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015-01-03 00:42李俊婷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区域农业经济

文|李俊婷

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文|李俊婷

我国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

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农村化、地域化、结构化、综合化和民营化的特点。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和农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农村和农业,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具有农村化的重要特征。农业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其不仅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目前农业区域经济通常是以县域经济作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都局限在这一个特定区域内,而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农业区域经济具有结构化的特点,其结构化主要是指一个农业区域范围内全体经济的总和,这不仅包括产业总和和经济所有制总和,同时还包括就业和收入、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层次性。农业区域属于一个经济运行体系,与国民经济相类似,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农业区域经济集生产、非生产性活动、经营和管理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乡镇企业作为农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走民营化的道路,通过对民营企业采取必要扶持政策,从而有效的带动周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城镇化发展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这就导致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不仅空间较小,而且自主性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功能不全,这就导致其在产业发展和人口方面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源缺乏。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诸多资源要素,目前各种基本生产资源要素居多,但相以于各高等生产要素,如高技术人才、科教机构、电讯网络等相对较为缺少。而且相对于城市人口素质来讲,农业区域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这就导致在农业区域中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较大的影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层次低。在农业区域经济中,农业占据非常大的优势,但我国现代化农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第二产业中的农、林和矿产品的初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在整个农业区域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据过大的比重,第二产业相对较为薄弱,第三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滞后性,这就导致当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较多,而新兴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相对较少。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缺乏关联度。目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区域内的工业并没有对农业及其他产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而农业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多以原始产品或是初级产品的形式进行出售,精细加工及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趋同。目前农业区域产业结构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具有较强趋同性,而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政策体制性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但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相对较少,尽管近年来有所增加,但还是无法满足农村众多人口的需要。再加之农村受地理位置、人文及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些大项目和大产业都不会设置在农村,多放在大中型城市,这样就导致农业区域内没有大项目和大产业的支撑,缺乏发展后劲。另外,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制约了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当前我们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区域经济属于开放型经济,不存在区界之分,同时农业区域经济还属于现代经济,所以需要在大的区域范围内有效的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区域范围内跳出来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业区域内,在发展农业区域经济过程中,通过加快培育支柱性产业和专业市场,并打破范围的束缚,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更好的与当前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利用开放性的发展思路来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现代化的眼光,总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近年来,随着农业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区域内的经济、环境、人口和生活等质量都有了全面的提升,而且农业区域内也成为生产生活资料和加工的最理想基地。这就决定了当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需要以创造最佳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为主。

在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业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来加快与全球经济的接轨,在发展过程中重点寻求突破口,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优势,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加快推动农业区域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发展产业群和高效益的产业产业园,从而构建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在当前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创造农业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区域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在当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服务意识,通过对农业区域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对农业区级财政实力进行壮大,从而加快推动农业区域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更好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缩小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需要对梯度推移理论进一步进行完善。目前我国东西部农业发展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在东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打破地方和部门对市场的封锁,努力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利用对口支援和协作的方式,带动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将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从而实现区域间优势的互补,进一步缩小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在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东部地区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支持和参与到西部大开发中来,利用东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西部成本和市场上的优质进行互补,从而加快东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另外,还要根据区域的不同实施差别性的农业区域经济政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加快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

讷河市农业开发办公室)

猜你喜欢
区域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