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治理

2015-01-03 14:02王颖驰孟雨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司财务舞弊欺诈

王颖驰,孟雨薇

(佳木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及其危害

1.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

一旦筹集资金被挪用,上市公司往往选择通过公布虚假资金用途的方式,宣称公司利用筹集资金进行投资,误导信息使用者。信息披露的不完整甚至缺失,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被隐藏,这样的行为会误导利益相关者。上市公司仅凭自身力量是难以解决虚假的信息披露问题的,需要相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甚至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1.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

商业信用缺失给企业发展造成严重打击,严重影响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行为,甚至影响投资者对整体经济形势的信心。提供虚假错误信息会严重误导企业决策,误导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作出错误决定,严重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运行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财务舞弊行为损害了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及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经济制度和法治过程;其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舞弊隐藏收入、虚列支出并逃税,根据2013年财务报告舞弊情况分析来看,上市公司证券信息的统计情况并不乐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处罚案件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应使公司受到处罚,同时对公司的高管给予适当惩罚,从而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2.1 利益驱动

发行股票可以实现低成本融资,这意味着只要符合监管要求,就可以不断地以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经常在股票发行资质方面存在问题,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各种虚增利润的欺诈手段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证券发行和交易暂行办法中规定,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2.2 内部控制不健全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不利于管理者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和约束,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由大股东控制,没有形成良好的授权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监事会、董事会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管理者缺乏长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薪酬结构单一,没有足够的条件对董事进行激励和约束。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建立了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审计委员会来加强内部控制。但在互动和服务方面缺乏内部审计能力,导致缺乏对服务和传输机制的监督能力,公司信息披露义务履行不到位,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2.3 法律制裁措施无力

目前对诈骗罪的惩罚力度较弱,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频繁出现,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避免受到公开谴责和证券交易所的处罚,只有少数舞弊行为受到处行政处罚。与舞弊成本相比,金融诈骗的收益远远大于该成本。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受利益驱动产生欺诈行为。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许多投资者认识和经验不足。遭受欺诈时,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股东的权利,但由于缺乏相关规定,即使股东提起诉讼,也往往因为成本过高,难以承担举证责任,最后只能接受利益损失。

3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舞弊防范策略

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频繁发生的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密切相关。为规范公司的财务欺诈问题,首先要对非流通股进行改革,在改变国有股优势的情况下,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建立;健全相关选举评价体系,促进董事会发挥战略管理职能,不断提升董事会作用;解决监事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有效发挥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明确职责,强化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实施股票期权,使企业高管自身利益与公司业绩、股东利益以及公司长期发利益挂钩,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上市公司管理水平。

3.2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上市公司应改变传统观念,实行分级管理,采取正确的平衡观点,挖掘无形资源,促进员工资源增值,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实施内部控制,提高员工风险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内部控制不仅要强调强制性规定,还应该提倡指导规范,并鼓励员工自我控制,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以培养适应性学习能力为主线,促进企业发展。上市公司要改善内部控制、遏制财务舞弊,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消除欺诈动机,降低财务欺诈行为发生的概率。

3.3 加强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

风险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有效控制风险是上市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确保上市公司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生存环境中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不可避免。上市公司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和其他措施,消除和控制潜在风险。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直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限制经济活动在规定的风险范围之内;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明确风险管理执行权限,完善风险预警系统,防患于未然。上市公司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要明确主要风险,从而预防和控制重大风险事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为上市公司全面、科学地防范风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对于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提交特殊报告,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结果进行评价,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效益,从而避免上市公司欺诈行为,逐步控制和消除财务舞弊现象。

[1]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2(3).

[2]李进中.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2011(8).

[3]程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探析[J].北方经济,2012(8)

[4]尤建勇.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2012(11).

[5]方春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12(7).

[6]Treadway Committee. Fraud Commission Issues Final Report[J].Journal of Accountancy,2012(4):9-11.

猜你喜欢
公司财务舞弊欺诈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带您了解上市公司财务资助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关于加强房地产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证券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建设与完善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