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

2015-01-02 05:04鄂维琴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血糖值胰岛素泵用量

鄂维琴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

鄂维琴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

目的比较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研究组(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与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各33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能有效缩短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及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推广。

糖尿病;胰岛素;胰岛素泵;皮下注射

糖尿病是一种主要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机体代谢紊乱的代谢内分泌病[1]。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至症状期可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及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可伴有心脑血管、肾、神经等病变,严重者还会引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常见的药物,而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效果各异,为了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该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5~61岁,平均为(42.4±3.6)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为(5.8±1.6)年;体重指数(21.6±3.4)kg/m2。研究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34~59岁,平均为(41.6±3.5)岁;病程9个月~14年,平均为(6.1±1.5)年;体重指数(22.3±3.2)kg/m2。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23例,2型糖尿病患者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20026)300 U通过胰岛素泵连续导管及皮下埋置针头进行24 h输入胰岛素治疗。在进餐时追加餐前胰岛素,1 d的胰岛素用量为0.5 U/(kg·d)。0.25 U/kg为基础量,另0.25 U/kg为追加量,于三餐前平均分配,采用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值,严格根据血糖值调节基础量及追加量。

对照组采用生物合成性人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治疗,起始用量为0.5 U/(kg·d),按40%、25%、40%的比例于三餐前20~30 min皮下注射,并睡前进行皮下注射,监测末梢血糖值,并根据血糖值调节基础量及三餐前用量。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给予血液循环改善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血糖仪对患者的末梢血进行监测,以检出血糖值,并根据监测值计算出两组患者的胰岛素平均输注量、血糖达标时间。其中,空腹血糖<6.2 mmol/ L;餐后2 h 血糖<8.0 mmol/L。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与胰岛素用量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的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的对比[(±s),mmol/L]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317.76±4.386.21±2.63对照组3317.15±4.296.53±2.75

研究组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与胰岛素用量的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与胰岛素用量的对比(±s)

组别例数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d)胰岛素用量[U/(kg·d)]研究组336.36±2.170.55±0.24对照组3312.48±4.510.62±0.3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主要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3]。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产、环境因素,其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患者血糖水平的不断升高,患者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疲乏无力等症状。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下,容易导致心血管、肾等慢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采取降糖治疗方法,以控制血糖水平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使糖原合成增加,并通过抑制糖异生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中,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以皮下注射为主,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对于1 型糖尿病患者,就算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在餐后还是会出现高血糖,且存在需要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较长及胰岛素用量较多的缺陷,不仅会容易引起低血糖,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胰岛素泵是一种以1条和人体先连的软管往患者体内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模拟机体健康胰腺分离胰岛素的生理模式,能根据患者所需要的胰岛素持续推注至患者的皮下,可保持患者24 h的血糖稳定,从而起到降低及控制血糖的目的[4]。而且,胰岛素泵在夜晚仅输出微量的胰岛素,能有效避免或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在后半夜患者入睡后,可自动增加胰岛素的输出,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凌晨高血糖的发生,且能有效减少全天的胰岛素用量,有利于避免大剂量短效胰岛素注射后引起的重叠作用,从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5]。另外,由于胰岛素泵是24 h持续注入的,使胰岛素作用不间断,且能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给药,从而有利于缩短达到目标血糖值的时间,对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胰岛素泵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有利于避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使患者无须定时进餐或加餐,增加进食的自由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的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且研究组达到目标血糖值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达到目标血糖值的时间,并减少胰岛素用量,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综上所述,相对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能有效缩短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及减少胰岛素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轻经济负担,值得推

[1] 张颖,苏咏明,廖淑金.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J]. 中外医疗,2012(19):12,14.

[2] 杜焕存.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461-463.

[3] 张伟,梁干雄.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2013(4):31-32.

[4] 刘河民.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0):65-66.

[5] 吴双娟.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4(14):11-12.

R587.1

A

1672-4062(2015)04(a)-0042-02

2015-01-07)

鄂维琴(1980.3-),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

猜你喜欢
血糖值胰岛素泵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