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的心理护理

2015-01-02 05:05厉庆荣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针对性病程医护人员

厉庆荣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人民医院,吉林白山 134511

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的心理护理

厉庆荣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人民医院,吉林白山 134511

目的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对该院2013年8月—2014年2月接诊的64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结合患者病程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焦虑自评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得分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糖尿病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临床应推广应用。

糖尿病;心理护理;病程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不但会对患者个人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患有该疾病的患者由于身心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因此多半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改善糖尿病预后质量的关键。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8月—2014年2月接诊的64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的心理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于该院收纳的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5例;患者年龄都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5±5.4)岁;病程在3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7.5±3.6)年。观察组32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的年龄都在36~74岁之间,平均年龄(55.0±4.8)岁;病程在1个月~14年之间,平均病程(7.0±4.2)年。该组患者均知晓实验详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正式参与该研究。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定时巡查病房,提供日常饮食,提醒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患者病程各阶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入院初期:糖尿病患入院最初阶段,均会因疾病的确诊产生焦虑、失落心理。对此,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诚挚的关怀,帮助患者接受事实,并对疾病与治疗有基本的了解。对于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并给予患者充分尊重,注意强调并发症的预防。②治疗期间:患者在治疗初期,多会格外紧张自己的病情与症状,对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会存在疑虑,一旦病情没有改善便会产生消极心理。对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劝慰,尽量安抚患者,使患者安定下来,告诉患者,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要长时间遵医嘱服用药物、调整饮食,规范生活习惯,配合医生治疗才会见到效果。另外,医护人员应注意倾听患者主诉,根据患者个人心理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③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后,多半会出院回家疗养。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提醒患者做好腿部、足部的清洁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坚持进行血糖监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定期前往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总分在25~125分之间,量表共计25个条目,使用5分计分方法,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患者不确定感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接受SPSS19.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行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均分对比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均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均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对照组3247.5±7.845.7±9.547.8±11.1观察组3239.2±5.537.3±5.132.4±7.5 t 4.94.46.5 P<0.05

3 讨论

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也会存在差异。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在该组研究中,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焦虑自评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得分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研究结果提示,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给予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该结论与廖冬辉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1]。

综上所述,对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1] 廖冬辉,涂晓荣,曾根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2012,18(1下旬刊):31-33.

[2] 顾雪梅,管朋春,赵冬影 . 糖尿病患者 73 例的心理护理 [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178-179.

[3] 顾跃红.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5-86.

R47

A

1674-0742(2015)04(a)-0185-01

2015-01-04)

厉庆荣(1976-),女,山东人,专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针对性病程医护人员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