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

2015-01-02 05:53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二聚体心脏病胰岛素

李 娜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刍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

李 娜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目的针对临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检验指标进行分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54例糖尿病患者及18名健康者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D-二聚体等检验指标,根据产生合并并发症情况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心脏病组、糖尿病肾病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除胰岛素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升高,但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指标变化更明显。结论定期检测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并综合评估及监测疗效,可实现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有效防控及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血糖控制;临床检验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进行糖代谢的胰岛素不足而引发的。国际上一般将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它少见糖尿病,主要受累视网膜、肾脏等非特异微血管病变,以及脑血管病、冠心病、肢端坏疽等末梢神经病变都是其慢性并发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控制血糖效果越好,越少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作为慢性并发症比较常见,主要是由糖尿病病变而引发,具有十分严重的后果。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足部坏疽、截肢等足病,肾衰、尿毒症等肾病,失明、模糊不清等眼病,脑血管病变等脑病,皮肤病、心脏病等,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该文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54例糖尿病患者及18名正常人的有关检验指标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54例糖尿病患者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其中有29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7~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岁。有18例患者为糖尿病无并发症,17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19例患者为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8名健康者,其中有10名男性,8例女性,年龄在4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岁。

1.2 方法

受检者空腹进行3.2%柠檬酸钠抗凝血、非抗凝血及EDTA-K2抗凝血各2 mL采血,两组都进行空腹血糖、胰岛素检测;3.2%柠檬酸钠抗凝血浆用于检测D-二聚体检测;EDTA-K2 抗凝血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标本都没有脂浊、黄疸及溶血现象。尿微量白蛋白标本需要采集晨尿,空腹血糖采用己糖激酶法进行测定,在全自动生化仪上进行检测。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应用t检验方法对比两组间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对比多组间数据,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表1 不同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有大测定指标结果(±s)

表1 不同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有大测定指标结果(±s)

组别病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健康者185.15±0.555.16±0.5313.01±1.76糖尿病无并发症组187.43±1.257.41±0.8639.04±11.15糖尿病心脏病组1912.42±1.369.95±1.76105.24±20.41糖尿病肾病组1714.35±2.027.66±0.6383.25±19.02

2 结果

不同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有关测定指标结果如表1。

糖尿病患者除胰岛素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升高,但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指标变化更明显。

3 讨论

糖尿病诊断、病情及疗效监测都与检验结果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有多种检验项目可用于糖尿病诊治,在临床应用中其证据具有较大的差异。糖尿病是因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靶组织细胞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临床中主要标志就是高血糖。糖尿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与重点,只是因传统治疗方法重点在于改变血糖、血压,所以糖尿病并发症始终未能获得有效控制。可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对应器官发生血管粥样硬化病变,主要为微小血管的眼、肾、足病,中血管的脑、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

在纤溶酶作用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也是患者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对患者体内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性指标进行证实, D-二聚体检测是对血栓形成判断的一种使用而直接的方法。

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D-二聚体等检验指标都具有不同程度升高,胰岛素降低,并发症越严重其降低程度越显著。升高的D-二聚体浓度表明患者体内增强继发性纤溶活性,能够用于判定体内形成高凝状态和血栓的一个标志,在临床各种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十分明显。糖尿病并发心脏病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含量与正常组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明糖尿病性心脏病基于糖、脂肪等代谢紊乱产生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

4 结语

总之,糖尿病并发症形成及发展主要是因糖尿病自身造成的,也就是治疗糖尿病是治疗其并发症的核心,定期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王金良.糖尿病患者应做的检查[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2(7):16-17.

[2] 李巧清.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8):609-611.

[3] 茅利明,张丽霞.五种检验项目对糖尿病诊断的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2005,23(5):419-420.

[4] 李莉佳.D-二聚体检测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探析[J].中外医疗,2008,27(32):35.

R446.1

A

1672-4062(2015)04(a)-0098-01

2015-01-07)

李娜(1978-),女,本科,主管检验师,河北乐亭县人,研究方向:检验。

猜你喜欢
二聚体心脏病胰岛素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