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观察

2015-01-02 05:04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谷 岩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6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观察

谷 岩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6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观察。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3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剂量胰岛素,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均给予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酮体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下降速度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剂量胰岛素;临床观察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小儿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多表现为多尿、腹痛、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是注射胰岛素,但采用多少剂量没有定论。该研究选择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3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3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3+2.2)岁,糖尿病病程2个月~3年不等;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4+2.6)岁,糖尿病病程1个月~4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血糖>11.1 mmol/L,血pH值<7.3,均有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水伴恶心、呕吐、呼吸深快,个别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发生酮症酸中毒前都有明显诱因,其中感染16例,多食8例,停止糖尿病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各项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血氧监测等,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给予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另一条滴注胰岛素,对照组给予0.11~0.2 U/(kg·h),观察组给予0.05~0.1 U/ (kg·h);当患儿连续2次尿酮显示为阴性,血pH值>7.3,血糖<12 mmol/L时,采用含糖2%~5%的液体进行持续滴注,使血糖维持在8~12 mmol/L;输液过程中时时监测血糖,若血糖过高则加大胰岛素用量,若血糖下降过快则增加含糖液体的浓度、减少胰岛素用量;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尿酮体连续3次转阴,血糖恢复正常,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均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尿酮体(+),血糖稍高于正常值,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均明显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各项治疗均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血糖、酮体比较

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酮体转阴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下降速度较对照组慢,差异有统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酮体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酮体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血糖下降速度(mmol/h)酮体转阴时间(h)观察组15(7.2±1.1)*(9.1±1.4)*(5.3±2.7)+(18.8±8.2)*对照组157.0±1.28.8±1.57.4±3.218.9±8.4

3 讨论

儿童糖尿病多属1型糖尿病,即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遗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外界环境的作用,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细胞损伤和破坏。酮症酸中毒为是小儿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体内代谢紊乱,加速脂肪的运动和分解,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而发病。

补液是抢救酮症酸中毒的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其目的是迅速恢复血容量,防止心、脑、肾的损害[1]。当组织灌注改善后,胰岛素治疗才能充分发挥疗效。该研究采用常规剂量和小剂量胰岛素对比,临床结果显示,两组均产生良好治疗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酮体转阴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但常规剂量使血糖速度下降过快,容易发生低血糖,影响预后,而小剂量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低,血糖下降速度适中,血糖容易控制,总体疗效较好[2]。但临床在选择胰岛素剂量时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应根据尿液中糖和酮体的变化,及时对胰岛素的用量、用法给予调整,不要因为追求平稳而影响到对患者酮症酸中毒的及时纠正。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钾离子浓度,由于该病会导致体内钾含量过低,避免恢复后出现低钾症,要注意早期静脉补钾。

综上所述,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王九珍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 24-26.

[2] 焦静,张秋玉,王红美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与护理[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1, 32(5)124-125.

R58

A

1672-4062(2015)04(a)-0056-02

2014-12-25)

谷岩(1980-),女,蒙古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医疗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