很难再维持两位数增长状态,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必须使得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控制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这是在周边国家债务危机频发和我国地方债集中到期的背景下提出的针对我国现实财政情况的真切总结,体现了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控制财政支出总规模、保障财政支出安全性与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施政理念,财政投资的盲目性、分散性和低效益性将得到针对性解决,符合“十八大”会议关于“制约权力、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发展”的政策精神。

(二)金融政策措施

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的是避免金融系统发生系统性风险,2013年以来,金融领域的“钱荒”、“高利”以及“偿还困难”成为年度关键词,尽管我国社会M2增速常年维持在12%以上,但资金空转、资金虚浮依然使得社会资金供不应求。在保障稳定物价以及金融机构去杠杆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由稳健向宽松转变的先决条件包括欧债危机发展形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以及国内实体经济的刚性需求等多重因素,在“蒙代尔”模型框架下的财政以及进出口变动影响均对货币政策方向和货币投放规模产生影响,国际间利率不确定性造成我国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现象,这都加深了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难度。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货币存量依然较大,宽松货币政策预期不具有较强的现实支撑条件,央行对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率的调整都异常慎重,而以调节市场短期流动性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却频繁进行,这说明“摸石头过河”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探索式货币政策是我国当前金融调控的总战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与方向具有配合财政政策、防止通胀、控制风险以及对外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特性,因此,解决资金空转和高利息偿还压力是金融部门需要着力关心的问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去杠杆、金融制度改革才是“后十八大”时期我国金融领域真正的政策红利与发展指引精神所在。

1.汪玉奇.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J].企业经济,2013(1)

2.刘文朝.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J].金融研究,2012(4)

3.李绍嵘.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7(5)

4.黄鑫.金融资本与科技产出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6)

5.王福成.《重温资本论》,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若干新的经济理论观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

6.洪银兴.依靠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J].南京大学学报,2013(1)

7.张卓元.中国经济转型:从追求数量粗放扩张变为追求质量提高效率[J].当代经济研究,2013(7)

8.凯恩斯著.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