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嵌缀在东非大地的“察沃绿”

2015-01-03 04:16董晓孝
新商务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办厂东非内罗毕

本刊记者 董晓孝

肯尼亚:嵌缀在东非大地的“察沃绿”

本刊记者 董晓孝

作为东非最大经济体,肯尼亚在发展旅游业、农业和轻工业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也因此成为非洲华商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在广袤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有一个国度,其版图如一颗“倾斜的海星”,赤道拦腰横贯这颗“海星”,仿佛天然系了一条丝带。走进这颗“倾斜的海星”,发现这里有着丰富的物产。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数以万计的斑马、非洲水牛、南非羚羊和大象群在无边无垠的原野狂奔、迁徙,狂野消停时,草原的日出从寂静中唤醒了万物,那蓝得像坦桑蓝宝石的天,绿得像察沃绿一般的草地,绘就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动物天堂。

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不仅自然物资丰饶,矿产资源亦是丰裕,犹如一座尚未开发的宝藏,被视为一块非洲的福地,更是被西方国家看好的一个非洲国家。

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掀起淘金热潮,成千上万来自北美、欧洲以及中国的年轻人,对“遍地都是黄金”的西部充满了想象,他们怀揣着发财梦想,纷纷涌向西部,前赴后继地疯狂淘金,成为美国著名的“淘金时代”。

当下的肯尼亚正如19世纪中期的美国西部,不仅是动物的天堂,更是淘金者的天堂。肯尼亚这块未开垦的土地,埋藏着大量的坦桑蓝、察沃绿等名贵宝石。这些宝石颜色漂亮、晶莹纯净,闪烁着熠熠光泽,吸引无数淘金者的前来。其中,察沃绿是世界上最稀少的宝石之一,且只有肯尼亚产出,经千百年巨大压力、高温条件,在岩石中结晶而成,被称为“非洲宝石之王”。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许多中国人为了淘到心中的“察沃绿”宝石,毅然离开家乡,踏上非洲之行。中国和肯尼亚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友谊。据记载,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时就曾到过肯尼亚,并从当地带回中国误以为是“麒麟”的祥瑞动物—长颈鹿。而在肯尼亚拉穆群岛,一直流传着帕泰岛上生活着中国人后裔的故事,说是数百年前中国船只触礁遇难有水手幸存,并被当地人收容,不断繁衍至今,且很可能是郑和部下的后人。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非洲的发展,以及这块大陆蕴含着的无限商机

几百年后的今天,大批中国人追随先人的步伐,走出国门到非洲创业。作为东非最大经济体,肯尼亚在发展旅游业、农业和轻工业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也因此成为非洲华商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目前,在肯尼亚常住的中国人大约有五六万人规模,他们大多聚集在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素有“非洲小巴黎”之称的内罗毕,其人口总数约为300万人,而中国人数量不下3万人,可见中国人之多。

在肯尼亚的华商,他们多数是以外贸起家,进而在当地办厂创业,投资经商。大型的有矿产开发,中型的有投资办厂制造产品,小型的主要是经营小商品买卖。华人经营范围高度集中在餐饮、农业、百货商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等行业。早期或首批开店的华商,依靠小规模经营模式在非洲淘到了“第一桶金”,以至吸引了更多的华人到肯尼亚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非洲的发展,以及这块大陆蕴含着的无限商机。现在,闯荡肯尼亚的中国人,他们从事的行业越来越广,有做贸易的,也有开超市餐馆的,还有投资办厂以及开旅游公司的,等等。这一切,在华商看来,是21世纪的美国淘金时代。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街头,时不时会见到标有中文的广告牌,听到当地人用不太标准的汉语“Ni Hao(你好)”,闻到中餐馆飘出的的饭菜香气……这里在悄然变化,因中国人的到来而改变。

对多数前来淘金的中国人而言,肯尼亚这块非洲福地,到处都充满了商机,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也正是因为如此,肯尼亚连同广袤的非洲大陆一起,很快成为中国人的淘金之地,并且发展迅速,潜力巨大。这颗嵌缀在东非大地的“察沃绿”,在东方工匠的精心打磨下,正闪耀出稀世宝石绚丽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办厂东非内罗毕
乡村新闻
在东非,中国人不是外人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Safari在东非大草原
大选登记
出路
专利专集
东非液化天然气对我国能源的影响
超级纳米油污分解剂 办厂发财快
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