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抗凝降脂与脑梗塞并发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2015-01-02 05:04胡军荣武丽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降脂脑梗塞抗凝

李 鑫 胡军荣 姚 丹 武丽丽 刘 爽

黑龙江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113

探析抗凝降脂与脑梗塞并发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李 鑫 胡军荣 姚 丹 武丽丽 刘 爽

黑龙江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113

目的 探讨抗凝降脂与脑梗塞并发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脑梗塞并发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进行抗凝降脂治疗。结果 研究组LDL-C、TG、TC指标分别为2.6、1.3、4.4,对照组分别为4.2、3.5、5.8;研究组FBG、HbAlc指标分别为6.5、5.2,对照组分别为7.1、6.4。结论 血脂升高容易诱发脑梗塞,需及早对脑梗塞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降脂;脑梗塞;糖尿病

脑梗塞并发糖尿病属临床常见症,主要指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糖尿病史,两病合并致使治疗效果不佳。血小板与血脂异常作为脑梗塞并发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患者发生血小板及血脂异常,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纤溶功能变化,进而加强脑梗塞病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临床多会在降糖、保护脑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抗凝降脂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为探讨抗凝降脂与脑梗塞并发糖尿病的相关性。该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脑梗塞并发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梗塞并发糖尿病患者68例,男女比例37:31,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8±6.74)岁;糖尿病史4~18年,平均病史(8.2±3.55)年,患者的脑梗塞与糖尿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将68例脑梗塞并发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凝降脂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降脂治疗:肠溶阿司匹林口服,0.1 g/次,1次/d;胞二磷胆碱0.4 g+生理盐水适量静脉滴注,1次/d;疏血通注射液4 mL+生理盐水适量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在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判定,根据病情改善适当加减药物继续巩固治疗。

1.3 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价指标。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残程度下降到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明显,病残程度下降不超过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功能缺损评分低于18%。②随访指标。两组患者每月检查1次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参数等指标,6个月复查1次脑部CT,两组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以末次随访作为标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表1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HDL-C(mmol/L)LDL-C(mmol/L)TG(mmol/L)TC(mmol/L)ApoA1(g/L)ApoB(g/L)对照组340.8±0.194.2±1.203.5±1.175.8±1.370.8±0.181.1±0.14研究组341.3±0.262.6±0.721.3±0.344.4±0.751.1±0.230.8±0.11

表2 两组血小板与血糖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血小板与血糖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PLT(×109/L)MPV(fl)PDW(fl)PCT(%)FBG(mmol/L)HbAlc对照组34218±67.514.8±1.6821.7±4.620.16±0.047.1±2.376.4±0.38研究组34212±64.111.4±0.8213.8±3.840.25±0.066.5±2.345.2±0.45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

比较血脂改善情况,研究组HDL-C、LDL-C、TG、TC、ApoA1、ApoB等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小板与血糖改善情况比较

比较血小板与血糖检测指标,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1年后脑梗塞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1年后进行脑CT检查,对照组有3例(8.82%)复发脑梗塞,研究组未见脑梗塞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脑梗塞发病后血小板、血脂等指标明显发生异常,血小板计数与体积改变、血脂升高容易诱发脑梗塞[2]。因此,脑梗塞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不仅要以常规的糖尿病与脑血管治疗为基础,加强血糖控制,降低颅内压,还应及早进行抗凝、降脂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干扰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才能进一步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1]李月敏.抗凝降脂与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关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7):90-91.

[2]周喆.糖尿病脑梗塞TF、TFP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兰州大学,2011:8-11.

R47

A

1672-4062(2015)04(a)-0061-01

2015-01-07)

李鑫(1970-),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降脂脑梗塞抗凝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